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要趁早的事情还有许多,比如恋爱要趁早,旅游也要趁早。今天不谈恋爱谈旅游。
为什么旅游要趁早呢?说起来,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和宝贵经验,对有志于旅游事业的老中青3代都具有参考价值。
夸张一点地说,本人可以算是当代中国“驴友”的老前辈。驴友是网络新名词,就是旅友的谐音。看到今天的驴友兴高采烈奔赴各地名胜古迹,然后在人挤人的环境里惊呼景点成了“火锅”时,我就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去得早。
25年前,中国大陆的旅游事业还不是很兴旺发达,换句话说,那时的人口袋里还不是很有闲钱的时候,我就开始了行万里路的旅程。大学四年的暑假,我独自一人游遍了大半个中国,连刚发现不久的九寨沟,张家界等地也光顾了。也许有人会问,大家都没闲钱的时候,你一个学生哪来的旅费游山玩水?其实我那时已经挣稿费了,尤其是我给香港一家叫《中国旅游》的杂志写稿,一篇1500来字的游记就能拿150元外汇兑换券。我这是在以文养游呢。
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年在路上的经历对自己的人生有特别的意义,让自己有机会了解中国社会,风土人情,各色人性,甚至帮助自己从幼稚走向成熟。特别是自己最后远离了故国,生活在异国他乡,如果没有那趁早的旅游,有些地方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踏足了。
而且,在人到中年的今天,我更真切感受到旅游要趁早。虽说我现在有时也会去旅游,可是,心境不一样了,精力和体力也不同往日了。就算风景不变,可还是有物是人非的感觉啊。比如,人在年轻时的激情,好奇性,中年以后就很难再保留了。我以前旅游时,喜欢把陌生人也当成是风景的一部分来观察,来欣赏。可现在,我基本懒得跟旅途上遇见的陌生人说话,不喜欢别人打扰自己。
其实,在旅途中结交朋友,也是非常美好的经验。记得1985年的暑假那一次,我的旅游路线是从上海出发到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烟台-青岛。
在烟台到青岛的火车上,我和一个四川大学的青年教师就评论文学的标准大肆辩论,结果惊动左邻右舍的乘客,有3个看上去是搞体育的年轻人也来插话。下车后,他们看我是一个人,便提议结伴游青岛,我同意了。心想,有3个高大威猛的帅哥同行,背包包之类的重活就有人代劳了。他们是天津某职大的学生,学电机专业的,爱好体育。也是利用暑假出来旅游。
在烟台到青岛的火车上,我和一个四川大学的青年教师就评论文学的标准大肆辩论,结果惊动左邻右舍的乘客,有3个看上去是搞体育的年轻人也来插话。下车后,他们看我是一个人,便提议结伴游青岛,我同意了。心想,有3个高大威猛的帅哥同行,背包包之类的重活就有人代劳了。他们是天津某职大的学生,学电机专业的,爱好体育。也是利用暑假出来旅游。
他们3人中经常拿主意的那位姓张,25岁,生活经历蛮丰富。另一个姓李的23岁,据说父母都曾被打成右派,他小时候是在劳改农场长大的,所以为人处事比较沉稳,身高1米83的他经常替我背包包。还有一个姓蔡,22岁,经历单纯,所以天真得像个孩子。那时我20岁。都是美好的年华。
我们一起在青岛游玩了5天,还去了崂山。因为有台风,我回上海的船延期。第二天我一直打电话给码头询问船期,可能询问的人太多,电话打不通。3帅哥中领头的张大哥不声不响亲自到码头跑了一趟,帮我问到了开船的时间,是当晚8点。
临别时我请他们在饭馆里好好吃了一顿晚餐,也算是感谢他们一路的照顾。反正我要回家了,可以把剩下的钱通通花光。
我们一起在青岛游玩了5天,还去了崂山。因为有台风,我回上海的船延期。第二天我一直打电话给码头询问船期,可能询问的人太多,电话打不通。3帅哥中领头的张大哥不声不响亲自到码头跑了一趟,帮我问到了开船的时间,是当晚8点。
临别时我请他们在饭馆里好好吃了一顿晚餐,也算是感谢他们一路的照顾。反正我要回家了,可以把剩下的钱通通花光。
事过境迁,那样令人怀念的旅游一去不复返了。不知道当年那3位驴友现在在哪里?过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