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从一封信看一个政府
作者:安妮  发布日期:2012-03-22 02:00:00  浏览次数:2075
分享到:
       日前新西兰的地方政府部、环境部以及气候问题事务部部长尼克·史密斯昨天下午闪电辞职并被总理批准,其辞职的原因只是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一位女士的,她请求老友尼克·史密斯先生为她写了一封证明其人格的私人信件。 
  我仔细读了媒体上公布尼克·史密斯所写的那封,他只是以个人的身份证明了当事人的人格和相信她的确受了伤这件事,如果尼克·史密斯不在ACC任职,这封信一点问题也没有,问题就出在尼克·史密斯的信件使用的是部长专用信笺,他本人真是该部的部长,该女士与ACC理赔部正进行着一次理赔纠纷。因此处理具体该女士纠纷的部下收到部长签名的信就有可能影响部下公正地处理此案。说到底这封信最多不过是上层与下层打个招呼,最多不过有部长让下级高抬贵手的嫌疑。这样的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出了什么事,犯了什么规,第一首选的办法就是绕着弯找到那个部门的领导,求领导打个电话,写个纸条什么的。只要不是太原则的问题,领导都会卖这个个人情。而一般情况下只要领导的指示到,所有问题都不成问题。这个方法处处好使,不好使的是往往有事时找不到领导。  
  在中国约定成俗好使的方法到了新西兰偏偏就不好使了。那位女士即是搬出了ACC的顶头上司不但自己的理赔没有顺利解决,随着信被反对党曝光后还让官居高位的尼克·史密斯坐上了火山口,不断接受反对党的攻击和人民的质疑。无独有偶,一年前国会内唯一的华裔黄姓女部长也是因为在一次商业文件上签字时留下了新西兰内阁部长的抬头遭到质疑后黯然退出了政治生涯。不是官本位的新西兰官员门的日子还真得小心着过,这不尼克·史密斯又步前黄部长的后尘而来。 
  在新西兰这位尼克·史密斯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在执政党的党内排名很高,也算得上现任总理手下的得力干将。因此丑闻传出后执政党选择是保尼克·史密斯。周一总理约翰·基接受了尼克·史密斯的口头道歉,并准本让他再写书面道歉而让其过关,但反对党穷追不放。在周二的国会辩论会上尼克·史密斯不得不承认自己了两个错误:其一是他回复朋友私人信函时使用部长专用信笺;其二是针对ACC事务中出现的利益冲突未及时上报。在承认错误的同时尼克·史密斯不得不请求辞职,而总理约翰·基也不得不接受他的辞职。这就是新西兰的民主政治,执政党必须接受的政党监督。一封信引发的辞职案可见新西兰廉洁政府的一斑。 
  水至清则无鱼,新西兰的政坛还就是这么一个清水衙门,可这个塘清水里不但从来就没有缺过“鱼”,而且“鱼”们没有人民的票选想进这塘清水还没门,由此可见要做到为官清廉其实也很简单。



评论专区

进生2014-11-20发表
读此文感概万千;为什么中国人就没有这个福分?除了零星的清官散在千年的历史里,遥遥如天上星,仅能给人以幻想呢? 而现在,则是大陆执政者刻意为人民营造的他们的乐园。水混鱼才肥。不养“清水鱼”。在远离政坛的喧嚣处,也有“清水鱼”,但一旦发现,却又被拿来大肆宣传,成了“混水”上的掩盖。比如“焦裕禄”,是个好官。可他能影响历史?他从来就没有向历史发问!更遑论那些退休后天良发现的人物了,虽然已经难能可贵。不是体制,是制度问题。
老财2014-11-20发表
听说新西兰被评为全球政治最透明的国家
进生2014-11-20发表
读此文感概万千;为什么中国人就没有这个福分?除了零星的清官散在千年的历史里,遥遥如天上星,仅能给人以幻想呢? 而现在,则是大陆执政者刻意为人民营造的他们的乐园。水混鱼才肥。不养“清水鱼”。在远离政坛的喧嚣处,也有“清水鱼”,但一旦发现,却又被拿来大肆宣传,成了“混水”上的掩盖。比如“焦裕禄”,是个好官。可他能影响历史?他从来就没有向历史发问!更遑论那些退休后天良发现的人物了,虽然已经难能可贵。不是体制,是制度问题。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