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中越战中的三十二医院 (1979)
作者:邝北妮  发布日期:2016-02-18 01:32:01  浏览次数:3863
分享到:

那些年  与战友并肩参战的日子..

beini1.jpg 1978年11月28日的清晨,当时为广州军区战备值班所的第32野战医院第三所,抽调了二所的部分人员,组成了一个加强所,奉命乘车前往广西靖西边境。因为属于军事保密行动,我们走了2夜3天,分别夜宿巴马、田阳。

据谢副教回 忆,关于32医院当年战时体制,他作为战时院党委会的记录人之一记忆如下:广州军区给32医院下过两道命令:一是在1978年11月,命令医院开赴广西靖西县作好打仗接收伤员的准备工作。二是临战前上级命令医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去南坡接收南坡方向来的伤员,另部分在靖西县城负责接收靖西方向来的伤员。根椐上级命令,成立了战时医院党委,书记尹院长、副书记于副政委,委员李惠林、谢景明、童江阔。医院成立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尹院长、4位院领导是副总指挥,成员有三个所的所长、教导员。临战前医院分成两部分,南坡以本院外科力量为主,谢副院长带队、于副政委负责到中越边界接收伤员还有三所许所长、刘教导员、副所长马步升、李国爱、副教导员谢厚琪。王光明司机谈起当年的回忆说,我们到达靖西后,尹院长,余副政委,謝副院长、马副所长共四人,在边防一线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考察地型道路研究设点救 治伤员的地址,最后选在南坡公社。因南坡公社的群众家里水柜存有水,还有离南坡四公里外有一地下河,那么水源有保障,医院救治伤员是离不开水源的。
        抵达之后,三所全体官兵驻扎在靖西边防2团2营营部,进行战前动员学习等。
        1979年2月9日,三所奉命前伸南坡公社。公社的大礼堂设立为急救中心,舞台用无菌塑料薄膜封顶搭好手术室。礼堂内铺上了几十张军用简易床;礼堂外70副担架准备妥当,每副担架配备好了4名民工。

2月16日晚上,3所全体军人齐齐整整站立集合,所长教导员宣读了中央军委的战前动员令,对于越南在边境的恶意挑衅,为了民族的尊严和边民的安危,我军将进行自卫反击,要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战友们情绪饱满,参战卫国保边疆是军人的使命!上交决心书写好了家信,无人惧怕退缩,个个表现出不怕牺牲、赤诚勇敢、吃苦坚韧的军人品格。 

三所是执行对四十一军122师的卫勤保障任务,医生杨长兴、杨启汉、罗治本、屈金林、杨新映、丁康生、林美坚、黄继武、黄景先等做好了准备工作。广西自治区派出的外科医疗工作队与169医院的胸科手术 队支持到位了。覃新昭护士长带领治疗组,指派我和高云霞做了组长,分别与曾小青和张伟,4人两班倒。沈红护士长带领手术组樊志红、陈赞青、王瑾瑶、于萍等协助医生手术。药房主任刘坚和江国英保证药品及时供给。贺谷初担当了X光室的重任。谢建华负责供应室的无菌材料的提供。女兵李长陵、侯健珍、吴月梅、小陈敏、侯剑影、梁慕冰、彭月华、伍爱民、李岳英、叶向优等都积极投入准备,各就各位。

1979年2月17日,拂晓,万炮齐轰,地动山摇。

我们在驻地也听见了隆隆的炮声,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开火了。广西边境十几个地炮团万弹齐发,我军18万人马进发,气势宏大。

其实在2月16日下午,马步升副所长已经奉命率陈作虎等医护人员10人开赴孟麻,组成检伤分类组与手术组,加强41军122师医院的战地救治工作,配合师医院他们任务完成地十分出色,光荣立功。梁荣光等医生加入师医院在战地前线做手术,日夜紧急处理伤员,然后后送,他们简直没有喘气和休息的时间。

黄继武、李长陵、付兰英、吉辉、闫垣平和郑红等负责从前线后送伤员给我们驻地的抢救中心。后送伤员的军用卡车用黄土沙加稻草和棉被铺垫,每车配备1名女兵、2名司机和1名手持冲锋枪的护送兵。道路环境险恶,有工兵排在前面临时开路,28公里的路坑坑洼洼要走近2个小时,后送组的战友们沉稳勇敢,常常在途中要应付各种的突发情况,他们以自己的灵活机智和专业手段随时处理着军车上的危重伤员,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表现出色,多人立功。

