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感析《狂人日记》的“狂”态
作者:庞霄云  发布日期:2012-08-26 02:00:00  浏览次数:2565
分享到:

鲁迅先生在一九一八年所发表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与冲击,仿佛如同一颗巨大的炮弹似的,在封建社会的空间里爆炸开来,浓烟弥烧了整个封建社会的丑恶形态,从中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们在疼痛的缝隙里审视着那些嘴脸,给人们那沉闷郁郁和苦苦难解的意识里拉开了一个生活舞台的序幕,在孤独的思想空间里注入了一种崭新的火力,同时,这一篇小说,更是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体裁,也在我们中华文章文体上带来巨大的创新与改革,标新立异了许多小说的表现手法。

回过头来重读这一篇小说,真的感叹万千,心地沉沉而万千联想,充满了许多预想不到的生活效应与激愤,还有许多诙谐所给我们的那些仇感,同时,更让我们感动到了先生的眼光和思想是那样的犀利和深沉,能够在那样的一个封建生活里呐喊出这样的文学作品来的勇气,和生活所给予我们的那一份深刻感受,在这么一个‘狂人“的形象里透彻了许多难以置信的人生心态和生活的万般无奈与多彩。更是让我们在这么一个新时代里陷入了一种深层次的思索与联想反省。

《狂人日记》分为十三段,第一段至七段,主要就是描述了“狂人”在反迫害当中的逐渐觉醒。地八段至十三段,就是生动地叙说了“狂人”在受到迫害中的那一个个自我解剖、呼吁与叩问——“救救孩子。”让我们顺着文章的线索走进了这么一个纷繁矛盾的情景当中沉沉了我们的共同感悟吧:第一段,就是狂人的语言和心理特点展开。第二段,就是写狂人对周围环境的看法。第三段,写狂人对现实和封建历史的观察和分析。第四段,记述了狂人从社会“吃人”中痛感家族内部的“吃人”心态。第五段,写狂人的思想活动和那些吃人的论据。第六段,写狂人对社会和封建家族的揭发小结。第七段,写狂人对吃人者的卑鄙的伎俩与狡猾手段的认识。第八段,具体写狂人的梦境……第九段,展现了狂人的沉思与心情感受和他的理念。第十段,叙说了狂人对大哥的“劝转”心思与梦想。第十一段,写狂人从妹妹的死,看清了社会吃人的残酷嘴脸。第十二段,写狂人内心的痛苦与悲愤,直诉‘吃人”罪恶行径。第十三段,狂人的呼唤。所有的这一切真切的叙说与描述,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的为什么和许多生活实际现状的斑痕感触与孤独的怆然。全文都在围绕着那一个使人难以置信的“狂”字来展开所有的情节与片断的,一节扣一节,一环连一环,让我们读后就很清晰地看见这么一位在封建社会里受到了许多无形和有形的制度和礼仪的迫害,在窒息的氛围里挣扎和处于一种难以抑制的心态与疯狂的形象,从中更是隐射了当时那个社会制度和人与人之间所带来的许多和巨大危害性的根源所在……

“狂”字,在文字的解释上是这样解说的——①精神失常。疯狂。②猛烈;声势大。③纵情地、无拘无束。④狂妄。我想,鲁迅先生就是借助这么一个文字所包含的意思进行这一篇小说创作的,在文字里的这几个意思都全部浸透在小说的人物当中去,有血有肉,入木三分。难道中,我们就不觉得这个人是不正常的吗?相反倒是觉得很是正常,比我们还有思索和锋利的眼光哪。文学作品就是写人——而且是需要作者能够深入到所写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当中去,把握到了他的喜怒哀乐愁,然后就通过期其生动感人的叙说与描写,展现在我们读者的心目中,伴随着一行行象形文字,让我们一起沉浸在文中的那些人物言行和心地之中,所有说文学——就是人学。鲁迅先生就是这方面——写作的创始人和高高手,他的那些作品,但凡看过他的那些小说作品(包括其他文体)可以说是写人入木三分,令人过目难忘,而且在那些形象和一行行的字里行间里留痕着深刻的思索与无穷的余味,生动了许多来自生活的那些最实际和最集体的矛盾与问题,更是在许多梦想让我们疼痛着那些悲欢离合与冷暖得失和是非……以及也留痕了我们对生活人事中的那些万般无奈与多彩的叩问……这篇《狂人日记》,以日记的形式来叙说,点题了所谓的“狂”,并且把这么一个字篆刻到人物的身体和心灵之中,使我们看待了一位似乎患了“精神病”的“我——所展现的心理活动之中,更是让我们在那些独特的语言、心理和行为的艺术形象里联想到了许多现实和生活的真实场景,也在”狂人“的形态上读到了许多我们生活中的那些人和事。为此,我就在这篇作品里感受到了这么一个“狂”字所带来的那些意念与感悟:

