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你从哪里来?(三十五)国祸家难
作者:尹怡红  发布日期:2017-09-16 22:52:30  浏览次数:2051
分享到:

上礼拜与随女儿定居上海的89高龄的三姨妈雪华通电话,请她给我讲一点儿老故事,三姨妈简短地讲了一件她当年在学校登台唱歌,被她爷爷责备的事。我们祖爷爷李静修当时训导三姨妈说:“女娃子家要梓雅文静,不该这样抛头露面。”我暗自想,作为一家之主的老太爷有着如此顽固的封建意识,大外爷却能对后代入学受教育做到男女一视同仁,真是难能可贵。

大外爷李云峰有头脑、有才干、有凝聚力,在家中安老恤幼,在外头扶弱助需,曾被绵阳县商会推选为会长。大外爷虽然自己念私塾或入官学的机会不算长,但始终重视教育,年轻时他主动挑起供养家庭的重担,支持他弟弟我外公专心读书;中年时依然做大家庭的中流砥柱,勉励后代不辍学业。无论时局多么不稳,家境多么艰难,大外爷都坚持初衷,不论子侄、不分男女,只要有能力继续读书,他就尽力供下去。

然而,国祸连连,战火四起,民生尚且朝不保夕,产业商务更是气息奄奄、岌岌可危,到了四十年代中期,李家的家底子急剧衰微,雪上加霜的是我大外婆李黄氏得了肺结核,刚刚面市的新药链霉素昂贵如同天价,李家已经无力支付。

大外爷的小女儿我三姨雪华1928年出生,和家母茂华同年,三姨只小月份;四姨少华出生在第二年,1929年出生;大外爷的大女儿我大姨富华的生辰无从可考,近日和刚刚取得联系的大姨的长女莲表姐一起初略推算,大姨应该是1926或1927年出生。这四姊妹年龄非常接近,几乎同时初中毕业。渐渐长大的孩子们很懂事,她们看得出家境的日益不济,也看得出父辈的艰辛支撑。升学都主动选报减免家庭出资、有政府补贴的中专学校。家母茂华考入了成都仁济护士学校;三姨雪华、四姨少华考进了绵阳师范学校;只有大姨富华没有继续升学 ……

yin.jpg

(图为我大姨李富华,原照收藏于上海三姨妈家中)  

话说大外爷商会里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生意人张瑞麟,曾经做过大外爷的账房先生。大外爷既看中他的诚信为人,又喜爱他的堂堂仪表,遂将自己的长女我大姨富华许配给了他……

长女定亲是件喜事,我大外婆撑着病体帮女儿置备嫁妆……绣帐檐、绣枕套、绣衣襟……我四姨少华还记得那段日子庭院里少了大姐和伯母的身影,每次去大姐房里,都见母女俩低着头飞针走线……

我不清楚大外婆有没有熬到亲自送长女富华出嫁,只知道她咳嗽、咳嗽、咳嗽,后来就开始吐血,病情每况愈下。直到大外婆开始担心自己会客死绵阳找不到回乡的路了,这样的光景,令大外爷不得不考虑内人的后事。时置日寇侵华最为疯狂的阶段,成都、重庆持续性地遭受狂轰滥炸,虽然绵阳没有遭遇空袭,但若要长途运送笨重的灵柩还乡,沿途还是难保太平。于是在大外婆弥留之际,大外爷陪护垂危的妻子回到了老家石碑镇……据说大外婆最后在老家大咯血撒手人寰,大外爷牵着我们幼年的八舅舅荣高一边围着屋外绕圈一边念经……情状无比凄惨。

我时常念及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外爷,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在家国蒙难之时如何再承受丧失结发之妻的悲恸?就算是铁打的汉子,也挺不住那种硬伤吧?可是考妣皆在,子侄尚幼,容不得他愁憷悲悯。咬紧牙关,打起精神,大还要继续为大家庭奔波操劳,呕心沥血。

不幸的是肺结核病魔盘踞李家多年。几年后大外爷也染肺结核谢世,留下续弦妻与遗腹子;婚姻幸福美满的大姨富华,也在二十多年后患肺结核早逝,大姨父终身和五个孩子相依为命……催人泪下不堪回首,以后细述。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