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写在立冬的日子
作者:王继宝  发布日期:2012-11-09 02:00:00  浏览次数:2664
分享到:
      对于季节来说,随着节气一声令下(11月7日),丰硕的秋已经成为过去,冬掀起了盖头,迈进了龙年的门坎。季节的转换,还是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适应。从感觉上说,气候就是一个“冷”字横空出世。在房间里冷、走在路上觉得也冷,以往的薄装如同秋一起将淡出人们的视线,出门都穿上厚厚的衣服,以抵御寒冷的侵袭。再就是昼短夜长的变化,早上6点钟天还有些黑乎乎的;以往这个时候房间内外早已明亮,现在还需要开灯照明;下午的5点半就慢慢拉下了黑夜的大幕,公路上汽车要开灯行驶;熟人走在路上,不走到跟前谁也认不出是谁,夜幕为人们的出行造成了一些障碍。冬季这个自然之子带着与夏秋不一样的性情来到了人们面前。一热一冷、黑长白短的反差固定着自己的角色。它不去管人们的感受,悠然自得的秀着冬季的多姿。
      秋去冬来,冷暖转换,这就是气候的性情吧。温度在下降、人们不适应。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弄得不好还要造成感冒,打针吃药。可我们无法阻止它的脚步。轮回里“冷”是它的任务,以冷求变是冬立足、绵延的本钱。它没有春的生机勃勃、夏的林茂水美、秋的月明温馨、却有冬的肃穆和蕴育。透视四季,多姿的展于形、肃穆的蕴于内,各达极致。你看那早晨的薄霜附着在田间路旁的杂草和收获过的庄稼叶上;虽是羞涩,一见太阳就消失了。可这分明是个通知:“霜在前、雪在后”。一片片由绿变红的树叶落了,轻轻地落到地上;有的被人看到了飘落,有的没有被人看到,可它们并不在意,依然故我。就是这些树叶、草叶、庄稼叶收藏了往日的鸟语花香,欣赏了知了和蝉的高亢二重奏,物化了夏秋的艳阳及星辉。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叶子把季节的多彩、蓬勃和烂漫都浓缩到叶的纹理中。季末,叶子有了丰富的内涵,大自然在夏秋里所能释放的能量都幻化到叶子的表里和内核。万千的叶子落了,落到了沃地。红的是秉性、黄的是蹉跎、枯的是沧桑。见证了一切、囊括了一切的叶子这时已经变得不再轻浮、不再落寂。它担当后有了重量、有了使命、更有了未来。一阵风吹来,在轻吟低唱中,离开枝干,依依不舍地打着旋坠下。在路边、在沟旁、在山间、在田野、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寻到了它的归宿。
        一个季节谢幕了,另一个新的季节登场了。潮起潮落的历史被自然的力量推动着,循环前行。季节在求变中得以延续,人在求变中得以发展。冷对于人们来说是个包袱、是个麻烦。可就是因为冷人们在逼迫下产生了许许多多应对的办法。前些年是盘炉子、按烟囱;现在是集中供暖、装空调等抵御寒冷的措施应运而生。人们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其自然而赢得了自信的。这不免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类的故事。早期的人类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也不使用日、月、年。但通过一种普及的方式,掌握着季节的更替规律。这时,一个特殊的天气发生了,大雪绵绵不绝地下了好几个月。所有的植物都被冻死,大部分动物逃到了南方,追寻暖意融融的太阳。和动物一样,人类也模仿动物拖老带小逃难。但比动物行动慢,就住到了山洞里以抵御寒冷。虽有皮衣御寒、有山洞当房。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天气还是很冷。大批的老人和孩子相继死去。此时,人类中的一个智者想到了用火抵挡寒冷,因为他曾经差点被火烤死。那时,火是人类危险的敌人。但在冰天雪地里,火却成了人类的朋友。这个伟大的智者在被逼的无奈之下,用火拯救了人类,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们都生活在安逸之中,生活的幸福使人们弱化了抵御风险的警觉。冬天的冷会使有的人觉得苦、难耐;但更多人会愈清醒、更有智慧、更生办法。这是冷带给人们从思考到行动的难得收获。自然是清醒的,它拒绝诱惑。而人在诱惑前是软弱的,可怕的。综观历史,王朝在追求享乐、诱惑中倾倒、人在追求享乐、诱惑中毁灭。古今的大家、智者都有谆谆地教诲。一位名人说过:“要干事业必须有朋友;要干成大事业,必须有敌人”。经历中有些麻烦、有些磨难、有些危机是锻造、提升人们智慧的一副良药,是实现多彩人生的一个磨砺。
       矛的锋利才促成盾的坚硬。冬天来了,用什么样的心境对待冷体现着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冷并不可怕,并不是麻烦。关键是身边有火取暖、心中有火燃烧。有火一样热情的人,有熊熊燃烧的人生之火、有燃料不断的自然之火,就会化寒冷为温暖,把蛰伏为蕴育,使蕴育为爆发。同时,我们人也是一枚枚叶子,有鲜绿的、火红的、金黄的、灰白的。每个人所对应的颜色是自己画成的,别人代替不了自己。站在叶子的位置上,将心比心、推物及人,能否触景生情呢?我想,人人都会有答案的。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