首先,“狂“出了鲁迅先生的那些对封建社会反动本质的控诉和彻底的揭露批判。把封建社会里的那些所谓的“仁义道德”和“吃人”的恶劣行为联系起来,深刻地剖析了他们的那些罪孽,揭开了他们的那些画皮,昭示天下。

其次,“狂”出了鲁迅先生的大无畏,敢于挑战的精神与坚决反对人吃人的那些思想观点。文中所描写到的那些“大哥”和“医生”都在一种生活中人为的体现,更是那些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在凌厉的揭露了他们的嘴脸。

再次,“狂”出了鲁迅先生那一根锋利的笔杆子(刀剑),和他心地上的那些爱憎分明情感。他对万恶的旧社会嫉恶如仇,在许多无奈的光景里,只有用自己手中的那一根笔做刀剑来无情地揭示和剖析着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肌肤。

四是,“狂”出了鲁迅先生对那一个封建社会的深刻认识与彻底的失望,在渴望中希望能够通过革命与斗争来不断地改变这个社会,让人们都看不到那些吃人的场景,并且对每一个人们都提出了最刻骨铭心的“呼唤与警醒”。

五是,“狂”出了我们社会中的底层人物的那些眼光和思想意识,尽管他们的生活很是困苦,但是,他们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人,对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问题是看得很清楚的,可以说是谁都逃脱不了人民群众那双雪亮的眼睛的。

六是,“狂”出了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赞叹,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生活的变革和生活中的那些丑恶形态,叫我们在一个个生活的现象里要养成一个不断思索与反省的思想意识,结合实际,在阳光底下创造崭新局面。

七是,“狂”出了我们今天所梦寐以求得来的一个崭新时代,同时让我们在鲜明的社会对比中,更加珍惜每一寸的时光,更加重视着人与人之间的那些言行和思想交流,符合了当今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谐相处”根本观点。

八是,“狂”出了我们社会与生活所带来的巨大繁荣景象,和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心态。如果中,没有当时的巨大启迪与呼唤,我们的思想能够有所觉醒和行动吗?我们的一切都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的。

九是,“狂”出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学习和共同努力的决心和意念,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没有交流就没有达到共同的协调,没有一个共同的理论来指导和引领大家也是不成的,太过的放任自由,就容易使我们误入歧途。

十是,“狂”出了我和你,他和她对自己的剖析与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创新与开拓方面更加的百杆进尺,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永远羔羊着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开创我们文学艺术的一个崭新的天地,特别是我们的网络文化……

……为此,这篇小说很是典型,很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让我和你的联想插上了翅膀,感触极其深远。所以中,我只能在这里冒昧地说一下,在鲁迅的文学作品里,大多都是以一种看似“变态了小人物形象”来点题和深刻地揭露我们生活的各种弊端,也让这些小人物在感人的情节表现里强烈地控诉了社会的罪恶与丑态,让我们深思和不得不以最真实的呼吁……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以民生为本是完全正确的。其实,回头细细一想,所有的这些人物形象,就是一个最真实的生活分子,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己,好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和出现似的,只是变成了鲁迅笔下的那么一个个人物展现罢了,我们没有他那样的眼光和心思而已。同时也在某些方面也证实了我们的鲁迅先生永远是一位值得我们大家尊敬和爱戴的文化伟人,更不要把他的那一个“狂”渲染成为我们自己身上的那些不良意识和那些偏颇的目光,也希望我们大家不要以为看一个人的那点滴缺陷之后就总是去“剥”人家的皮,损人心身,借此来猎奇寻开心,或者给大家造成一个很不好的错觉印象,说句知心话,这种做法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值得注意哪。

这,就是我对《狂人日记》所感受到的一些心思观点,不成敬意。




评论专区

瑞门2014-11-20发表
鲁迅 新文章的前驱 胡适 新制度的前驱 都昭示今人 做新新新的前驱
pxy8292014-11-20发表
其实,回头细细一想,所有的这些人物形象,就是一个最真实的生活分子,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己,好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和出现似的,只是变成了鲁迅笔下的那么一个个人物展现罢了,我们没有他那样的眼光和心思而已。
pxy8292014-11-20发表
其实,回头细细一想,所有的这些人物形象,就是一个最真实的生活分子,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己,好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和出现似的,只是变成了鲁迅笔下的那么一个个人物展现罢了,我们没有他那样的眼光和心思而已。
瑞门2014-11-20发表
鲁迅 新文章的前驱 胡适 新制度的前驱 都昭示今人 做新新新的前驱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