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回顧對林彪元帥的評價(二)
作者:宋林玫  发布日期:2012-03-02 02:00:00  浏览次数:2281
分享到:

各位賢明的讀者:

由於原文超過五萬多字,在這次的《回顧對林彪元帥的評價》一文。

筆者會儘量在保持中心內容以及發表目的的情況下,縮短篇幅。

以免造成閱讀疲勞,請朋友批評指正。

謝謝!

二,林彪成長

1) 所處年代   暴風驟雨

林彪所處的那個年代,那是中國發生暴風驟雨般大變革的年代。被大部份先進的歐洲人所拋棄的馬克思(及列寧)的共產主義剛進入中國,中共應運而生,並經數年閗爭實踐之後認識到”槍杆子出政權”的道理。這種運動及思想對中國是否正確已由大歷史所證明,在此不需多贅。祗是想當年面對一個這麼龐大的國家其億萬人民又處愚味無知,貧窮落後之中,國家雖有形式上的統一,許多軍閥牢固割據各自地盤。除窮凶极惡的日寇,還有眾多列強對中華大地虎視眈眈。而他們卻有共同的一點就是极為仇視與中國傳統思想格格不入的共產思想及其組織。一個弱小的中共卻死硬堅持共產理念,並以此為指導去實現改造中國,帶領中華復興的願望。其理想何其偉大自不在話下,但可以想象這麼一個浩大復雜的工程,會是如何漫長曲折和艱難殘酷。參加這麼一個改革社會運動的人們,怎麼可以要求他每一個行動,每一句話在整個革命過程都始終那麼完美。以至幾拾年後,任憑你怎麼樣去分析、掂量也無懈可擊,沒有一點瑕庇呢?他能大方向不動搖,能堅持幹到最後勝利已屬萬幸。尤其是作為這一運動前期的發動者,領導者和指揮者。即使如中共領袖毛澤東也不例外。

請看下面一個讓人信服的小例子:話說一次延安宴會上,毛澤東到各席去敬酒,來到文藝人士較多的一席,毛澤東說幾句祝酒的話之後舉杯一飲而盡,然後離去。毛走後席上認為應給毛主席回敬一杯,於是一致推舉藍平同志代表該席前去向毛澤東回敬一杯。藍平走到毛澤東席前,完滿地完成了這個任務,於是使毛對這位剛抵延安不久,風姿撩人的上海二流影星有了第一印象。聰明的藍平小姐當然瞥見了蘊藏在毛澤東眼里的那种神情。於是不日後帶著毛的一個講話報告,去到毛辦公的地方與警衛說有事情想求見毛。類似”大宅門”中的楊九紅,警衛感於藍同志軟磨硬泡的誠懇,終於稟報了毛澤東,於是帶著一股蕩漾的春意,藍平來到了毛的辦公房,使原本嚴肅刻板的辦公房内泛起了溫馨之波。藍小姐以請教毛演説詞中的意思著手,開始了學生與導師間的接觸。藍小姐此後更不斷出入於毛的辦公室,不但請教、討論、時而幫助收拾、整潔一下毛的辦公房。久而久之有一次冒失的勤務員因送文件給毛,突然之間開了毛辦公房的門,竟見藍平嬌滴滴地坐在領袖的大腿上。有沒有發生克林頓與萊溫斯基那樣的事已無從稽考,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毛澤東後來在中共許多人反對下,拋棄賀子珍,娶了這位也叫江青的藍女士。

所以在長期艱苦斗爭中要始終守身如玉,不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資產階級腐朽行為”是很難的,這就是人性,同樣反映人性一面的就是在這激烈嚴酷的搏闘中,心不狠手不辣行嗎?那個成員沒有殘酷無情甚至喪失人性的時候,那個可以不搞點鬼計陰謀,施展一下口密腹劍的技兩呢?只是程度不同,或公開明來或隱蔽暗行罷了。

2) 林彪革命   兄長引導

林彪是湖北黃州地區黃岡縣回龍山鎮林家大灣人。生於光緒三十三年,陽歷是1907年12月7日,因在早上出生,其父林明卿看見門前清水塘上一片荷葉,露珠晶瑩閃亮如芙蓉剛出水面,故給小孩定名為”育蓉”(林彪屬育字輩)。後來又為記念母親分娩前曾夢見白斑老虎,所以多改了一個”彪”字為名,於是有了以後林彪一名。也不知是否林彪第一個名字女性色彩太重,林彪生出來就柔弱清秀,病怏怏的,似個女孩,以後幾年中也常有小病,性格顯得卻懦害羞。

按林家的祖訓”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地”,林彪以五歲的幼年就被送到回龍山鎮一個有名的私塾念書。其啟蒙教師是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的父親李卓侯先生,在李先生調教下,林彪學業頗有成績,從小顯示出其讀書的才能。十三歲那年被同學推舉寫了一篇《上己禩孔記》全文如下:

