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话说《蜗居》(之一)
作者:刘放  发布日期:2010-09-21 02:00:00  浏览次数:2231
分享到:
平素很少看电视连续剧,现在的电视剧动辄就是几十集,实在耗不起那时间。假期里看了《蜗居》,是因为《蜗居》遭禁。这基本已成一种指南:禁书必读,遭禁电影电视必看。也不能说真是那么叛逆,或有多么崇高,至少是一种好奇心罢。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被禁的,必有缘由,必有其独特之处,就必有争议之处,这就是亮点(古人也将“雪夜闭户读禁书”当作人生乐事)。所以,禁书、禁剧就为这些书和剧做了免费广告。这种效应累试不爽,比伟哥还管用。纸包不住火,竹篮装不住水,封禁实在是徒劳无功的。
只是,这就委屈了电视制作人了,《蜗居》到底有多少盗版?恐怕是超大天文数字,谁也说不清。他们亏大了。
国内不说了。就是在海外,有华人处就在看《蜗居》,都在谈《蜗居》。颇有点“开谈不说《蜗居》,看尽电视剧也枉然(前人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说)”的样子。网络时代,网络又为《蜗居》推波助澜,这就越来越火红火爆了。网上不光传播剧情信息,更有好事的网民们在网上“人肉”搜索,将广播电视局宣布禁令的某官员曝光,说他本人就拥有两套豪华别墅,却不准人家蜗居者看《蜗居》。于是群情激愤,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实《蜗居》也就一部普通电视连续剧,有这类连续剧的通病:有点冗长、拖沓,明显商业化――多拍一集就多赚好多钱。开头几集,还是比较平淡的。就是整部戏的情节也并非离奇、惊险、曲折,并非以悬念抓人的那种。但它以真实取胜,以贴近生活、直面人生打动观众。
人世纷繁,风尘滚滚。别看表面那鲜花似锦,香车宝马,洋场十里春风含笑。生活的深处,是柴米油盐,夫妻儿女,是人情世故,是工作饭碗,是是非恩怨,是蜗居,是房贷……生活是现实的,人性是复杂的,剥开来看,血淋淋的,赤裸裸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蜗居》对生活的解剖,对人性的展示,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震颤,让人无法面对。
《蜗居》并不只是讲蜗居的窘迫,或买房、当房奴的琐事。房奴是世界性的,《蜗居》却是典型的中国特色。
《蜗居》其实是中国现代都市生活的万花筒,是解读现代中国都市民情的百科全书。《蜗居》刻划的是现代都市众生相,“江州市”一望而知是上海市。剧中那些人物,如都市白领海萍、苏淳夫妇;“八零”后一代大学生海藻、小贝;“钉子户”李家阿婆;贪腐官员宋思明;地产商陈寺福等等,都给人难忘的印象。剧中既能看到利益集团纸醉金迷的奢腐,也能看到石库门、里弄市井街坊营营役役的艰辛。当然,也能感受到社会的巨变,感受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改变,及汹涌而来的经济大潮对人们观念的冲击,对传统的解构和颠覆。这让人震撼,也深深感到不安和无奈。
看完《蜗居》,我也对国内的一些朋友做了点“问卷调查”,听听他们对《蜗居》的看法。毕竟我们身在海外,对国内的事情并非十分了解。结果,一般的白领都认为《蜗居》相当真实,说这些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而有些朋友,就是那些社会地位较高,或经济上较殷实的朋友,则说它并不真实,认为里面的那些人和事毕竟是少数。看来,“屁股决定脑袋”是有道理的。这已经不只是文艺鉴赏的分歧。国内因贫富差距悬殊,已经形成阶层的分裂,这种差异日益严重。
因此,《蜗居》应是属于草根的,属于民众的,而不是属于利益阶层,不是属于富人们。她的被禁,也就不足为奇了。特别是剧中写到官商勾结的房地产热,以及与此相关的圈地、拆迁,揭开了这里面的层层黑幕。这更是疮疤和大忌,揭露这些黑幕绝对是犯禁的。
《蜗居》是因为真实而遭禁。《蜗居》并不色情,里面的床戏比起国内风行的其他影视片,不过如此。以“宣扬传播色情”封禁,显然难于让人信服。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