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讨

学术研讨

从《哈姆莱特》看莎士比亚的文艺观点
作者:梁军  发布日期:2020-02-06 12:15:08  浏览次数:4808
分享到:

英国著名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一生中创作了三十七个剧本和大量诗歌,而专门论述文艺问题的文章却没有。但是,我们从他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台词中,却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对于文艺问题的一些观点。

哈姆莱特的父亲死后才一个月,母亲就和他叔父结婚。这很使哈姆莱特惊奇。后来,他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被害死的经过。为了证实这件事,哈姆莱特把它编成一出与“父亲惨死情节相仿的戏剧”,并且请来一班优伶演出他的剧本,借演戏的机会,来“发掘国王(他以前的叔父,现在的父亲)内心的隐秘。”(见二幕二场)作者通过哈姆莱特对伶人们的谈话,充分地道出自己的文艺观点。

“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现实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全集》第9册,68页)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但是,它又反过来作用于现实生活,影响现实生活的发展。现实主义文艺作品,必须忠实于生活,把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反映出来;真、善、美就赞美,假、恶、丑要鞭挞,以推动社会生活前进。这就是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的写作目的和任务。

“照我的意思看来,还有其他在这方面比我更有权威的人也抱着同样的见解,它是一本绝妙的戏剧,场面支配得很是适当,文字质朴而富于纤巧(注①)。我记得有人这样说过:那出戏里没有滥加提味的作料,字里行间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他把它称为一种老老实实的写法,兼有刚健与柔和之美,壮丽而不流于纤巧。”(同上,见54页)戏剧作品的艺术形式是为它的思想内容(戏剧的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对于艺术技巧一定要讲究。好的思想内容没有好的艺术技巧去表现它,它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更达不到“反映”、“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的目的,就谈不上教育人了。那么,对于艺术技巧的要求是什么呢?第一,要安排好情节结构。剧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必须安排得当,戏剧的矛盾和冲突要合情合理,疏密有间,能抓住观众的情绪。第二,语言文字要质朴、精炼、丰富、生动、活泼。拖泥带水、干巴贫乏、生硬呆板的舞台语言,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语言,是戏剧(当然也是一切形式的文艺作品)的第一要素。第三,表现手法要恰到好处,要自然,要刚柔结合,虽壮丽但不浮饰。第四,必须摈弃一切装腔作势的、空洞无物的、矫揉造作的形式主义表现手法,必须消除一切一味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错误倾向。在这里,莎士比亚说的是戏剧创作,但,其他文艺形式的写作技巧何尝不是这样呢?从这点可以看出,莎士比亚是反对纯技巧观点,反对形式主义的。因此,对于艺术技巧的理解和见解,莎士比亚的观点也是现实主义的。

“请你念这段剧词的时候,要照我刚才读给你听的那样子,一个字一个字打舌头上很轻快地吐出来;要是你也像多数伶人们一样,只会拉开了喉咙嘶叫,那么我宁愿叫那宣布告示的公差念我这几行词句。也不要老是把你的手在空中这么摇挥;一切动作都要温文,因为就是在洪水暴风一样的情感激发之中,你也必须取得一种节制,免得流于过火。啊!我顶不愿意听见一个披着满头假发的傢伙在台上乱嚷乱叫,把一段感情片片撕碎,让那些只爱热闹的低级观众听了出神,他们中间的大部分是除了欣赏一些莫名其妙的手势以外,什么都不懂。我可以把这种家伙抓起来抽一顿鞭子,因为他把妥玛刚特形容过火,希律王的凶暴也要对他甘拜下风(注②)请你留心避免才好。”“可是太平淡了也不对,你应该接受你自己的常识的指导,把动作和言语互相配合起来;特别要注意到这一点,你不能越过自然的常道;因为任何过分的表现都是和演剧的原意相反的,……要是表演得过分了或者懈怠了,虽然可以博外行的观众一笑,明眼之士却要因此而皱眉;你必须看重这样一个卓识者的批评甚于满场观众盲目的毁誉。啊!我曾经看见有几个伶人演戏,而且也听见有人把他们极口捧场,说一句比喻不论的话,他们既不会说基督徒的语言,又不会学着基督徒、异教徒或者一般人的样子走路,瞧他们在台上大摇大摆,使劲叫喊的样子,我心里就想一定是什么造化的雇工把他们造下来;造得这样拙劣,以至于全然失去了人类的面目。”“你们必须彻底纠正这种弊病。还有你们这些扮演小丑的,除了剧本上专为他们写下的台词以外,不要让他们临时编造一些话加上去。往往有许多小丑爱用自己的笑声,引起台下一些无知的观众的哄笑,虽然那时候全场的注意力应当集中于其他更重要的问题上;这种行为是不可恕的,他表示出那些丑角的可鄙的野心。”(均见67页至69页)

