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八日所見所思(之二)
除了到夜市尋覓美食,在臺北很少於晚間外出,只是隔着那水汽朦朧的大窗,望去黑夜里一片明滅不定的萬家燈火,活色生香的夜台北,即使是在騾密的雨中,依舊有著近乎沸騰的作樂浪潮。而我倚床歇息,讓兩腿在白日不停的奔波之後得以舒展,也得了那麼稀罕的片刻清閑,可以整理台北印象。
雖說赴臺之前就立下心愿,不去觀光景點到此一游,學人舉手作V狀拍照。只以臨時市民身份走進台北人的生活,進超商乘捷運,逛巷弄小店,在書店翻書,但說易行難,即使把自己作成人海中之一滴,畢竟也不是出自陽明山葱蘢綠樹的葉尖,而是遠自地球南陲匆匆而至。
除卻就業、住房、物價的壓力不計,一城一地對不同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不同觀點的包容程度,可被视為權衡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是否幸福快樂自由的準繩。來臺前不久台灣剛剛修法,刎除禁止宣傳共產主義等條款。台北街頭可見插五星紅旗、播放革命歌曲的宣傳車,書店里公開放售大陸官方肯定的紅色書刊,劇院上演革命樣板戲,親大陸媒體的左傾与露骨,令人咋舌。在公共領域里對國事、社會、歷史与宗教的討論,包括對政治人物、黨政領官員的批評,是敞開來暢所欲言的。
思想、信仰与言論的自由,是台灣真正走向民主最起碼、最基本的標誌。也是台灣民眾顯得友善親和的原因之一。
在臺北適逢總統大選,很喜歡「嗆聲」一語,媒體嗆聲,民眾也嗆聲,而且都是對大人物嗆聲,別看馬英九坐在總統府里,只要他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就得被嗆。走到大街上拜票,還當看眾人面被小市民狠狠地嗆,被嗆了還要陪笑臉,点頭哈腰叫「頭家」。台灣有句老話﹕「一憨皇帝、二憨頭家、三態老爸。」這「頭家」就是老板的意思,馬英九蔡英文掃街拜票,见販夫走卒升斗市民,就作揖恭稱「頭家」。而民眾即便是他們的擁躉,也不會流露瞻仰龍顏的受寵若驚,支持就是支持,拉完手頂多送你一扎大蒜。
从骨子里去掉奴才諂媚之氣,立起公民自信之骨氣,有「頭家」的主人意識,把總統總理一類的大官都視為自己的僕人,是一個國家真正實現民主的前提。
在電視里见到主持人直呼馬英九其名怒斥之,到臺北市政府辦事的市民,都會受到公務員熱情讓座,茶水招待。聯想起許多身處民主社會多年的海外華人,依然去不掉见官就双膝發軟想要跪下的奴性,踫到芝蔴大的官都滿臉堆笑前呼後擁,见個國會議員如朝聖一般。就覺得他們真應該來台灣看看。
中國歷史里皇權天授,官是父母官,是青天大老爺,民是小民、賤民、蟻民,民要活得自在必先讓官心里舒坦,人分貴賤民分九等,官場有官場的規距,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等級文化由來已久。
官代表着權威勢力,代表着他身後整一部龐大的國家機器,能把整個世界買下來或摧毀掉的力量。所以得罪了官就意味著閣下从今以後沒有好果子吃,在清宮秘史的電視劇里,小眼睛薄咀唇的慈禧那句名言﹕「誰讓我一時不開心,我就讓他一輩子不開心。」至今仍在許多國人心目中形成一種畏懼權勢的觀念。
参加黨派從政問政只是選擇了一種職業,幹上這一行擔任某些公職從而掌控某些權力,同時也承擔某些責任,所享受的薪酬奉祿概由國庫公帑支付,那可都是納稅人的錢,有何值得神氣活現、趾高氣揚?
自從臺灣老百姓當了「頭家」,大家心里都明白了,馬英九之流冒着風雨到大馬路上來,挨家挨戶作揖問好「拜票」,顧名思義就是為選票而來,拜的就是民眾手中一票。是民主選舉制度讓每一位公民手里有了一張選票,就憑這張選票,普通老百姓才成了大總統的頭家。
老百姓當「頭家」的好處,首先在不信任當官的,隨時鞭策其盡忠職守,防止他們屍位素餐、瀆職貪腐、結黨營私,窃國殃民,所以要以法制嚴控之,由反對黨、媒體等監督之。當好了,乃職責所在,理應如此,毋須評功擺好,贊頌褒揚﹔當得不好,則須承擔行政問責或法律惩处,遭到批評譴責的修理。這就是政治人物必須面對的,所以德國人常勸誨從政人仕﹕「閣下要是经不起酷熱,敬請不要進入廚房!」
台灣的選舉早已結束,但關於民主的思考似乎總是一個剛剛開始的命題,縈繞在許多中國人的腦海,究竟是民主不適合中國人,還是中國人不適合民主?這并非一個問題的不同兩面,而是两個不同的問題。
在台北隔窗看雨的晚上,我又想到自己的第二故鄉斐濟,這個九十萬人口的富饒小島,二十五年以來政變頻乃,英國人留下兩院制憲政民主受到衝擊挑戰,名存實亡,迄今仍實施軍法統治。
就像堅固耐用豐田汽車在別的國家跑得很正常,性能很好,到了斐濟却極易損壞報廢。斐濟土著亦偏愛豐田,并集資買來載客運營,但不出半年,車內外零件鬆脫,除了喇叭不响,全車上下那里都响。這倒底是汽車本身的質量性能問題,還是車主駕駛使用保養維修的問題呢?
