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与越南两国的关系中除了紧邻之外,有一个很深厚的渊源----文化渊源。
自中国汉朝以来,越南在历史上曾经有1000年是封建中国的属国,在历史的演变中,汉语汉字和中华文化也被越南人兼容并收而成为越南文化不可分割的肌体,从城市到农村,从语言到风俗习惯皆可见中越两种文化相通的气息,渊源深厚无比。
记得小时候,父亲和一些教越南语的老师常说,越南华人,只要有汉语基础,学习越南语、越南话很容易,所谓‘越语三月通’,是小菜一碟的事,更有可能青出于蓝。当时并不怎么明白他们这话的意思,后来,在学习了越南语并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就逐渐明白了他们这话的道理,确实是很有事实根据的。
要研究越南语和汉语的渊源,就必须了解越南语中的‘儒字’即‘汉越字’和‘喃字’的构造和根源。‘汉越字’的广泛使用不只突显了越南语和汉语之间的深厚渊源,也展示了汉字超越国界的旺盛生命力和魅力,日本语中的汉字分量是另一个例子。
越南语的持续汉化无疑丰富了越南语的文化内涵,从中可以看到越南文化的发展趋势。又因为中国明末清初以来,大量的华人从中国移居到越南南方,特别定居在越南南方西贡堤岸地区,在此一步一脚印,曾经建立了范围跨郡区连成一片的华人社区---堤岸唐人区,在越南南方湄公河下游沿岸各个省市和北方的河内、海防也曾经定居过相当数字的华人,这些华人移民也携带了中华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并融入了越南社会,华人和越南人普遍的通婚一直是这种融合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然,越南也因为法国殖民者自十九世纪末至1954年(1885-1954)的统治和二战后美国文化的影响而趋向文化多元,西贡曾经获得““湄公河畔唐人区”和“东方巴黎”的称号。当年的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曾经是东南亚著名的具备中越两个文化的“唐人街”,它曾经与南洋群岛的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曼谷和雅加达齐名,都是华人人口众多的城市。
上个世纪二战后1945至七十年代中,西贡还是一个很朴实的只有大约三百万人口的城市,而华人人口占了它人口的一半以上,一出门,就走进了中华文化和越南文化的氛围,也分不清谁是华人谁是越南人,大多数华人子弟皆沉浸在汉语和中国各种方言的语境,越南语就是除了汉语和中国各种方言之外的第二母语。两三个世纪以来,越南人对中华文化和习俗,都一直很大部分地把它吸收并保留了下来,这特别体现在越南的语言和文字方面。
1975 年越战结束后,越共排华,定居的大量华人被逐出走,人是走了,但,华人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却从没有离开过越南的心坎。
(二)
今天的越南语,汉字的书写已经不再被越南人使用,但汉字词汇的音和义还是无所不在穿插在越南语里,一直以来被称为‘汉越字’。‘汉越字’俯拾皆是,甚至以超过60%的趋势出现在拉丁化的越南语里面,比如近几年更常被使用的‘劝买khuyến mãi’,也就是‘营销’的意思,‘咨问tưvấn’,‘顾问cố vấn’,‘祖国tổquốc’,‘运用vận dụng ’,‘折扣triết khấu’,‘改革cải cách’,‘投资₫ầu tư’,‘律法luật pháp’,‘宪法hiến pháp’,‘惩罚trừngphạt’,‘回复hồi phục’,‘肌体cơ thể’,‘药草dược thảo’,‘危机nguy cơ’,‘不合法bất hợp pháp’,‘贪婪tham lam’,‘调查₫iều tra’等等不一而足,一翻开越南语的读物就发现越南语的汉化趋势比越南过去任何历史时期只有更深入,而没有减少。
19 世纪之前越南人使用的文字是‘儒字’,越南人称‘ChữNho’,也就是中国的汉字,越南人称‘ChữHán ’又叫‘汉越字’ (Chữ Hán-Việt ),它大约占了越南语的词汇60%,此外,用汉字的部首或边旁,取其音义发展出越南主流民族‘京族’的‘喃文ChữNôm、喃语Tiếng Nôm(Vietnamese Nom Written and Spoken Language)’,基本上就是除了原有的汉越字之外,也采用个别汉字合并组成‘喃文、喃语’,这些俗用的‘喃字’大约占了越南语的词汇40%。‘汉越字’ 和‘喃文、喃语’都和汉字分不开。
