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满与空
作者:欧阳杏蓬  发布日期:2013-05-02 02:00:00  浏览次数:1814
分享到:
       读中学的时候,在一本漫画上读到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老和尚给一个小和尚讲禅,取一个碗,装满石子,老和尚的问小和尚:满了没有?小和尚说满了。老和尚又取一把沙加上去,问小和尚:满了没有?小和尚说满了。老和尚又取一杯水浇进去,问小和尚:满了没有。小和尚无语。小和尚是否开悟,我忘了。但是,我明白,亲眼看到的,有时候并不完全真实。有些东西,一个凡人永远看不到,似乎懵懵懂懂,但对于凡人的生活,也没什么大的影响。凡人就是懵懵懂懂的过日子,什么都不在乎,大大咧咧,随意,倒教精明人聪明人羡慕。事实真是这样吗?我想起了我经过的一件事 。
       2005年,我在广州用付首付的方式在广州白云区买了一套二手房。身上的钱交的干干净静了,房子还抵押给了银行。身边的人却羡慕:某某买房子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买房子的事在朋友中平静后,我也要搬进去住。于是跟老伴规划:这一间大人住,那一间是客房,小的那一间做婴儿房,孩子长大后,就做孩子的卧室。规划好,就跑家具市场,买了三张大床,两个衣柜,一个衣架,还有其他物品,鞋柜、沙发、茶几……送货的把东西搬进门,空空荡荡的家,顿时满满当当了。布置好之后,还觉得少了很多东西,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微波炉、碗柜、饭桌、电视柜……在纸上写了密密麻麻几行,囤了钱,又从市场上买回来,一进家门,感觉很温馨,什么都有,很有安全感了。
       是这样吗?孩子很小,跟我们住在一起,完全用不上一章大床。家里除了母亲从乡下来帮忙带孩子,住过几天外,客房一年四季都空着。来客人了,男女一混杂,就得到楼下的旅馆开房。这也不是经常的。我们家一年也难得来几回客人。老伴离开学院,回家看孩子,看了两天,就觉得很不适应起来,家里居然没有电脑房——哦,电脑桌也没有。我也觉得,家里的书房安到厕所里,也很不方便,如果有一个书房,一张躺椅,那才是小康生活。环顾四周,又觉得为难:客房的床花了六百多,还有床垫也是新的。孩子的房间还从没用过,双层床还是新的。但是,现在,这些都得处理,或者卖掉,或者送人。这些方法都令人肚子痛,但为了营造一个更舒适更实用的环境,又必须那样做。把新买的东西扔掉,又买回一些新买的东西,却不是喜新厌旧。想到搬进来房子的种种规划,脸都气绿了。当初为什么追求“满”屋子的东西呢?我想,作为城市游民,一直寄人篱下,一旦有了自己的家,就开始把所有的渴望都化作行动,梦想实现了,然而,却与生活脱节,生活需要按部就班,不需要奢侈,不需要装潢,不需要太多,若果当初留下一间空房,我们不仅能省下一大笔钱,还能减去很多纠结和折腾。
有了书房,看书,玩电脑,不知道是在书上,还是在互联网上,读到一篇写满与空的文章。中国人事事追求圆满,所以一调查,中国人又最不具幸福感。美国人——又是美国人,有中国人出现,就离不开美国人陪衬。美国人追求个性和自由,把种地当做幸福和事业。这让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中国人最大的幸福,首先就是脱离土地,捧上一个什么什么碗,感觉安全了再规划人生。美国人却像蜜蜂,哪里的花朵有蜜糖就往哪钻,一生都在花丛中。中国人看到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跃跃欲试,一有钱,就想移民美国。如果,我们放弃追求圆满,放空人生,在神州大地上,也能优哉游哉,庄生晓梦迷蝴蝶,渊明带酒采菊东篱下,东坡把酒吟诵千里共婵娟……空,比满,好像更难寻味。中国人实在,包括女娲的神话,我们几千年来,文化都是依附于现实的。我们要创造点什么,讲究的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而不是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顿悟。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是不是改一下思维模式,腾出一些空间,容纳新的、虚的内容,学会欣赏、享受、接受……
       现在,城市的人口在猛涨,国际大都市有好多了,但是,还是不能满足需要,有关部门还在规划建设国际化大城市。塞车、噪音、污染、教育、犯罪……每天都发生。另一厢,农村却在萧条,平均5、60天就关闭一所乡村小学。一边是人满为患,怨声四起,一边是凋零荒废,却等待救援。这一满一空,却不再是一个小问题,也不是参禅悟道可以解决。时空不能大挪移,问题不能拖延,民生不能漠视,一件一件,都关系着大家的利益,也考验着大家的智慧,更需要魄力,在关键之处做出取舍。我们不会太欢迎中庸之道,当然,我们要发现机会,才能将“满与空”做得相得益彰,我们也才有被这个时代所拥抱的感觉。

上一篇:乡村好声音


评论专区

读者2014-11-20发表
胚子不一样,不仅仅是思维眸子往哪里瞟去就能看到大世界的。善用辩证法,从空里悟出实从实里透见空,能这样自信就自然有了---于是就一直这样地过下去,自信满满地活一辈子。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