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觉悟论
作者:何均  发布日期:2017-01-14 18:07:55  浏览次数:1864
分享到:

1

觉而慧,慧而不露,才是真悟。

2
人生乃是悟道,证道。道则是生命——宇宙的大真理。

3
生命就是肉体加灵魂。然则,为灵魂计,活着,便是为了更好地死,死得其所。

4
人生乃是一个圆,是因果与轮回。这是虚无的果实和必然的缘。

5
生命一诞生,便参与了死亡,有意无意向死亡迈步,向死亡的脚步声从未停止一秒钟。孤独的灵魂,刻满了死亡无数劫的面庞。
死亡使生命更有价值。

6
开始就是结局。所想就是真理。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然的过程。其全部奥妙在于心灵的平衡——打破——再平衡,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7
在喧嚣的宁静中,形影相伴的是自己的灵魂。灵魂孤独,无所依附。人的一生,就是给灵魂寻找位置。

8
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一是肉体在世俗的位置,一是灵魂在宇宙的位置。

9
世界本身未变,是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你看不见同一个自我,正如两次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10
人类所有意识是相通的,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没有空间距离。世界是心灵的物质外化。

11
盲人摸象,自以为是。这是众生把握生命——宇宙的角度和态势。道在万事万物中,必须自悟自证。

12
路是靠自己走的。灵魂是靠自己去拯救的。

13
每个人都是圆满的,具足一切。自己就是上帝。

14
天堂和地狱只在一念之间产生。灵魂的去路操在自己的手里。

15
原罪就是占有、执着和不诚。这是灵魂堕落的根本元素。

16
许多人忙碌一生,骑着牛找牛,至死还不明白牛在何处。

17
彻底清醒,走向生命的自觉。这决定着灵魂的沉沦与上升、飘零与辉煌。

18
忏悔是灵魂的解脱;创造是灵魂的自救;宗教是灵魂的皈依;仿——佛是灵魂的自新。

19
生命的本质在于创造和奉献,成为天空的祭品而永恒。

20
时间是立体的。时间凝炼着空间;空间凝炼着时间。

21
现实由“时间隧道”抵达梦幻。在那里,人就是神,神就是人。

22
“沉住气,天空还盛大。”回到真实的内心生活:承担孤独,耐住寂寞,锻炼和等待,复归于婴儿。

23
怀揣一颗透明的水晶——爱,对所有生命慈、悲、喜、舍。

24
爱是一种能量和物质。宇宙是由爱的凝炼而成。

25
聚精会神。静观、体察生命与天地的微妙、奇妙和神妙的变化。

26
天人合一。人天相应。人是宇宙的全息缩影。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

27
修大德,才能悟大道;悟大道,才能行大德。练功、修德和悟道乃是三位一体。

28
道在心悟,不在言说,言语道断。

29
道有三悟:“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清静经》)

30
道有三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31
宇宙形质关系:道(无质无形)→阴(有质无形)阳(有形无质)→万物(有质有形)→阴(有质无形)阳(有形无质)→道(无质无形)。(《大道行》)

32
佛道相通。道源于慧。佛生于心。

33
佛家宇宙生成:“世界之初,生成虚空,次成无色界,继成色界,后成欲界。”(《华严经》)

34
道家宇宙生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一者,气也。二者,阴阳也。三者,天地人也。

35
悟道就是还原,还我生命——宇宙的本来。

36
从佛家角度,悟道就是从欲界到色界,从色界到无色界,从无色界回到虚空。《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7
从道家角度,悟道就是从万物到三(天地人),从三(天地人)到二(阴阳),从二(阴阳)到一(气),从一(气)回到道。《道德经》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即是无;无即是道。

38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然则,人法自然。

39
悟道就是修德。老子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可见德乃悟道之本。

40
德有三:做好事而图报,为无德;不图报而记于心,为阳德;做好事成自然,为阴德。

41
《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德乃是阴德也。

42
儒家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即在显形世界有所为,正因有所为而推动显形世界,这是儒家“道”的最高要求。即使无所为,也要善始善终,不能危害苍生,这是儒家“德”的最低要求。儒家建设显形世界,道家佛家建设隐形世界。

43
浅则见底,深则无痕,藏敏显拙,然后,则出神入化。

44
天地万物以气而生。人在气中;气在人中。

45
宇宙三界:上三界由宇宙、时间和空间组成;中三界由天、地和人组成;下三界由人、事和物组成。

46
修炼生命——宇宙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三界而不断提高,日臻化境。

47
禅有南能北秀。神秀主张渐悟:“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主张顿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二者,泾渭分明,实出一辙也。

48
渐悟与顿悟是辨证统一的。渐悟就是量变;顿悟就是质变。渐悟是修炼的过程,积善成德。随机遇缘,则彻底顿悟,正如慧能彻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49
严沧浪曰:“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艺术贵在悟道。

50
经验世界的艺术靠感觉。体验世界的艺术靠直觉。超验世界的艺术靠灵觉。无验世界的艺术靠神觉。

51
韩愈曰:“文以载道。”然则,文以气为主,气以德为本,德以道为宗。

52
超验艺术从气功修炼入手,反观、内省,超验体验生命——宇宙的本质而光明、圆融。

53
超验艺术家的区别在于自觉与非自觉,控制与非控制。

54
超验艺术欣赏就是超验参与而觉悟。

55
超验音乐是直接触及灵魂,导引灵魂的。佛乐让灵魂安定,目光内敛,超验体验世界的平等圆满。喜多郎的音乐,则使灵魂空灵,长出光的翅膀,向往天界而飘举欲仙,飞翔不再凭借空气。

56
语言的本质就是真言、咒语。其最佳位置则是恰到好处。有“化腐朽为神奇”与“化神气为腐朽”之别。

57
世俗的思维是理智与逻辑。觉悟的思维则是非理智与非逻辑。

58
思维变成语言,如文字语言、绘画语言、音乐语言等,就有了界。所有艺术都仅是接近真理。

59
重新审视神话。神话是可能的真实而让人返璞归真。

60
人类最初和最高级的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传感。人只有通过“有为”的修炼,从后天返先天,而至“无为”,然后“无不为”。

61
思想是随着语言内部的运动而产生的。最深刻的思想和最伟大的智慧来自于对语言的大彻大悟。

62
任何革命,都是对传统的反动,都是从传统中找到旗帜。

63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64
一切都在不言之中平等、光明、圆融。 


1993年5—6月于最后的桃园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