很快,一车车的伤员从前线送来南坡公社大礼堂的急救中心了。时至今日,那血腥的惨烈场面依然痛彻心扉,永远抹不去的悲恸,嵌在了战友们的记忆深处。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哦,整个大礼堂躺满了鲜血淋漓的伤员!枪炮弹熏黑焦灼但是刚毅无畏的脸庞,紧锁的眉目,洋溢出那血拼到底的态势气场...浑身的泥水汗水血水瀙透了军装。每一个伤员,都经过了我们的双手,用我们的真诚,来点燃着希望与期盼。建立静脉通路- 挂上血液和高渗糖甘露醇- 吸痰导尿-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与青霉素- 抗休克抗感染......我们及时分类鉴别先找出急需抗休克的伤员和急需手术的伤员,其余伤员送入病房输液观察,按轻重缓急送入手术室进行伤口清创处理。当时三所的水源也十分紧张,虽然外部条件有限与简陋,但医院各级领导组织严密,医务人员分工明确,上下官兵各负其责,全体军人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从大局的指挥。

还记得最集中的一次是,12小时内前线一下子送来了280名伤员,全所总动员,包括炊事班在内24小时保证伤员有饭菜。时 间就是生命! 医院的领导迅速做出了五条处理原则:1)凡是需要急症手术和抗休克的伤员,就地处理,待伤情稳定后再转后方医院;2)凡能进食的伤员在所里进食进水;3)凡是伤情稳定,转运不会发生问题的伤员,立即通过各种的交通工具转后方医院,包括卡车火车直升飞机等;4)要求将靖西县医院伤员全部转送到当地公社医院治疗,腾空出靖西县医院床位,接受三所转来的伤员。5)河池地区派来的医疗队立即赶到靖西县医院接收三所送来的伤员,进行清创和抗休克处理。

赫赫有名的“外科一把刀”许延谋所长,率领外科医生和手术队,7天7夜连台手术清创不休止的工作着,在有限的条件下,他们以丰富的创伤外科经验,结合伤情特点,准确判断,实施手术,争分夺秒救出了多少年轻的生命!战后的统计显示,三所伤员手术救治的死亡率非常之低,受到了上级的记功表彰。 配合术后伤员的治疗护理,我们也是24小时不休息,满礼堂飞步跑做好术后的护理,直跑到下肢浮肿打上绷带,依然保持着年轻旺盛的工作激情。是的,我们年轻我们20多岁我们有干劲我们有目标,我们力争更快的让更多的伤员脱离险境!不少的急救组医生实在困顿疲乏就在角落里打个盹,再精神抖擞的投入抢救工作。

伤员在稍微稳定后,很快分批通过卫生列车、直升飞机和军用卡车再送往后方医院。当时还有157、183、169、167、189和179等部队医院参与了伤员的后送任务。

期间,我被许所长指派紧急护送过一胸腹联合外伤的重伤员去后方医院,在直升飞机里继续着伤员的输氧输血输液,当时我还晕机,一边对着小桶呕吐,一边量血压密切观察着四大生命体征。飞机很快降落在南宁303医院里,该院外科医生早已担架等候着,及时的救治又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由于直升飞机仓内的轰鸣声我的耳朵好大一会儿都听不见东西。

半夜里送来的一位伤员,四O火箭射手,22岁,意识不清了,整个小腿肚子被射了一梭子子弹,罗治本医生仔细检查后说,肌肉贯通伤没有打到胫腓骨!万幸啊!一广州兵,20岁,步兵,进入手术室前说,前面一位战友为他挡了一发子弹,当场牺牲,穿过战友的身体,浸血的子弹又打在他口袋的弹夹上,致他负伤,话间他紧握着这个凹了一块的弹夹眼里噙满了泪水。还有一张娃娃脸的小新兵,18岁,步话机员。爬在担架上动弹不得,血肉模糊的伤口惨不忍睹,原来他匍匐前进时屁股抬高了,结果子弹都落在了屁股上,马上送入手术室清创。

2月21日上午防空,气氛紧张,民工也过来抬伤员,帮助提着那些输液输血的条条管管,覃护士长带着小青、云霞、张伟撤去伤员的白床单,再分发绿色新军装铺盖掩护。令我们深深感动的是,尊敬的许延谋所长带领着外科医生,不畏惧外部环境有什么变化,坚持不撤离手术现场不停止手中的手术刀。许所长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种坚定地信念:绝不轻易松开那挽救伤员生命的手!

