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友发帖用“阶级斗争论”的观点戏说“三国”,在他的笔下关羽应该是“叛徒、内奸、工贼”五毒俱全的大奸,刘备“成也关羽,败也关羽”是大奸关羽的牺牲品。你看他这戏得,都不能入戏了。您想啊,哪部戏敢让红脸的关公拌成白脸出场呢?观众非给轰回去不可。
提起三国,提起忠奸,我到有两个问题一直没有闹清楚:谁是汉贼?谁在匡扶?
汉贼者,曹操也。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蜂拥而起,汉家天下风雨飘摇。曹操剿黄巢、诛董卓、战吕布、平袁绍匡扶汉室于狂澜。后抵东吴,拒西蜀保住汉室半壁江山,被汉天子册封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献帝还准许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此功高盖主的曹操要取汉室皇位如探囊取物。虽然曹操“下天子以令诸侯”但至始至终并没有取而代之。况且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使得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些利国利民的大事不是曹操的匡扶,懦弱的汉献帝是万万做不到的。这样一位为汉朝立下如此之功的功臣只因为不是刘姓,终究沦为奸臣贼子,成为舞台上的白脸奸臣。如果曹操早知历史评价如此,就不该有夺位之忧。用心“匡扶”反成“汉贼”,千古奇冤也。
匡扶者,刘备也。刘备是街头卖草鞋一小民,为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走了与黄巢一样的造反路线。为了不被剿灭拉大旗作虎皮,利用刘姓攀上“皇叔”,于是造反派摇身一变成了匡扶汉室的正义之师。要知道皇家的亲戚多了去了,只有长子可世袭的汉家天下非皇室的刘氏宗亲多了去。如果每支都这么来“匡扶”,那汉家岂不早就天下大乱,天下早就刘雄四起。刘备的造反派扯起了“刘皇叔”的大旗就成了匡扶汉室的正规军。有了皇叔这个招牌,就可以笼络义结金兰的弟兄,就有了三顾茅庐的资本。岂不知这“匡扶”之名下其实与黄巢造反的黄巾起义大同小异。这个异就是刘备姓刘,黄巢姓黄。可别小看这个姓的差别,这一姓之差成就了一个被剿灭,一个三分天下而占其一。哎,这不是明明确确的分裂中国吗?今日出个刘备登高一呼,定会成为千夫所指的陈水扁和李登辉之流。照此推理刘备不是“汉贼”还能是什么?
魏不灭蜀,晋不取吴,中国三分就成定局。谁是汉贼?谁在匡扶?安妮不才真真地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