孔子為我中周時代人,仁義愛民,為我國之偉人焉。中華民國九年八月初五日,為仲秋上丁,全國各學校於此禩孔,遵古禮也。吾校師生亦禩孔,同學高初共百餘人,皆敬禩孔子。因孔子聖人,為我中華教宗也。

這篇近百字的文章,充分顯露出林彪身上的特點,即思維簡潔,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絕不廢話。李卓侯先生對文章給以很好的褒獎,同時他這樣評價林彪:“育蓉聰明又刻苦……只是育蓉性子陰柔,不好把握。”事實上林彪在這樣的年紀在老師和同學中已被認為是一個聰明能學而又孤僻寡言的人了。

但是,當這篇作文被林彪堂兄林育南看見後,卻被大他十歲而林彪又對之十分敬畏的大哥嚴勵苛責,育南幾乎要掄起巴掌去摑林彪,只是林彪的第二位堂兄林育英加以阻止才算了事。但這件事卻促使林育南、林育英決定復辯推行新式教育原名為“竣新”的學校。不久在惲代英等人幫助下,“竣新”重新開學,林彪也被送到這所學校。這樣十四、五歲的林彪才開始接受新式教育:學習新式科目,師生關係平等,紀律嚴格。學校還以帶共產色彩的思想啟迪,誘導學生以天下為己任。一次校長唐際盛邀請幾位學業較佳的同學談談各自的志向及抱負,大多學生回答是:“拯救中華於水火、解民眾於倒懸”;“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驅逐列強,振興中華”等激動言詞,林彪作為被邀一員卻一言不發,並有不屑一談的神態。於是校長只好請林彪談,林彪卻隨口背誦了蘇軾的一首《後赤壁賦》

予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山崖,披蒙茸,據虎豹,登蟠龍,攀棲鵑之危巢,俯憑夷之幽宮,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雲涌。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而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唐校長聽完之後,方知林彪的心跡,於是問林:“你想象蘇軾那樣,淡泊寧志,我行我素?”但是林彪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我想象那夜半孤鶴,獨來獨往”校長聽後暗中詫異,覺得林彪借物寓意,真有一種獨自向上的特殊氣質,這种志向與林彪平日性格,脾氣是貼切一致的。是有別於一般青年的。從以上讀者諸君或已可以豁然想象出林彪是一個怎樣品格、性情的人了。

“竣新”畢業後,林彪又被林育南送到武昌“共進”中學念高中。直到1925年末,中共基於”二七”大罷工及”五卅慘案”的教訓,認識到掌握武裝的重要性。陳獨秀,毛澤東於1925年11月1日聯合發出中共第62號通告,要求中共各地組織選派黨團員去廣州投考黃埔軍校。於是林彪在育英、育南督促指引下,離開共進學校南下廣州,找到中共廣東省區委領導人,也是同鄉及育英、育南好友的惲代英、蕭楚女。得到他們的介紹,林彪進入了黃埔軍官學校第四期步兵科。

經過一年多的緊張學習,訓練,由於北伐的需要,林彪畢業於黃埔軍校,時年不足二十歲。又是按照兄長們的意思及關係,林回到湖北武漢,被分派到著名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即葉挺將軍指揮的鐵軍)任見習排長。隨後更在1927年隨隊伍參加了中共領導的南昌八一武裝起義,這是後話。

林彪十六歲那年加入中共的外圍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林育南是該組織中央代理書記)1925年在育英、育南直接幫助関懷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林彪這兩位堂兄大哥是什麼背景呢?原來他們都是中共早期革命積極參加者和高層領導,他們都比林彪大十歲。

林育南:做過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中共社會主義青年團代理中央書記,後來因不同意王明路線而被開除出黨,被國民黨政府逮捕與中共工運領袖柯孟雄等一起,被國民政府所殺,後來被毛澤東追認為烈士。

林育英:(又名張浩)曾任中共滿州省委書記,因被人出賣為日寇逮捕,受盡酷刑但始終不屈,在中共黨內有”鋼人”之稱。被營救後去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後又任援西軍政委,抗日時八路軍120師政委,林育英後來因病離開此職,其接班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鄧小平。

   在中共圈子里“林家三兄弟”曾名聲遠播,備受稱頌呢。

   (3)三大特點   影響一生                                                 

    從以上林彪出生成長過程,我們可以總結出三個特點。

第一是性格特點,他生下來清秀柔弱,型同女孩。長大後身材乾瘦,少有陽剛之氣。性格沉默寡言,不善表現,不愛出頭,獨來獨往。即使在竣新、共進學校這些新思想較濃,進步青年較多的初、高中。尤其後來在激進青年群集的黃埔軍校,林彪除因文化基礎較高而各科考評優良,被譽為“軍校之鷹”外。他依然不那麼慷慨激昂,熱烈奔放,仍保持沉著冷漠,我行我素,自顧自刻苦學習的態度。