徐琳玲、董莉、刘颖、张佩凤、崔湖明和陈翠华等几个十几岁的小护理兵,端饭端水倒屎倒尿还要去河边洗绷带,绷带的鲜血殷殷侵染了整条的小河,让人心不安。当地老乡面对着伤员的场面也伤心地大哭,并主动要求献血献物,为伤员洗衣洗鞋和送新鲜牛肉来医院等,表示与解放军共同保卫边疆的决心。

三所在2月17日至2月23日的七天七夜抢救中,共救治伤员640人,手术629人,抗休克113人,组织血源42人,采血8400ml。特别是在许所长带领下创造了6个手术台同时连续工作38小时的超强度的顽强的救治工作!广州军区前线指挥部授予三所的锦旗上,写着九个遒劲的大字:展得开 救得下 送得快!广州军区授予三所集体二等功的殊荣;大医疗组也荣立了集体三等功。

第32野战医院的一所,当年也组成了一个加强所参战。

时任院长尹开祥与副院长李惠林、医务处孙景礼主任、刘宪武所长、李伟勋所长、林海涛教导员、谢卓荣副教导员现场联合指挥。会同河池地区医院派出的外科医疗队,外科创伤组的麦君先、马炳光、颜春轩等医生,女兵黎铁军、李丹娜、李嘉文、徐军、范娟娟、赵燕芬、覃雪玲、王玲、王小玲、李凯森、徐慧、陈淑桂、王玉蓉、李淑珍、邹桂花等,在艰苦的环境中,以自己的精湛专业与军人的坚韧不拔,共同出色地完成救治伤员达1100多人。

王玲战友回忆说,记得我们一所在靖西时候是住在学校里,学校已经停课。刚开战那几天,每天水池里红色的鲜血流成河了,那是我们年轻的伤员官兵,为保卫祖国边疆的安稳而无畏付出的。当地老乡排队献血,送鸡蛋送食物给医院。这壮烈情景、这鱼水深情我永远记得。 其中采血组的黄抗美谈到,记得79年2月17日那天凌晨4时,紧急集合号响起同时炮火染红半边天,我们跑去自己的岗位不到半小时,运伤员的第一辆车已到手术室门前,鲜血染紅的5个单架上的战士全部已永远闭上眼,顿时,所有医护人员哭声一片;自此,没日没亱含着泪展开战地救护工作,心在疼,泪长流,战友们深深体会到个中情怀……她带领于燕、 孙秀敏等,共采集鲜血142000ml,克服各种困难,保证了给伤员的血液的零差错,使抗休克得以顺利进行, 因此抗美荣立了三等功。

广州军区授予一所集体三等功的荣誉。刘宪武所长,因为出色完成抢救任务并献血给危重伤员也荣立了三等功。

3月5日,中央军委宣布:我军胜利结束对越自卫反击战,班师回国。

1979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第32野战医院参战的两个加强所的医护人员,以及六个外援医疗工作队共同以其精湛的野战外科专业技术,行动战斗化,组织军事化,领导一元化;卓越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卫勤保障任务。全院共计前接伤员775人,后转伤员1940人,手术1272人,抗休克437人,后送伤员出车297台次,行程6万多公里。因此32医院被广州军区授予集体三等功殊荣;其中个人三等功45人,个人嘉奖112人。

战后,广州 军区前线指挥部召开了军区38个参战军医院的表彰大会,尹开祥院长出席了表彰大会并上台发言,会上特别表彰了32野战医院的突出功绩。回忆参战往事,串起野战医疗所内的一个个小故事,使战友们的心情难过不已,抢救中,我们甚至都无法来得及记住,那些凝固了血液停止了心跳的伤员们的姓名,这让我们不胜唏嘘和肃然起敬!一别靖西,再去,是30多年后的事情了。


2012年,我们第32野战医院的战友,来到广西靖西烈士陵园,捐献竖立起了一块庄严的纪念碑,以此寄托32战友们对共和国年轻的烈士的哀思与缅怀。战争过去30多年了,铁血腥风中并肩作战的1116位的年轻英雄,圣洁的尊严的永远的睡在这里了。这里,也有我们英雄的广州八一学校的校友同学和亲如兄弟般的大院子弟,他们继承了父辈军人的勇敢无畏,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铁骨丹心铸就了祖国的长城!生 命诚可贵,军人卫国捐躯义无反顾,每一个生命都不应该被忘记,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个壮烈殉国的故事!在安静的墓园 ,我们看到升华的不仅是对卫国阵亡军人的慰籍,还看到他们的英灵,与天地共存而生生不息。
        30多年前,我们作为年轻一代的军人,参加了1979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友们的生命轨道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也使我们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解读。人类在物理性的存在消失之后,还有一个精神存在着…永恒着的…不会灭的… 

2015年12月第4稿 

部分数字来自广州军区后勤部第20分部卫生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卫勤保障经验资料汇编第一分册》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