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瑞士山色如詩畫
作者:心水  发布日期:2009-11-25 02:00:00  浏览次数:3297
分享到:

  五月造訪蘇黎世,飛機降落前眺望窗外、映眼驟然被那無際的深綠黝綠所攝,機翼下方那兒像是座國際大都會?仿若錯入了原始森林般,俯瞰那有什麼建築那有炊煙那有人跡?帶著疑惑步出機場,乘侄兒的轎車,驚訝發現檔風鏡前竟就是一幅幅活生生的明信片。想想也就啞然失笑,書店出售的明信片,美麗的風景就是攝影家實地拍攝的啊。
 
          旅瑞士其間每次外出,我都要坐前座,一則不會暈車,二是盡量欣賞車前無數美不勝收的景緻。再累我也強睜著雙眼,無非要將一張張活的明信片存入我腦內。試過拿起相機,就在車內隨意按下快門,拍上三、四張,不經雕琢沒有角度,全是胡亂攝入。可打開來看時,仍然是一張張美景,實在不可思議啊。
  
      更妙不可言的是,車往前開,正面大檔風鏡的畫面、每一角度都有不同的優美景觀;正在全神貫注欣賞時,後座的內子叫我趕快向右看,將視線轉右,啊!那青翠的山巔有白雲朵朵,一兩戶民居點綴山腰,山麓廣闊草地上、零散牛羊低首啃食。自然構圖,美到令人沉醉;宛若人在仙境、人在畫裏、人在寧靜天地中與自然融而為一。
 
         轎車轉過左方,迎面又是新的畫圖,無論將視線移左轉右,那些至美雅靜的畫面流水般在眼前幌過。有的消逝後再難尋覓,有者因為經常路過,每次發現都令我心跳難忘;彷彿早年談戀愛時,每見到情人婉冰時、均喜難自禁般。
        四月去雲南采風,那兒山巒色彩較為黝黑,同是綠卻是深綠與墨綠;而且幾乎都還沒開發,因而晚間就無燈光了。而瑞士的群山,除了橫跨歐洲多國連綿數千公里的阿爾卑斯山脈外,大小山都被盡用了。處處所見都有山上人家,半山有零落的房舍也有滿滿的屋宇,不少村鎮都是山居所組成。
       
        被山包圍的國家,為了方便交通、一如雲南般,到處都有或長或短的隧道;同樣的隧道,建築就大不相同了。進入瑞士隧道,若不留心根本不知車在山洞馳騁,因為隧道內燈光明亮如日照。那天從盧塞恩(Lucerne)外郊皮拉圖斯山麓,去那家名聞遐邇的烤雞大餐廳。經過長達十公里的隧道,一邊編了號碼亮著綠燈的門框,居然是逃生出口,總共是40個。每隔不遠必設緊急求救電話,大約一公里距離,還有可容大巴士長度的凹處;用來給拋錨汽車暫停,可讓修車技師搶修,又不會阻塞隧道通車,真是設想週到。
 
        半山都有民居,山坡也全種滿了各類農作物,瑞士農民比城市人更富有,因為全是機械化耕耘。侄兒家居的小鄉,戶外右方就是麥田,麥浪飄逸搖擺,青蔥怡人,在山麓旁的田梗散步,鳥語啁啾,清風拂面,根本嗅不到半點耕牛糞便異味。中國農民是極難想像異域歐洲小國的田園有此美好環境。
 
          有山也必要有水,單單山色不足以令人神魂顛倒,因而才會有「湖光山色」的說法。但畢竟瑞士是山多於水,名聞世界的有蘇黎世湖、盧塞恩湖、日內瓦湖,每日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觀光客,或徘徊湖畔、或乘船遊湖、或駕風帆嬉水、或坐水車划槳悠然飽餐美景。此外非熱門景點的美麗湖泊靜躺在如ZugThunNeuchatel以及Lausanne這幾個城鎮,宛如純玉碧玉般散發芬芳。
 
         若說住半山區的人,都是有錢者,那麼瑞士這個小國,八百萬人口起碼有七成人是山上人家了。盆地(雲南人叫做垻子)少,瑞士若不高度開發山區,將檔路的大小山巒闢出隧道,在山腰山崚山坡山麓建民居、甚至二千公尺高的山頂築旅館,成就了一個個山村山城山鎮。那縱使只有不到千萬人民,也無法立足呢。
 
         瑞士與山搶通道奪國土,這個發達的山國,雖然山路坡度多,不論市鎮或鄉野,處處見到人民騎腳踏車;當然每天高速公路上各類汽車飛馳不在話下。極重視環保、重視運動健身的瑞士人,如非必要,比如去附近小市場購物或到鄰近探親友,大多棄汽車不用而改騎腳踏車。山徑坡道用力踩踏,確是最好的運動。
 
          山居時光,愛在庭前搖椅聽鳥語聞草香,早晚常見過往騎車男女老幼,莫不揮手致意。中午前大多說:「骨摸根」(德語早安,瑞士全國有四種語言區,包括德、法、義大利和羅曼斯語。二侄所在屬德語區。)
 
  瑞士人友善純樸及多禮有教養,一如詩畫般的風景,令我這個異鄉客經常感動感嘆感概。禮失求諸野,這處仙鄉國境除了迷人的湖光山色外,優美的還有甜到膩和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呢!
 
二零零九年仲冬於墨爾本。

 


上一篇:替身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