    查林彪屬羊,而且是丁末年的當年羊,據陰陽先生說有此命的人其性格恰如上述。且行為古怪,但聰明好學,辦事精悍。又看林彪外貌,他身材幹練,從頭到腳不長多餘的肉。其面部雙眼之上兩道濃眉深鎖,典型的烏雲壓頂之相。有此相格之人被認爲:特別沉靜能忍,說話不多不衝動。有尖不露,不爭地位,自行其是而又服從性強,也與林彪固有性格相符。雖然這些說法,出自玄學,許多人並不認為有根據,筆者也只是覺得其描述頗爲巧合,故引之以供參考,盼讀者笑納是了。

    不過中國民間經驗認為:一個人”三歲定八十”,林彪的性格也是從小形成,已經定格。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對其一生的行為是有影響的。

    人們可以不喜歡林彪的性格,甚至因沉沙折戟而借以貶他,但是性格並不一定表示一個人的善惡,而成就大事的人往往會有一些古怪的性格。

第二是林彪的成長特點:林彪從小孩到二十歲,是他生長發育,學習知識,打好奮闘基礎,選擇奮闘路向的年代。也是林彪投身中共革命的準備期,林彪在這個時期其特點是,全在他兩位兄長(尤其育英)的幫助,照顧,提攜及指引下渡過。林彪被堂兄帶入革命隊伍這一特點,不同於那些因見社會黑暗、不公,出於自身的“覺悟”,產生改革社會願望,而投身革命烘爐的人。不同於那些因受社會打擊、壓迫而無法忍受,鋌而走險逼上梁山的人。林彪基本上是老老實實,循規蹈矩地聽從兩位兄長的意見。長兄如父,尤其對和藹可親的育英大哥,林彪對他親近而尊重,言聽而計從。大哥說了去就依著去,就是這樣的心態。如果沒有這兩位大哥的影響,以林彪自己的性格。以林彪父親林明卿的殷實家庭狀況,以及林父明卿的思想,林彪不一定會走上這條路。故此可以認為,從某種角度來說,林彪走上中共革命之道有其被動性的一面。

第三個特點:由於林彪的家庭是富裕階層;林明卿是回龍鎮大戶,擁良田49畝,山林300畝,房屋35間,還經營一個織佈工廠,任林家大灣族長。有中國傳統士大夫之家風,注重耕讀,遵守庭訓“兩件事讀書耕地”。兩位兄長也是飽學之人,對林彪的學習必有很大影響。加上本身性格孤僻,又聰敏能讀,所以雖然林彪參加革命去造反,但這種從小注重讀書喜愛鑽研的習慣,已深深灌輸在其腦際。這一特點帶進他黃埔軍官學校的學習中,使他刻苦鑽研軍事基本知識,打下了一個牢固的軍事知識理論基礎。而且也促使他對軍事的興趣,從年輕時代起更大於對政治的興趣。注定了他成為一個職業軍人,而且是一個有儒將素質的職業軍人。

    以上三個特點:即林彪性格上的特點;在兩位兄長指引下多少有些被動投身革命的特點;很年輕就接受軍事科班教育,刻苦鑽研軍事理論的特點;在中共將帥中是較爲少見的,中共很少有這樣出身的軍事幹部,因此對中共軍事鬥爭也是極爲重要的。這些特點無疑影響了林彪以後一生的表現,規範了他一生的歷程。過去我們還不知道有哪一位分析家曾總結出林彪上述三個特點,更未見過有哪一位分析家曾依據這些特點去對林彪作客觀分析。

    在這三大特點中應以性格特點最為重要,有了這樣的性格才會有老實接受兄長意見,順從兄長指引走上共產革命之路的結果,有了這樣的性格特點加上書香門弟的家風,才會在軍事學習中刻苦鑽研,在鑽研中對軍事產生极大興趣,才會使他成為一名有勇有謀的杰出軍事指揮家。但不管林彪這三大特點之間的關係如何,我們卻可以從這三個特點為主軸,抓住這個主軸看通看透林彪。我們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理解和解釋林彪的一生所作所為,可以比較客觀而不是感情用事,更不是為了特定目的去評述林彪,這樣我們更可以解答前文提及的許多”為什麼”。我們試圖在以下論述林彪一生重大事件中,盡量以此對照來進行探討。




评论专区

yin2014-11-20发表
从《甜蜜的事业》到客观冷静回顾评价林彪,作者的平和心态与和平心愿可见一斑。
瑞门2014-11-20发表
笔势雄健 意境开阔
黃平2014-11-20发表
只有中國真正實現民主化,才能有真正的歷史
瑞门2014-11-20发表
笔势雄健 意境开阔
yin2014-11-20发表
从《甜蜜的事业》到客观冷静回顾评价林彪,作者的平和心态与和平心愿可见一斑。
黃平2014-11-20发表
只有中國真正實現民主化,才能有真正的歷史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