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我的老家
作者:刘良义  发布日期:2017-03-17 00:12:02  浏览次数:2168
分享到:

北与坡这两个极普通的文字组合在一起,便时刻牵动着我的心房,因为她就是亲我养我的老家。

我的老家,因依“阳坡山”而居,所以取了这个名符其实的大名。坡、梁、沟、洼几乎就是这个小山村所有地貌的写照,打小就在这沟沟梁梁上飞来奔去,老家人都练就了一身好筋骨,铸成了一颗坚毅的心。

从这个小山村走进大社会,已经三十几年的时光,但入梦最多的仍然离不开这个小地方。因为,她有太多理由让人魂牵梦绕啊。

我的老家由主村与两个自然村共同组成。两个自然村的名字很怪,一个适宜栖鸟叫鹞子坡,一个适合居兽叫狼窝沟,有意思吧?您如果想了解我的老家,就跟着我的笔迹一起看一看吧。

从县城东行十八公里,就到了我的老家——北坡村。她东邻交口,西连东庄,南俯东会里,北望郑家沟。丘陵地貌,沟岭相间,植物茂盛,冬暖夏凉,宜居恬静。她东有肥田,自给盈余,温饱无忧;西有煤藏,富有水源,养殖特优;南有松林,四季葱葱,生机勃勃,心怡气畅;北有青山,岩石丰富;旧为建筑釆石场,今可开发光电网。

老家人,素有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更有不亢不卑的傲骨耿怀,因此,老家人热情而不做作,好客而不降身,求真而不虚炫:邻里相处,和而不近;交亲互动,爱而有度;贫而不贱,富而不踞,雅而从俗,贵而平和。老家人崇尚孝道,提倡俭朴,追求安逸;老家人爱家、守家、念家,因此成为常住人口不降反增的当今山居特例。

在建国前的茫茫岁月里,我的老家,没有任何文字流传,唯有偶然发现的历代葬穴,向世人默默召示。

最早出现的原住民为元代刘氏,也就是我的先祖,他们挖土窑拓荒而生,立村落户;后有王氏先祖迁入,并在鹞子坡拓荒而居;大约明朝中期,魏氏先祖迁入,后发展为北坡村笫一大姓,其一分支在狼窝沟拓荒并长居至世纪末,才全部搬回主村居住。三姓居民相安、相助,亲如手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只有此三姓子孙,在此繁衍生息。后来虽有其他姓氏如:赵、杨、高、李、齐等姓氏迁入,但均为散户,且与原住三姓有联姻关系。八百年村史,虽无惊天动地之事,却有和睦相处之民。

我的老家,乃天然乐园!从她的各种小地名可从推断,在人迹初探之时,这里应该是动植物的天然乐园用诗句概括如下:得意春风“桃坡"梁,深沟滋养山中王(老虎洼);群狼共舞阴山坳(狼窝沟),南天飞鸟任翩翔(鹞子坡)……

我的老家,多忠烈之士!在扬马山炮楼下不足半里就是北坡村。应该说,日寇在炮楼里就可以把整个村子一目了然。但就在敌人眼皮底下,有这样三位年轻人,他们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反侦察敌人的一举一动,为后方根据地的我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可靠情报,使敌人夜夜难安,日日疲惫……直至有一天,由于交通员误送情报,而造成志士亡魂,让人悲叹。这三位义结桃园的年轻人,就是抗战期间区县著名的烈士魏考秀和后来成为八路军某部十九团便衣侦察排长的刘全以及一直默默奉献青春的魏占元。之后,在这些英模的影响和带领下,北坡村的老老少少机智勇敢,与敌人日夜周旋,没有一日真正停止过斗争。另有魏占录,魏富财两位烈士,献身国难,埋骨异乡,英名永存。

我的老家,潜艺智之人。谢变莲就是远近闻名的美女民间艺术家。她的剪纸作品,或细腻或宏达,取材丰富,艺境精妙高远,深得业内高度评价。她艺成育人,广传绝艺,令人钦佩。魏永红,单身一人闯荡商海,在改革前沿深圳市,叱咤电子城,短短十几年,靠智慧凭毅力,已经闯出了一凡天地,可知不远的未来,必将大有作为。

我的老家,已后继有人!截至今天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已经有二十多名,他们有的正积累知识,前途无量;有的已业从行政,清廉敬业;有的则置身商海,依法经营;还有的跻身高管,发挥才智……

我的老家,虽有先天之美,却少后天装点;虽无先人传文,却多后生潜心!我的老家因山而美,因人而纯,因地而安;而且,必将因士而烈,因勤而富,因才而兴!

老家!必然是我今生难以忘怀的所在,这不仅是因为她的天然之美,更因为,我的老爹老娘就长眠于此。


下一篇:忆秦娥·春雪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