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澳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个州,约占澳洲三分之一面积。此处植被连绵,地广人稀,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富有原始风貌,是令人最能领略澳洲风情的地域之一。西澳首府珀斯既是澳洲第四大城市,也是一处风景如画的城市。由于珀斯地处偏僻遥远,故国内游人来澳形迹多半印屐于悉尼和墨尔本等地,而对珀斯的向往只能是”望洋兴叹”了。我和妻子居住墨尔本期间,恰巧女婿的小妹妹索菲在珀斯工作。她一直邀请我们去那游玩。去年八月下旬,女儿和女婿向自己的公司请了十天假,带着我和妻子一起去了趟珀斯。此机难逢,我和妻子欣然随从,不枉澳洲之旅。
女儿居家距离机场较远。为方便乘机,女儿事先与一位华人司机相约租车,由他开车送我们去机场。上午九时,司机准时来送我们。此人姓唐,五十九岁,个头不高,既热心又健谈。从女儿居住地到机场行程约为一个半小时,他就一路开车不停地絮叨直到机场。虽然是个“话唠”但谈吐值得品味,也令人回味。
老唐说自己是四川人,曾有过“知青”上山下乡和入伍当兵的经历。凭着丰富的阅历和聪明才智,他在国内改革开放之初立马就成了“先富裕起来”的一类人。他有了一定积累后,就在广东沿海搞起了房地产并将自己的父母和岳父母都移民到了广东。他说自己大女儿耗资一百五十万现在澳洲留学,打算五年后在澳定居。他和妻子于去年办了签证来到澳洲,陪伴女儿在澳留学读书。初到澳洲时,他尝试到餐馆给人打工,但感觉太累又不愿看老板的脸色干活,就辞去了这份工作。他原先在国内汽修厂工作过,熟练车辆技术和驾驶。于是在墨尔本适应了一段时间后,自己就干起了机场开车接送乘客的行当。虽然时间不长,但他轻车熟路,生意还不错。现在竟连他老婆也跟着自己一起干了。在行驶途中,老唐的老婆还不停地与他电话联系,说从机场刚接到两名从国内来墨尔本找工作的女性,自己正帮她们联系住处呢。
瞧着老唐边开车边唠叨的得意劲,我妻子问他:你喜欢这里吗?他听了爽快回道:不仅自己喜欢,而且还想将小女儿也移民到澳洲来。 老唐的回答令我们不感奇怪,倒是觉得他与我们遇见其他一些国内移居在澳华人的回应有所不同。记得前不久我和妻子带着外孙女在女儿住地旁闲逛时,意外碰见一对貌似华人的老年夫妇带着孙子外出溜达。男的老远就不住地打量我们,像是套近乎聊话。走到近旁,男的主动打招呼问我们是国内哪里人。当听说我们是湖南湘潭人时,俩口子立即兴奋起来,说自己是长沙人,还一门劲地称呼我们是老乡。男的姓毛,女的姓李。彼此聊了一会儿,老毛对我所在单位上世纪七十年代期间的一些篮球队员还挺熟悉。能在澳州遇见他这种人还真难得。他们俩口子办绿卡移居澳洲已十年了。当我们问及是否适应澳洲生活时,俩人说此地气候环境比国内好,就是太寂寞,不如国内那般活跃。老毛说自己为了排除寂寞,闲暇只得靠习字练画打发时间。他妻子更为沮丧。由于不懂当地语言和不会开车,交流外出很不方便。她说自己无论住到何时都不习惯,还是想回中国。
同样移居澳洲,司机老唐和老毛俩口子的生存心态以及方式大不一样。很显然,老唐的心态和方式都是积极乐观的,所以感受也就与老毛俩两口子大径相背了。
但凡华人移民或是旅居澳洲若要适应生存,无非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得要懂外语尤其是要口语熟练。口语不熟练难以与人交流沟通,妨碍交际,自然落得寂寞。其次是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或是才能。因为人的技能和才能是维系生存的起码条件。当然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更好,以免自己不具备前两者时在澳走投无路,穷困潦倒。
初到澳洲的老唐绝非顺风顺水,想必坎坷也不少。虽然喜欢这里但绝不是“走马观花”的表面喜欢,而是让自己沉淀下来以乐观的心态适应新的环境,打心里真正去喜爱澳洲。他在国内住得起豪宅,开得上豪车,但难以买到洁净的空气和原生态环境乃至安全的食品。他在国内人脉广,不会寂寞,但纷杂的人际关系和过多的应酬耗费了自己较多时间,既无聊又心烦,不如在澳清静自在。他到澳洲也成不了乞丐。有国内的几套房子作资产垫底,无论何时都会让自己舒适地在澳洲安享生活。他来澳洲一句英语都不会讲,但为了融入这个社会,只能像小学生样从头学习外语。他有幸结识了两位既会讲汉语又会讲英语的越南朋友,靠他们的指点帮助,熟悉掌握了一些通常口语,与人方便了交流。老唐说自己在中国是消费时光。来澳洲是享受生活。自己从事机场接人送客既能在途中观赏风光又能结识不少朋友,何乐而不为呢?他的微信有不少的朋友圈,加入的朋友也是方方面面,各式各样。最令他沾沾自喜地是竟然还在“择友配偶群”里为一对在澳的男女朋友成全了美满姻缘。
随遇而安,乐观向上。这是司机老唐能够让自己在短期内很快适应澳洲的一种“正能量”生活观。这种观念对有些来澳难以适应的华人移民是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