什么是‘汉越字’呢?越南语里面举凡和人文、历史、地理、学术、科技或政治有关的词汇主要皆来自汉字。例子不胜枚举:孔子Khổng Tử,胡志明HồChí Minh,毛泽东Mao Trạch Đông,历史lịch sử ,文化văn hóa,越南Việt Nam,中国Trung Quốc,澳洲Úc Châu,印度Ấn Độ,英国Anh Quốc,南半球nam bán cầu,火箭hỏa tiễn ,卫星vệ tinh,广告quảng cáo ,政治chính trị,政策chính sách,自由平等tựdo bình đẳng,立场lập trường,出入口xuất nhập khẩu,国会quốc hội,联邦liên bang,领土lảnh thổ,领导lảnh ₫ạo,主席chủ tịch,首相thủ tướng,社会主义xãhội chủ nghĩa,资本tưbản,共和cộng hòa ,革命cách mạng,暴力bạo lực,伟大vĩ ₫ại,好客hiếu khách,市场thị trường,经济特区đặc khu kinh tế 等等等等。从字的读音就能发现两种语言的深厚渊源。
什么是‘喃字’呢?越南语拉丁化之前,越南人借个别两个汉字的部首边旁和发音合并组成每一个‘喃字’,是以两个汉字的字义结合成一个字的发明,它的基础也是汉字,但其发音则是喃语的一套,不完全和汉字发音有关系,拉丁化之后,所有的‘喃字’也一起被拉丁化了,例子如:‘食安’组成一个‘喃字’(以下同)发音ăn=吃,‘米颇’发音phở=汤果条,‘女美’发音mẹ=母,‘老茶’发音già=老,‘弄生’发音sống =活,‘礼少’发音trẻ=年轻,‘初古’发音xưa=古,‘世代’ 发音đời=世,‘甘言’发音ngon=甜,‘界下’发音dưới=下面,‘心刀’发音₫au=痛,‘罗出’发音ra=出,‘包入’发音vào=入,‘天上’发音trời=天, ‘支分’发音chia =分,‘体见’发音thấy=见,‘执助’发音giúp=帮助等等。
今天的‘喃文’已经很少人懂或去书写,像汉字一样不再被越南人使用,但,其通俗喃语发音的词汇仍在日常以40%的分量在民间被广泛使用。
‘汉越字’和中华文化一直在越南以自然流畅的融洽姿态在越南开花结果,并且根深蒂固。17世纪中叶1651年,法国的传教士Alexandre de Rhodes把越语进行拉丁化,出版了第一本《越语葡萄牙语拉丁语字典》。经过越南的知识份子精英的不断改良和补充,从20世纪初以后至今,越南语的书写才逐渐以拉丁拼音的形式出现,并成为越南独立后官方的书写语言和民间所普遍使用,越南人称它为‘国语(Quốc Ngữ)’。这可以说是汉字拉丁化的一个成功实例,而其以汉字为基础的根本并无改变。
由于两国的文字,语言和文化的渊源深厚,不要惊奇,当越南人评价父亲的养育之恩时,你会听到他们拿中国的‘泰山Thái Sơn’而不是越南的‘长山Trường Sơn’来比喻,可见他们如何熟悉远在中国山东的泰山了。越南人一直到今天还把高中毕业称作‘秀才tú tài ’,大学毕业称作 ‘举人cửnhân’,博士/进士称作‘tiến sĩ ’等,这当然和中国的传统科举制度有关,也呈现中华文化对越南的影响。很多越南人都懂孔子(Khổng Tử)和《论语Luận Ngữ》,喜欢和熟读《西游记Tây Du Ký》,《三国演义Tam Quốc Diễn Nghĩa》,《水浒Thủy Hứa》,《东周列国Đông Châu Liệt Quốc》,《金庸系列Kim Dung Hệ Liệt》,《孙子兵法Tôn Tử Binh Pháp》等等等等。
在风俗文化领域,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盂兰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文化盛事节庆活动都一直深入越南人的心坎,根深蒂固地活在今天越南的国土上,活在民间的日常生活里,获得高度重视,并不因政治变天或冲击而逊色消亡。在世界各地的越南社区越南人的文化或宗教活动也都和华人社区的活动没有多大的分别,都具备中华文化的因素,华人舞狮舞龙写书法给孩子红包,越南人也舞狮舞龙写书法给孩子红包。如果失去了这些中华因素,越南文化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空白。
