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水乡周庄
作者:张劲帆  发布日期:2011-06-16 02:00:00  浏览次数:2530
分享到:
      多年前读到过一首诗,有这样的诗句:“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它非常凝练地写出了水乡的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近几年看过一些影视剧,比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走出凯旋门》,里边的水乡景色就是我想象中的那种,听说是在中国江苏省昆山县一个叫周庄的小镇拍的,周庄使我对江南水乡的印象具体化了,令我充满了向往。
      今年七月我带着中文学校联合会夏令营的学生去中国,就特意选了周庄作为一个旅游点。周庄以前并不出名,象一颗蒙尘的珍珠掩埋在泥土里,当地人习以为常,觉得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直到有一天旅美画家陈逸飞来到这里,画了一幅周庄风景油画,被美国富商哈默高价买了去,又转送给邓小平,周庄的大名这才传开来,人们蜂拥而至,周庄成了热门旅游点,号称江南水乡第一镇。
      周庄被圈在井字形的河道中,四面环水,河就是大街,河边还有青石板铺的小街,街边排列着许多小店铺,卖一些工艺礼品。河是一直通到京杭大运河的。河上分布着一些造型古朴的石拱桥,尤其特别的是在河道的转弯处有双桥相连,堪称一绝,陈逸飞的画就是取了双桥的景。河边的房屋皆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花窗飞檐,陈旧但不破败,有凝重的历史感。周庄的的投资建造者是明朝初年全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富商沈万山,整个镇的房屋都是他的家产。沈富到什么程度呢?明太祖朱元璋要修建明长城,经费不足,沈万山就提出不足部分由他包了。他做了好事却不落好,朱元璋觉得他的一掷万金寒碜了朝廷,抑或这位放牛娃出身的皇帝对富人有本能的反感,给他加了个罪名,发配到贵州,他从此家道中落,最后死在了贵州。然而周庄却保留了下来,沈宅那一进套一进的院落仍透出抹不去的威仪。想想当年灯火楼台倒映在河水中,盛金载银的船只漂进漂出,达官贵人迎来送往,历朝历代多少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的故事曾在这里发生,你就不得不放慢脚步,细细地品味一砖一木一草一石的悠长韵味。我和学生们坐上了小木船,沿小河巡游,如同观赏一条长长的画廊。我问学生们喜欢这里吗,他们说这里的风景太特别了,很美,他们很开心。难为这些吃牛奶面包长大的孩子喜欢这里,带他们来中国进行文化熏陶算是没有白费功夫,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这里的美,当地人本来却不太觉察。周围其他一些类似的水乡小村镇都因为经济开发而把旧房子拆掉盖了新楼。据为我们摇桨的村妇说,周庄只是因为较穷,还没来得及拆除旧房子,倒却因祸得福,经外边来的高人指点,妥善保存文化遗产,开发旅游产业。现在一张进庄的门票就卖到八十元人民币一张,还不要说旅馆、饭店、交通、零售、租借场地拍片之类的收入。每天到周庄参观的车流络绎于道,如赶集市,连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的各国首脑也来周庄观光。周庄农民都放下锄把改行干起了旅游业,在我们下船的埠口,一群周庄的婆嫂穿大襟碎花褂包着白头巾敲着瓷碟唱家乡小曲娱客,很有味道。周庄人赚得钵满盘满,眼红煞了邻村的人们,直后悔拆了老房子自断了财源,可是文化遗产毁了就不能再生,徒呼奈何。
由此联想到中国一些城市的开发建设,把本来有特色的城市风貌毁掉,竟相攀比盖摩天大楼,以为这就是现代化。当中国的城市变得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一样,西方游客还有兴趣来中国旅游吗?“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真的是至理名言。

 原发表于2002年1月19日《澳洲日报》

上一篇:寻找微笑


评论专区

mengling2014-11-20发表
父亲节快乐,健康。
mengling2014-11-20发表
父亲节快乐,健康。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