老百姓跟老百姓不一樣,所以一旦當上「頭家」也差別很大。未完待續
雖說赴臺之前就立下心愿,不去觀光景點到此一游,學人舉手作V狀拍照。只以臨時市民身份走進台北人的生活,進超商乘捷運,逛巷弄小店,在書店翻書,但說易行難,即使把自己作成人海中之一滴,畢竟也不是出自陽明山葱蘢綠樹的葉尖,而是遠自地球南陲匆匆而至。
除卻就業、住房、物價的壓力不計,一城一地對不同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不同觀點的包容程度,可被视為權衡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是否幸福快樂自由的準繩。來臺前不久台灣剛剛修法,刎除禁止宣傳共產主義等條款。台北街頭可見插五星紅旗、播放革命歌曲的宣傳車,書店里公開放售大陸官方肯定的紅色書刊,劇院上演革命樣板戲,親大陸媒體的左傾与露骨,令人咋舌。在公共領域里對國事、社會、歷史与宗教的討論,包括對政治人物、黨政領官員的批評,是敞開來暢所欲言的。
思想、信仰与言論的自由,是台灣真正走向民主最起碼、最基本的標誌。也是台灣民眾顯得友善親和的原因之一。
在臺北適逢總統大選,很喜歡「嗆聲」一語,媒體嗆聲,民眾也嗆聲,而且都是對大人物嗆聲,別看馬英九坐在總統府里,只要他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就得被嗆。走到大街上拜票,還當看眾人面被小市民狠狠地嗆,被嗆了還要陪笑臉,点頭哈腰叫「頭家」。台灣有句老話﹕「一憨皇帝、二憨頭家、三態老爸。」這「頭家」就是老板的意思,馬英九蔡英文掃街拜票,见販夫走卒升斗市民,就作揖恭稱「頭家」。而民眾即便是他們的擁躉,也不會流露瞻仰龍顏的受寵若驚,支持就是支持,拉完手頂多送你一扎大蒜。
从骨子里去掉奴才諂媚之氣,立起公民自信之骨氣,有「頭家」的主人意識,把總統總理一類的大官都視為自己的僕人,是一個國家真正實現民主的前提。
在電視里见到主持人直呼馬英九其名怒斥之,到臺北市政府辦事的市民,都會受到公務員熱情讓座,茶水招待。聯想起許多身處民主社會多年的海外華人,依然去不掉见官就双膝發軟想要跪下的奴性,踫到芝蔴大的官都滿臉堆笑前呼後擁,见個國會議員如朝聖一般。就覺得他們真應該來台灣看看。
中國歷史里皇權天授,官是父母官,是青天大老爺,民是小民、賤民、蟻民,民要活得自在必先讓官心里舒坦,人分貴賤民分九等,官場有官場的規距,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等級文化由來已久。
官代表着權威勢力,代表着他身後整一部龐大的國家機器,能把整個世界買下來或摧毀掉的力量。所以得罪了官就意味著閣下从今以後沒有好果子吃,在清宮秘史的電視劇里,小眼睛薄咀唇的慈禧那句名言﹕「誰讓我一時不開心,我就讓他一輩子不開心。」至今仍在許多國人心目中形成一種畏懼權勢的觀念。
参加黨派從政問政只是選擇了一種職業,幹上這一行擔任某些公職從而掌控某些權力,同時也承擔某些責任,所享受的薪酬奉祿概由國庫公帑支付,那可都是納稅人的錢,有何值得神氣活現、趾高氣揚?
自從臺灣老百姓當了「頭家」,大家心里都明白了,馬英九之流冒着風雨到大馬路上來,挨家挨戶作揖問好「拜票」,顧名思義就是為選票而來,拜的就是民眾手中一票。是民主選舉制度讓每一位公民手里有了一張選票,就憑這張選票,普通老百姓才成了大總統的頭家。
老百姓當「頭家」的好處,首先在不信任當官的,隨時鞭策其盡忠職守,防止他們屍位素餐、瀆職貪腐、結黨營私,窃國殃民,所以要以法制嚴控之,由反對黨、媒體等監督之。當好了,乃職責所在,理應如此,毋須評功擺好,贊頌褒揚﹔當得不好,則須承擔行政問責或法律惩处,遭到批評譴責的修理。這就是政治人物必須面對的,所以德國人常勸誨從政人仕﹕「閣下要是经不起酷熱,敬請不要進入廚房!」
台灣的選舉早已結束,但關於民主的思考似乎總是一個剛剛開始的命題,縈繞在許多中國人的腦海,究竟是民主不適合中國人,還是中國人不適合民主?這并非一個問題的不同兩面,而是两個不同的問題。
在台北隔窗看雨的晚上,我又想到自己的第二故鄉斐濟,這個九十萬人口的富饒小島,二十五年以來政變頻乃,英國人留下兩院制憲政民主受到衝擊挑戰,名存實亡,迄今仍實施軍法統治。
就像堅固耐用豐田汽車在別的國家跑得很正常,性能很好,到了斐濟却極易損壞報廢。斐濟土著亦偏愛豐田,并集資買來載客運營,但不出半年,車內外零件鬆脫,除了喇叭不响,全車上下那里都响。這倒底是汽車本身的質量性能問題,還是車主駕駛使用保養維修的問題呢?
老百姓跟老百姓不一樣,所以一旦當上「頭家」也差別很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