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校园枪击事件屡见不鲜、愈演愈烈。
2007年,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韩裔青年赵承辉开枪射杀了32人后饮弹自杀,震惊了世界。五年后的2012年12月14日,在康涅狄格州西部纽敖镇,20岁的亚当兰扎先在自家中偷用母亲的枪杀死了母亲,然后闯入桑迪胡克小学两个课室连续枪杀了20名五至十岁儿童和6名校方人员,最后饮弹自尽,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枪手亚当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母亲对他管教甚严,总盼其成才、出人头地,但是他的父母长期闹离婚,家庭的破碎使他的心理蒙上了阴影。此外,他的母亲南希是远近闻名的枪械收藏家,让他从小耳濡目染玩枪的乐趣。据他的兄长瑞安称其弟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有社交困难和认知障碍。中国的研究学者认为亚当可能患有“狂躁型抑郁症”,而且与多起枪击案件的枪手有其相似之处,如家中有很多枪,喜欢玩暴力游戏,父母对其期望过高等。
美国的社会教育脱不了干系。美国年轻一代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漠视他人的存在与合理性,一切以自我判断为依据,为所欲为,而校园枪击就是一种极端的自我表现。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上的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正当手段和措施加以克服的,但是生长在国家肌体上的毒瘤却是难以剔除的。在美国二百多年的建国史上,民主和枪结下了不解之缘,民主促成了人人有枪,人人有枪保障了民主,人人有枪的法规和国家的政治民主制度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原来,早期的美国是被以英国为主的欧洲殖民者掠夺性开拓的,谁先抢到土地就归谁所有,人人持枪的习俗因此而形成。我们许多人所喜欢的美国西部片中常常有一些头戴宽沿帽、穿着牛仔裤的骑士抡着双枪、驰骋疆场、舍命格斗的场面就是这种历史的真实写照。后来美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独立运动和战争,推翻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然而在思想文化上却受到了殖民主义者的传染,仍将枪支看作其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将持枪权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中的人权相关联,就是说人人有购枪、持枪的自由,若没有这种自由就没有人权,就没有民主。
现在美国私人拥有枪支数目已达两亿多,为世界之最,是挥之不去的社会安全隐患。全美国每年大约有10万人遭遇枪击,超过3万人死于非命,恐怖气氛笼罩着每个角落,人们谈枪色变,惶惶不可终日。虽然为枪支管制而摇旗呐喊、奔走呼号者大有人在,但是收效甚微。在美国,自由、民主、人权比天高,比地厚,谁反对之则全国人共愤之、共诛之,任何一位总统或任何一位想当总统的人想要触碰这个敏感问题,都容易给政敌提供口实和把柄。美国有个“全国步枪协会”,其人数之多、势力之大可以左右全国选举的选情,历届总统不少人慑于压力不得不参与其中,成为反对枪支管制者的门神。并非所有的政府都无所作为,而是那些跟枪支生产商有关的利益集团一直阻挠政府制定有关枪支管制的法律,使在美国搞到一支枪易如反掌,这在客观上为校园暴力提供了便利。 美国的民主实质上是从枪杆子里面出来的、由枪杆子支撑的民主,这种民主终究会走到绝路上去,终究不会持久,必将被一个没有枪恐吓的、高度文明的、人民真正当家的民主所取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