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年轻人对传统婚姻的颠覆,几乎已到了“婚将不婚”的程度。在如今的婚姻速食时代,流行“闪婚”。“闪”者,如闪电瞬间发生,又在瞬间即逝。和则合,不合则散,聚散一挥间。
而许多年轻人连这一套都免了。干脆就不结婚,两人合意就在一起同居,永不言婚嫁。一种流行说法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连法律也认可这种关系,在澳洲,同居者与夫妻在法律上差不多享有同样的权利。在中国,选择单身或同居者也渐多,男大不当婚,女大不当嫁。
在许多人的应象中,西方人对婚姻传统的颠覆会更为彻底。一夜情,性解放,结婚离婚如喝水吃饭那么随意。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在另一面,仍有许多西方人在坚守他们的传统,坚韧而执着,保守得让人难于置信。特别是那些有着宗教信仰的人,例如基督徒。
我们有个西人朋友,家中有女初长成,开始谈婚论嫁了。朋友的女儿是个优雅的淑女,接受过大学教育,有份好的工作,是典型的现代白领。目睹了他们这场漫长繁复的结婚程序,让我们真正见识了西方人的传统。
当这个女孩认识了她的男朋友,确定为爱情关系后,他们即举办了一个派对,叫“Engagement Party”,广邀亲朋好友,向大家正式宣布他俩的恋爱关系,算是广而告之,昭告天下。
过了一段日子,两人婚姻关系正式确定了,他们又搞了个“Kitchen Tea”,主要请一些女性朋友参加,客人们都买些厨房用具作为礼物送给未来的新人,一则表示祝贺,二来象征性地向准新娘子传授厨艺,让她见习当家庭主妇。
婚期渐近时,他们又搞了个“Wedding Rehearsal”派对,相当于婚礼的实练演习,让年长者调教新郎、新娘子如何行结婚大礼,这些礼节古典庄重得有点沉重,尤其西人那种认真,让人觉得像真的结婚那样。
结婚前夕,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叫“Hen’s Night(母鸡之夜)”,女孩邀请自己的女性密友,男孩邀请他的男性朋友,各自去某些场所作性“启蒙”,如看看脱衣舞等,认识一下异性的身体吧。这一点很像中国古人的作法:往往由母亲给新婚前的女儿展示一些春宫图之类,作性启蒙。但现代男女搞这些就很滑稽了。而作为一种形式,他们还是保留下来。
而正式的结婚典礼,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做准备。这期间,包括定制婚纱、结婚礼服,预定教堂,准备新房,添置结婚后的生活用品,及早通知海外的亲友,等等。当然也可能有经济上的因素,因为这样一场婚事将会是很大一笔费用。这样,这种婚礼通常要一年、两年的准备期。这期间,闪婚的人都已经闪了N次婚了。
至于他们首次相识的日子,也很重要。每月的这一天,这对恋人都要搞个纪念,叫“Anniversary”。通常是男的送女方一束玫瑰,到餐馆吃饭庆祝一番。直到婚后,许多夫妻仍会每年都纪念这一相识的日子。
然后,才是进教堂举行正式结婚典礼(Wedding Ceremony)。在庄严的圣乐声中,当新人在牧师面前宣誓后,互相为爱人戴上戒指,新郎、新娘,还有亲友们都激动地流下热泪。他们在神面前的婚誓,乃是真正的山盟海誓。
在我们看来,他们这样结婚已有点像童话中的故事。然而当事人始终沉浸在甜蜜的幸福中,每一进程都充满喜乐,每一天都充满梦幻般的期待,他们就在这种兴奋和期盼中步入婚姻殿堂。
经历了这样程序的婚姻是否要稳定些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里面有宗教的因素。他们认为幸福婚姻是神的恩赐。相对说,这个群体的离婚率要低得多。人们对幸福婚姻有不同的的理解。是朝聚夕散,走马灯样闪婚,自由自在新鲜刺激幸福呢,还是爱情专一,同心同德,相濡以沫,携手走过漫漫人生路幸福呢?谁能回答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