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著作等身的中国作家,一个拥有庞大读者群的中国作家,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作家,一个曾经获得祖国最高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一个在创作上有独到之处的中国作家,一个作品被翻译成好几种文字的中国作家,一个用纯粹的文学语言抨击他所处社会的中国作家,一个在有限的创作空间描写出无限心灵世界的中国作家,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既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也有点出乎想象稍感意外。莫言的得奖,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中国文学界的光荣,还应该是诺贝尔文学奖回归文学价值取向的肯定。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会把此奖颁给一个生活在它并不喜欢的政治制度的中国的作家,颁给一个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作家,足见评委们在评审过程中,已经摒弃了以往那种或多或少有着的意识形态偏见,回到了相对纯文学的评判标准上来。
对文学作品的评判,优劣高低各有尺寸看法不一并不奇怪,但不管是见仁见智,还是见佞见愚,见的首先是作品,然后才是作家。可世上就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作家获奖的关切点不是作品,而是作家个人,关心的是获奖作家的身份职务,政治立场,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参进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和个人感情因素。莫言生活在共产党治下的中国,他的人生不可避免会被打上各种各样的社会烙印。他系过红领巾,戴过团徽,参加过人民解放军,加入过中国共产党,他还是官方的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和领导人之一,他不愿作反政府的政治异见人士,他坦然地留在中国的现行政治体制内,这一切不但不是他的创作包袱,而且还是他的创作财富,不但不影响他写出反映中国社会现实,具有中国社会和历史意义的作品,而且还促进他引领中国的文学创作走向世界,走向人类共有的价值取向。他和他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共产党员作家莫言,不但不会失去该奖的评判原则,还会增添该奖的评审公正性。
在以往的中国,文学承载了太多的政治使命,时至今日影响犹在。但是,批评和改变这种做法,只能通过纯洁文学的努力,而不是用对立的政治理念对抗指责甚至谩骂,倘若还以政治对政治,不也是另一种政治强奸文学的表现吗?从历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情有独钟的文学作品和作家来看,该奖多少带有政治倾向性,至少带有意识形态取向性。反观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明知莫言的政治身份和社会背景,还毅然把该奖颁给了莫言,证明了不是莫言的身份负面影响了评委,而是莫言的作品深深打动了评委。那些私下里将诺贝尔文学奖贴上自己的意识形态标签的人,那些自认为评审委员会天然地与他们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人,当他们看到评审结果事与愿违时,心理上无法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气急败坏地对莫言人身的无端攻击,暴露了这些人骨子里抹不去的专横。而他们失去理智地指责与他们同处一个价值观战壕的评委,更是委屈了他们的这些战友。
莫言是在没有绝对创作自由的环境里写作的,作品也是在有一定审查制度的中国国内出版的,可他创作的心并没有受到束缚,他创作的魂也没有趋于妥协甚至屈服,从这点可以看出,莫言创作思想的聪敏之处,创作技巧的的过人之处。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他与那些已经跟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离心离德,在享有绝对创作和出版自由的土地上,可以随心所欲激扬文字的政治异见作家相比,更有勇气,他才是中国文坛真正的无所畏惧的斗士。
如果不带仇恨和偏见,从莫言的作品能够在中国本土顺利地创作出版发行翻译,能够被瑞典文学院的评审委员会青睐,一路绿灯,是不是也可看到,现今中国的文学创作出版发行的自由度,已经大大地提高。无论速度是快还是慢,无论不尽人意之处是多还是少,中国总在前进,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有谁会愿意看到中国停滞不为甚至倒行逆施呢?
世人当然不希望看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只剩下奖金而失去了文学评判的本质,走上了诺贝尔和平奖意识形态偏见的歧途。但对于作家来说,文学作品才是他们立世传世之本。没有几个读者的作品,它的作者即使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在文学界和文学史上,也是暗淡无光。拥有大量世代读者的作品,它的作者就是与诺贝尔文学奖终生无缘,在文学界和文学史上,照样光芒四射。
2012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