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是肿,胖是胖。肿虽不等于胖,但肿这“月中”有些近似“月半”的胖。
脸孔被打会肿,脸肿之后就有些象胖。虽说肿近似胖,但脸肿绝不等于胖,最多也只是充充胖子。
脸被别人打会肿,被自己打也会肿,被别人打只因受制于人,自己打却多是为了充当胖子。
为啥要充当胖子?原因有三:
一为自己不是胖子;
二为自己羡慕胖子;
三为自己想当胖子。
有了上面三个原因,某些人就会在某个时间做三件事:
一伸出一只手;
二在距离脸颊约二尺的地方张开手掌;
三用力批脸。
这样的程序重复十来次之后,一个“胖子”就会光荣诞生了。
虽然打脸人达到了脸肿如胖的目的,殊不知,脸肿起来之后,跟还是瘦弱的身材更不协调了,让外人看起来会更别扭。只要稍为打量就很快发现,此“胖子”的肋骨依然如楼梯,胸口的骨架依然显露出一个“美”字形体。正如一个穿着“三折一塞”的大筒老款式布裤,再套上一件借来的西装,这样的形象绝对是滑稽的,绝对不如依然穿着一件带有汗渍的旧布衫来得自然、顺眼。
打肿脸孔充胖子这话的含意大家都知道,是指那些虚荣心特强的人的虚荣行为。在看过的故事里面,最尖刻的无过《饮酒糟》和《擦嘴肉》两则故事。前者说一个好酒的穷人吃酒糟饼伪称饮酒;后者说一个三餐皆素之穷人出门用吊在门槛一块已变质肥肉擦嘴巴装富。
当然,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现实世界类似的情事却不少。
对于这些,宣言虽不屑为之,但能体谅之。因为当今的世界,只重衣衫不重人、狗眼看人低的情事比比皆是,迫使一些不甘落寂的人为了某些需要而不得不为之去打脸充胖。
话虽这么说,但宣言在这里还是要啰唆几句,不为自己,只为那些打脸人。
充胖行为绝对是饮鸠止渴,其后果只是让自己承受更大的压力。因为,社会存在阶层差异,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不是胖子的肿脸人去追随、仿效胖子们的生活,虽可能会意外获取某个胖子的一点牙惠,但更多的是提高生活成本,从而加大了经济压力。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以重义轻财、豪爽不羁形象自居的年轻人,由于囊中羞涩,而为了维持自己在追随者心目中的分量,为了填补好义引发的经济不足而沦落成窃贼。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可悲的,也是可叹的,悲的是主角沦为贼,叹的是贼不为自己的物质享乐,而只是为了显义而沦落。
不说故事,就是现实生活里也是这样。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一个没有外财收入的工薪家庭,为了虚荣以按揭的方式购置了一辆私家车充胖,其后的家庭生活质量就可想而知。
其实,人世间富者十中不足一,绝大部分人都是不富不贵的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就按老百姓的方式去生活,老百姓就去追求老百姓的乐趣。只要基本的衣食住行得以无忧,也就应以此“无忧”而无忧,千万不要滋生太多不切合实际的欲念。只要这样就会让自己变得轻松,只要拥有轻松的心态,就会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发现周围世界的美。
《济公全传》里面的济公有一句口头禅:“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宣言深以为然,有谁敢小瞧头戴破僧帽、身穿破僧衣、手摇破蒲扇、脚着破僧鞋的济公?只因为济公是一个法力无边的知觉罗汉,他这么一个“包子”有肉,它的肉不在褶上面,而是深藏为馅。
孔子曾感叹:“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貌丑的澹台灭明(字子羽)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最终得到圣公的赞赏。
除那些有福荫的官、商子弟除外,作为一个平凡的老百姓,只要踏踏实实做人,靠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幸福,即使最终得不到上天的眷恋得享富贵,也会无愧于人,无愧于世了,何必去打肿自己的脸孔来冒充胖子?只要自己瘦得精神、瘦得洒脱,就是瘦了又有何妨?有感胡诌《本色》一首:
梅骨兰魂无詟,
竹怀鹤趣明哲;
青莲傲立淤池,
方是书生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