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尋香而來品鵝肉
作者:孫嘉瑞  发布日期:2012-03-01 02:00:00  浏览次数:2077
分享到:
       在臺北艋舺剝皮寮老街上走了半天,早有了些倦意,望見廣州街上那塊黃底紅字的「一心鵝肉」招牌,就很隨意地走了進去。店中桌椅板凳包括牆上菜牌的字體,都帶有守舊的風格,顧客亦大多已過中年,當時并不曉得自己進了名店,只管坐下來点了咸水鵝腿、鹵水鵝掌与鵝珍。
        老板娘端上來的不是鹵水鵝掌,而是和鵝腿一樣也是咸水浸出來的,本想跟她理論,但只挾了第一片潔白油亮的鵝肉放進咀里,就改變了主意。皮薄爽脆,肉香不膩,而且軟嫩多汁,心里明白遇到了身怀絕技的高手。
        這些年吃了太多太豐盛的食物,味蕾早已得了「審美疲勞」,挑三揀四,吃甚麼都覺得味道一般,不過如此。「一心」的這碟鵝肉,却即時恢复了每一個味蕾細胞的活力。
       按照省港澳的飲食行話,咸水鵝應更準確地稱之為白切鵝。個體較鵝小許多的鷄,以白切料理之,浸煮的水温与時間都不容易掌握,更何況這些七、八斤重的大鵝了。老閭選鵝相當講究,新鮮現宰,還要清一色四個月大的母鵝,且不能太瘦,屁股扁平者棄之。看來這鵝跟人差不多,也是翹臀者為絕佳上品。
        家禽三鳥中,鵝因體大肉厚為最難泡制,故多以燒鵝為主,鹵水次之,或以香芋炆之。而「一心」却捨易取難採用白切,除了白切,還有獨門秘制的煙燻,用紅糖与甘皮以猛火燻之,其味直透入肉及骨。
        中年發福的蕫老闆已是第三代傳人,雖然店面搬遷過,但招牌六十年沒換過,一班鵝饕街坊更是死忠地跟來跟去捧場,島外的遊客尋來嘗鮮者亦眾甚。盡管生意一向都好,甚至忙不過來,但價錢十多年不漲,每一盤鵝肉的味道和份量也不變。據說為保證出品新鮮,實行肉不隔夜,董老闆還「限量發售」,每天只賣十來隻大鵝,售完即止。
        僅花三百多臺幣就食得一桌美食,出門前不禁向老闆致意,表示「生平第一次吃如此美味的鵝肉!」在熱氣騰騰的灶前忙碌不停的老闆,早已見慣被媒體鏡頭對準的場面,接待過八方來客各路人馬,聽了我這句由衷的贊美,還是動情地連聲表示感謝。台北初冬已很有了些凉薄的寒意,他額上却挂滿親力親為的汗珠,「一心鵝肉」的品牌是怎麼做出來的,已經有了答案。
        美食不僅征服人的胃口,更能征服人心。她比中國書法、武術更具吸引力和容易接受,餐桌上一碟可口小菜的影響,往往勝於論壇上枯燥的萬言講稿。
       台灣美食當年受日據時代濡染積澱和風十足,後因政局變遷,大陸各省人仕随国府遷臺而導入多姿多彩的民间食俗文化,其間更受歐美西食文化影響,獨得彙集中華与異國料理融合之傳承。近年在政府倡導推動下,台灣飲食業者致力建立美食品牌,創新科技應用,提昇產業經營效益。成為一股經濟新勢力,創立从島內延伸至世界的國际知名餐飲連鎖品牌,將台灣美食意象推廣至全球。
        台灣美食正是在「一心鵝肉」這類的街巷小店紥實勤懇打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台灣短暫的旅行中,除了美食的味道令人齿頰留香,更難忘的是那些經營者的敬業樂業精神,他們很看重与珍惜自己的招牌,先是把出品做好,經營效益旋即陸續有來。騙人只能騙一次,「一心鵝肉」却可以做六十年并且永續經營下去。



评论专区

读者20122014-11-20发表
“美食不僅征服人的胃口,更能征服人心。她比中國書法、武術更具吸引力和容易接受,餐桌上一碟可口小菜的影響,往往勝於論壇上枯燥的萬言講稿。”
读者20122014-11-20发表
“美食不僅征服人的胃口,更能征服人心。她比中國書法、武術更具吸引力和容易接受,餐桌上一碟可口小菜的影響,往往勝於論壇上枯燥的萬言講稿。”
黃平2014-11-20发表
傳統小食的廚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份,中共專制體制近半世紀的大陸幾近消失,而港臺有幸得以保傳并發楊光大,大陸近二三十年隨著經濟發展民間各種小食和傳統廚藝才有了一點發展,有一點應該看到-------從50年開始的30年間,有數不清的文化傳統被永遠扼殺而永遠無法復活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