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家’的称呼
作者:李南方  发布日期:2018-02-04 16:28:05  浏览次数:2772
分享到:

笔者曾经写过两篇文章,提到过‘家’的称呼,在和友人的闲谈中也谈到应该正视‘家’的称呼的使用,在此,觉得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做一点补充。

‘家’的使用的确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它在中文中的意思确是非比一般,这几乎是华人社会一般的共识,举凡具备高超的专业水平,成就和贡献的杰出人士,行业中千中选一的精英才配称‘**家’。

毕竟只有少数的几个人能配称为‘家’,而被称为‘家’的人都被认为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特别受人尊敬,反之,就是虚伪浮夸的恭维,被称呼的人真的是被人戴高帽了!

有一些情况是在一个人盖棺后,经过后人总结其人的功过才被定位为‘**家’,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家’是不能自己称自己封的,自称‘**家’会给人一种自吹自擂的感觉,自己给自己戴高帽是不恰当的,甚至会招来周围的嘘声或嗤之以鼻。

一些社区或国际的专家论坛会议的组织方常用‘***家论坛’的名衔来展示会议参与者的专家身份,使用了‘***家论坛’的 称呼,也是经过实际的考量的,很少受到公众的非议,因为这个‘家’并不是参与者的自称。

 有一些企业的老板自称‘我是某某企业的老板或CEO’而避免自称‘我是企业家’,有些做善事的好心人做了捐献,也避免自称‘我是慈善家’,这种低调的自称是务实而得体的。

其实,大多数有成就和有涵养的人士都避免自吹自擂,如避免自称‘作家’,‘艺术家’,‘歌唱家’,‘音乐家’,‘科学家’,‘教育家’ ,‘政治家’,‘评论家’或‘观察家’等,我想,这一定是这些人都有一种谦虚的心态,明白‘家’ 真是不可以由自己封自我标榜的。

有些人却明知自称‘*家’不妥,自己的斤两根本和‘家’沾不上一点边,还隔得很远,却仍坚持如此自称以示自己与众不同,这就表现了虚荣和浮夸的习气,自以为这样自称自己就真的成了一个‘家’级的‘人物’,走起路来感觉良好,有风一样,但,其实他什么都不是,明眼人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把上面刚提到的几个‘家’的名词,揣摩它们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更能理解‘家’是不能随便自封的。洋人在这方面倒是实话实说,很务实的,称呼专业人士一般都明确点明当事人的专业而已,比如:writer /author 写作者/著作者,columnist 专栏作者,artist艺术工作者/画师,singer歌手/歌者,musician 音乐工作者,scientist 科学工作者,educator教育工作者,politician政治人物/政客,commentator评论员,observer观察员等等。‘家’的称呼在英文中的说法是没有的,直接翻译成中文时也显然没有。这在在说明了称呼时准确恰当点明与实质身份相符的重要性。

笔者发现有一些人,包括中文媒体人和写作者在叙述介绍某某人的时候,甚至在自称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凭自己的感觉把‘者’或‘员’说成‘家’,最常见的就是把politician (政治人物或政客)都说成‘政治家’,把writer/author(写作者/著作者)都说成‘作家’,认真想一想就能看到这样说不妥在哪里。

在英文中,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是educator教育工作者,只有少数人由于杰出的贡献而获得人们冠以‘教育家’的桂冠,同理,从事政治活动的人都是politician政治人物,其中有政客,也有败类,只有很少数人配称‘政治家’,从事写作的人都是writer/author , 只有少数能配称‘作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是scientist科学工作者,不可能个个都是‘科学家’!

‘家’的使用之所以常常被一些华人滥用或泛用,有些是因为受恭维的风气影响,觉得给人冠上‘家’会赢得对方的好感,令人觉得爽,人际沟通时会很讨好。这当然是不务实的,错误的一种态度。

凡事当然都有例外,比如一个strategist战略谋划者在中文如果叫自己‘战略员’,calligrapher写书法者叫自己‘书法员’就很别扭,由别人这样来称,也一样别扭,只好都把水准搁在一边,就称‘战略家’,‘书法家’,遇到这种情况,‘家’的称呼就随缘吧!

当然,当某个专业的大师级人士自称‘**家’的时候,相信也不会有人去质疑他的那个‘家’的真实分量,因为已有事实证明,只要是名副其实就行。我们在使用‘家’这个极富中国特色的称谓时,真是要特别注意是否使用得贴切得当,以避免虚伪夸张恭维哗众而可能带来的误导和不必要的尴尬或笑话。

 2018年 1 月补充写于澳洲阿德莱德




评论专区

中慶2018-02-12发表
稱得上strategist 的人 一般有專業訓練和能力的水準 可以叫做戰略家 至于能寫一手好字的人就未必能當書法家 因為其作品必須具備深厚的功力及藝術水平 才能稱得上家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