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遠離幸災樂禍之小人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0-01-10 02:00:00  浏览次数:2673
分享到:
  人﹐任何人的死都是生命的消失﹐都是悲哀的﹐都是活著的人們可以寄託其哀思的﹐這是君子的看法。君子總是對親人朋友和相知相識者的死表示沉痛的悼念﹐總是對非親非故﹑素昧平生者的死表示痛心難過﹐也總是對死去的敵人仇人表示人格上的尊重和禮儀上的惜別﹐故君子真誠﹑豁達﹑厚道的形像﹐為人所敬仰和效仿。
            然而﹐小人覺得別人的災禍是自己得到幸福的緣份﹐故總是幸災樂禍﹐或喜形于色﹐或暗暗高興﹐或貓哭老鼠。小人往往苦于有限資源的爭奪﹐貪婪和不知足﹔因家庭不幸和其他傷害﹐從小心理缺陷較多﹐難于與人為善﹔所接受的文化知識面窄小﹐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不懂禍與福﹑哀與樂的辨證道理﹔這些都可能是造成小人幸災樂禍性格的原因。
            不久前﹐有個叫做楊佳的年輕人對上海市浦東區一派出所進行了恐怖報復﹐用尖刀活活捅死了六名警察﹐輿論嘩然﹐中外震驚。澳洲有些人迫不及待﹐沒等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基本清楚就幸災樂禍起來了﹐說什麼“楊佳是沒地方說理才被迫殺人的﹐殺得值”﹐還引用網絡上的話說什麼“楊佳是英雄”﹐一派小人胡言﹐令人氣憤。
            揭露流血案件的內幕並進行深度分析是應當的﹐探尋犯罪的某些合理成因以利于社會的綜合治理也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不能顛倒是非和黑白。前幾年昆明市發生了馬加爵殘忍殺害四位大學同學的惡性案件﹐雖然罪犯早已被嚴懲而處以極刑﹐但其犯罪成因發人深省。馬加爵來自農村﹐家境貧苦﹐相貌醜陋﹐常遭譏笑﹐是為弱者﹐而那四位被害人都曾譏笑過他並與之發生過爭執﹐他企圖用野蠻的殺戮來變弱為強﹐結果害人害己﹐落得個可悲的下場。在這個案件中﹐我們得出了一個經驗教訓﹐就是必須教育青少年學生要尊重和愛護而不要歧視弱勢者﹐使社會得到和諧發展﹐否則就容易激發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引發犯罪。在這裡﹐犯罪和罪因分析是兩回事﹐不可以混為一談﹐不允許以罪因分析的名義去為犯罪辯護。四個被害人在道德上的缺失是罪案發生的成因之一﹐而不是犯罪﹐馬加爵的故意殺人才是犯罪。小人們之所以幸災樂禍和讚美殺人犯﹐就是因為他們分不清什麼是罪與非罪。
            楊佳比馬加爵更加血腥和無人道。據報道﹐楊佳指控警方對他搞逼供信﹐把偷竊自行車的罪名強加於他﹐要求糾案和賠償。我們可以假設楊佳的指控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們也沒有發現警方對其指控有置之不理的表現﹐倒是發現在雙方的互動中警方曾經主動向楊佳提出過追加1500元賠償款的商議。這就證明了這次警民衝突還是在正常範圍之內﹐楊佳還是有依法說理的地方﹐並非沒有。楊佳後來心起殺機應是由於心理發生病變造成的﹐不是有沒有地方說理的問題了。襲警殺警本身已經是一種喪心病狂的犯罪行為﹐何況被他殺害的六名警察無一與他有過交涉和衝突﹐真是冤枉和悲慘啊﹗小人們居然沒有一點憐憫之心﹐還誇獎楊佳為“英雄”﹐這真是不近人性啊﹗
            楊佳已被一審法院判了死刑﹐我們在為惡有惡報而感到寬慰的同時﹐也為一個年輕的生命即將在法場上被活生生剝奪而感到憐憫﹐為更加文明的廢除死刑制度的早日到來而祈禱。
            我們還希望一些人能洗心革面﹐努力培養自己的大慈悲心﹐使自己具備最起碼的人格﹐徹底改掉自己幸災樂禍的壞毛病﹐最終變小人為君子。佛教教誨我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人與人有的有緣﹐有的無緣﹐但是都同體﹐所以無緣也要相惜相愛﹐這就是大慈悲之心。這個偉大的思想值得我們每個人學一輩子啊﹗小人只知無緣而不知同體﹐所以才對與他無緣之人幸其災而樂其禍﹐這就是錯的根源了。
 
   200898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