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世博会亲历记(四)
作者:张劲帆  发布日期:2011-07-17 02:00:00  浏览次数:3650
分享到:
        那天看完日本馆后,时间还早。我决定去看澳洲馆,有一个熟悉的澳洲朋友一直在帮世博会做事,答应帮我联系免排队进澳洲馆,他说历届世博会的惯例都是所有人一律排队,别的馆他帮不上忙,澳洲馆还可以说得上话。免排队真的很爽,很快我就和儿子站在澳洲馆内,与里边的澳洲工作人员说:“How are you going, mate?”了。
       澳大利亚馆的造形象一座红赭石的山岩,壮实稳重,正如澳洲人的憨厚。外立面是钢板,披着故意做成的锈色。进入馆内首先竖在眼前的是参差错落的一排描着土著人风格图案的立柱,揭示着澳洲的古远历史,接下来走廊两边是两组漫画风格的小型雕塑,一组是展示库克船长的船队初入澳洲的情景,另一组是展示澳洲日常生活及现代化发展,包括悉尼歌剧院和凯茜.弗里曼举着悉尼奥运会火炬昂然挺立,然后沿着走廊排开着许多图片和视频,有总理陆克文代表国家与土著人和解的照片,以及介绍澳洲国土、人口、物产、杰出人物等。走廊导入一个大厅,厅中心有一个大约直径十米的白色圆台,圆台中间有一组造型,是白纸墩子、塑料桶、塑料锹、玩具风车若干,给人感觉是在沙滩上,少倾,三个风车转起来,音乐随之响起来,一个女童声问:“你在干什么?”一个男童声答:“我在盖高楼大厦。”原来那些白纸墩代表的是孩子用沙土堆集的高楼大厦。这时,圆台周边渐渐升起六片弧形的屏幕,沿着圆台旋转,屏幕上出现了三个孩子,土著、白人、黄种孩子各一,在沙滩上玩耍,他们始终一问一答,谈论着长大了干什么,他们要建设的未来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应该做怎样的准备。屏幕上不断更换着各种行业的景象,矿山、农场、工厂、证券交易所,屏幕徐徐降下,圆台中间已经变成抽象的建筑造型了,接着屏幕再次升起,孩子们开始描述他们分别住在城市中心、城市郊区和边远农场的生活状态,介绍了澳洲互联网远程教育的作用,屏幕上出现澳洲各地风光:海滩、牧场、沙漠、城市、果园……,一个孩子说:“平衡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要有工作,还要有休息。”应该说是澳大利亚馆是做得相当好的一个馆,紧扣住了世博会主题,技术上和艺术上都是出色的。作为澳大利亚居民,我感到与有荣焉。在澳洲馆的出口处大厅,澳洲土特产品的销售也是很受欢迎的。
    随后我和儿子又看了西班牙馆、印度馆和卢森堡馆。西班牙馆蜈蚣般的造型和以藤板装饰的外墙极富创意。西班牙馆的展示主题为“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由“从自然到城市”、“从我们父母的城市到现在”、“从我们现在的城市到我们下一代的城市”三大空间组成。展示从远古时期的野蛮和文明到现在的变化,再到畅想未来。在第一空间,如同在一个山洞里,先是漆黑一片,然后有电闪雷鸣,让观众体会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状态,光束最后投射到站在高台上的一位红裙女郎身上,她翩然跳起西班牙舞,极是绚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馆靠近出口处有一个约五米高的巨大的半身机器娃娃,会眨眼,会咧开嘴笑,会转头,可爱极了。
        印度馆是一个圆顶建筑,拱顶上用草木花卉构成图案,很有印度民族特色。印度馆使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均为可再利用材料。采用最先进的制冷与照明系统,实现低能耗高效率。小型风车与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充分利用永久性的可再生能源。零化学物质的场馆设计,安全排放无污染。经过工厂处理的再循环水将用于绿化灌溉,并将展示一个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电池板、风车以及穹顶上草本与竹木等建筑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节能高效的理念。馆内陈设一般,最核心的内容是一段激光秀:在一个圆台中间,从几个同角度投来的激光合成为一个有立体感的小人,小人不断地讲着什么,倒也有趣。
        卢森堡展馆的建筑结构就像一座壁垒,并把中世纪的塔楼包围其中。在中文中,“卢森堡”其实就是“森林和堡垒”,受到了中文翻译的启发,设计师们设想出了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而整个卢森堡展馆也被比喻成一个周围绿树环绕的开放式森林。作为欧洲的“绿色心脏”,卢森堡向来十分重视环保问题。整个展馆的建筑材料都是钢、木头和玻璃等可回收材料,能源的回收再利用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典范。尽管只有约1300 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不过卢森堡展馆把“亦小亦美”演绎得淋漓尽致,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就是馆内处处鲜花。

原发表于2010年9月?日《澳洲新快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