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我解讀了于丹
作者:萧虹  发布日期:2012-01-24 02:00:00  浏览次数:6930
分享到:

    首先說明這個題目是一種大眾傳播慣用的誇張手法。漫說我只是一月二十日下午在某書店聽了一場于丹的談話,即使聽了她所有的演講或讀了她所有的書,也談不上就能解讀于丹。不過,也算是在眾多解讀之外的另一個角度罷了。對於所謂“于丹現象”,早有所聞,也曾在中視四台上看到一些她演講的片段,但對此現象始終迷惑不解。試看多少專精的國學大師都沒有把論語莊子宣揚得那麼火紅,那麼到底她憑甚麼法寶能人之所不能呢?

 法寶所在

     中國固然有于丹熱,但也掀起一些“批于” 的浪潮。大師專家們紛紛舉出于丹曲解甚至誤解典籍的地方。我這次去書店聽于丹與讀者的交流,才恍然大悟這些學者專家們都是一種絕大的誤會。據于丹自己介紹,她是學大眾傳播的,碩士才轉國學,而她的博士學位以及她現在指導的博士生也都是屬於大眾傳播學科的。這樣說來,于丹並非甚麼國學大師,而是一個效率卓著的大眾傳播學者或更具體地說,是一個大眾傳播者。
    大眾傳播所研究的,包括大眾傳播的心理學,怎樣能抓住大眾的心理,用甚麼策略才可以打動大眾,用甚麼樣的語言最合適?如果能學會這一套,而且能活學活用,當然就能夠成為一個絕好的大眾傳播者了。這,我覺得,就是于丹的法寶。
    這從于丹本身的談話也可以証實。她說她不是要把現代人帶到古代去,學習古人的學說,而是要把古代人請到現代來。同樣的,她說要把中國文化向外國傳播,要就地取材,看看人家需要甚麼。這正說明她所用的策略是了解大眾──中國或外國的大眾──的心理,然後進行傳播。

胡說八道也行

     至於于丹所傳播的東西正確不正確,不是本文的主旨。她對論語莊子的詮釋有沒有錯誤的地方,對於崑曲、詩詞、茶酒有多深的理解,我非專家,也不容置喙。反正于丹認為“胡說八道”也無可厚非。她舉了自己年幼的兒子對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的解釋是地震後的國家破碎了,因此花鳥都濺淚驚心了,作為胡說八道的例子。但她認為這是孩童看到詩句後的想像力,如果硬要把老杜當時的處境和感觸灌輸給一個還未懂事的孩子,豈不大煞風景,何不等他長大了以後讓老師去解給他聽。這話聽起來很有理,但回頭一想,我們是否應該將這樣有複雜背景和深遠意境的詩句教給孩子,還是應該選擇一些兒童易懂的詩較好呢?
     總結一下我對于丹的解讀是,我們不應該以國學大師的身份來批判于丹,以大眾傳播者的身份來看,大眾傳播的對象為大眾,而不是學者,就必須以大眾容易接受的策略和語言來打動大眾。這方面,于丹應該是成功的。至於她被吹捧為國學大師,那是一種不幸的誤會。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