(三)
中国的汉语,广东话,潮州话和闽南话等方言和中华文化风俗习惯一直在越南发挥默默潜在而正面的影响。1975年越战结束,越南南北统一之后,越共及其政府在排华、去华的的战役中驱逐了成百万的华人精英,在全国,特别在西贡采取了铲除越南文化中的中华因素的措施,其中包括严格限制中文的教学,贬低‘汉越字’的地位等,这一切违反政治、经济、文化正常运作发展的政策使越南的西贡在随后的1975至2015的40 年间,在和欣欣向荣的其他东南亚大城市如新加坡,吉隆坡和曼谷等的竞争中,失去了一种多元的优势和经济动力。今天,范围广阔的跨郡区的原西贡堤岸唐人区(Chợ Lớn)的公司机构商店已经难得找到汉字和越南文并重的招牌和广告,只看到清一色的越南文,这地区就再也不符合‘唐人区’的称号了,被驱逐的越南华人对这个第二故乡的悬念也因此蒙上了族群歧视和政治压迫的记忆。
最近几年,少数越南人利用南海岛礁争议,时高时低地借题发挥,主张多用‘喃字喃语’,少用‘汉越字’,但结果都因喃字喃语比较适合俗用,牵强地用常造成不伦不类的状况而不了了之,那个‘别的什么’就是找不到,主要原因是如果祛除了60%的‘汉越字’,无形中就像从一个人的胸腹中挖出了心,并把它丢掉。‘汉越字’是越南语的主心骨,这个主心骨还真是无可替代的!
文化是人类的一个必须加以珍惜的遗产,不同的民族更可借他族的文化来充实丰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笔者发现,广大的越南人和有识之士都理智而坦然地看到这一点,他们在书写或言谈中喜欢使用‘汉越字’,不只对它没有抗拒,更表现喜爱和珍惜,因为‘汉越字’的文化内涵符合既严肃又高雅的学术要求,而主张越南语‘去汉化’的少数人对‘汉越字’是又恨又爱,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大量地使用‘汉越字’,以表现自己高雅的文化水平。这说明了越南语和汉语的渊源,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维能切断的,理论和现实都说明要切断它一定是徒劳的!
其实,两国的文化渊源也从不影响越南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正像日本文字中‘汉字’的分量并不影响日本人发展自己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皆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和英国文化为基础而分别独立于大不列颠王国之外,立足于发达国家之林!
根据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规律,趋势和逻辑,越南语的将来更会因为中国的崛起带动起的中华文化热,而从中取得更多的文化营养,‘汉越字’将在越南语的发展中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以越南的民族和国家利益来说,排华去华和敌视中国这个邻居无疑都是可怕的错误!越南如果胸腹中挖出了心,并把它丢掉,任何域外大国都不会替它的国家的彷徨和苦果买单!
对笔者,一个学过汉语的华人来说,学好越南语是对越南文化的尊重,是当年生活在越南时的一种必需,其过程当然是‘越语三月通’,是小菜一碟的事,笔者今天生活在澳洲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也常有机会在华人和越南人的社区使用越南语言,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也深感语言文字和文化的渊源具有不容撼动的力量,钻死胡同的‘民粹’只可能误导一些愚民于一时,不可能掀起什么风浪!中越两国应该可以排除一切障碍,建立坦诚互信热络的关系,如何做,这当然需要越南的政治人物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诚意和魄力!
2015 年11月15 日写于澳洲阿德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