有了好的剧本,还要有好的演员去表演它。一个好演员,在念台词的时候,要有真实的感情,声调要有高低抑扬顿挫,吐字要清晰,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个好演员,所做的动作和表情也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而言语和动作表情互相配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才能完善地表演好剧中人的形象。戏剧表演并不能排斥适当的夸张,不这样,就不能够典型化地表现生活中的人。但是,过火的表演却适得其反。一个坏演员的过度夸张的表演,就会破坏了对人物典型性格的正确表演,就会歪曲了人物形象。这样,就不能准确地把剧作者的创作意图表现出来,就不能顺利地达到戏剧的写作与演出目的。表演的失真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它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不能完成表现生活的任务。拙劣的演技不是现实主义的,它是反现实主义、形式主义的货色!至于丑角,应该和其他配角一样,要配合好主角演好戏,同样也要去完成表现剧作者创作意图的任务,也要努力达到戏剧的写作与演出的目的。决不容许丑角单纯为了插科打诨,盲目追求噱头,而出现僭越职守的过火表演,那些脱离现实生活的夸张表演是不应有的。

“这一个伶人不过在一本虚构的故事、一场激昂的幻梦之中,却能够使他的灵魂融化在他的意象里,在他的影响之下,他的整个的脸变成惨白,他的眼中洋溢着热泪,他的神情流露着仓皇,他的声音是这么呜咽凄凉,他的全部动作都表现得和他的意象一致,这不是极其不可思议的吗?而且一点也不为了什么!为了赫卡柏(注③)赫卡柏对他有什么相干,他对赫卡柏又有什么相干,他却要为她流泪?”(见39页)演员的表演不应是和照相一样,不应是自然主义的,不应是简单地再现生活,必须经过再创造。演员要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要进入角色,要深挖它的内心世界,要挖掘出潜台词,进一步地去深刻、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它。所以,莎士比亚所赞赏的现实主义表演技巧,既与形式主义的表演手法绝缘,也和自然主义的表演手法无缘。它和他们是泾渭分明的。

哈姆莱特又说,伶人们“是这一个时代的缩影。”(见58页)就是说,演员在舞台上演的是戏,却是在再现生活中的事情。因此,莎士比亚认为,一个优秀演员的真正理想技巧,必须从生活本身出发,经过再创造,表演出生活的真正面貌;而这种表演,比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更带有普遍性。一个优秀演员的表演,要恰如其分地表现剧本角色的要求和特点。就是说必须是现实主义的表演技巧。所以,莎士比亚非常痛恨形式主义的表演技巧,用无情的嘲笑和讥讽去批判它的幼稚、可笑与失败。

“他(指伶人)…震裂了听众的耳朵,使有罪的人发狂,使无罪的人惊骇,使愚昧无知的人惊慌失措,使所有的耳目迷乱了它们的功能。”(见59页)哈姆莱特还说:“我听人家说,犯罪的人在看戏的时候,因为台上表演的巧妙,有时会激动天良,当场供认他们的罪恶。”(见60页)演员经过再创造的出色表演,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在观众的心灵中引起了共鸣,使观众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样,就发挥了戏剧的艺术效果,使戏剧产生了伟大的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在文艺的目的任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评价表演技巧的优劣标准和文艺的社会作用四个方面的观点是现实主义的。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者。他的文艺观点,继承了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的戏剧创作,也正是他的文艺观点具体实践的有力证明。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教会拥有无上的权力。“在每个时代里,统治阶级底思想就是统治的思想,这就是说,本身代表着社会底统治的物质力量的阶级,同时就是这个社会底统治的精神力量。”(注④)封建教会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就是以神为中心。当时的文艺只不过是“神学的奴婢”而已。封建教会的反动落后,愚昧无知、荒唐怪诞、顽固腐败、黑暗凶暴、等级制度等等,必然使文学走上脱离现实主义的反动道路。唯心主义世界观是封建教会神学的核心。因此,在中世纪的文学中,“上帝之子基督乃是教会文学所创造的唯一的‘肯定的典型’。”(注⑤)其文学内容无非宣传神主宰一切,因果报应等宿命论的货色。在创作方法上,为了适应其内容的需要,普遍流行着神秘主义和象征手法。这些反现实主义的货色,莎士比亚是极端痛恨的。他在《哈姆莱特》一剧中,借主人公的口,说出了自己的文艺观点,对当时戏剧舞台上存在着的形式主义的倾向——它是中世纪文学的残余影响——进行无情的、猛烈的抨击!

莎士比亚的文艺观点,正像他的戏剧作品一样,是以人为中心,以反映人的生活为目的任务的。他的文艺理论勇敢地向中世纪的以神为中心、以反映神的意旨为目的的反动文艺理论进攻,无畏地向唯心主义挑战。这反映了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生气勃勃,要求取代封建制度的思想。在当时,莎士比亚的文艺观点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在今天,仍有它的参考价值。

但是,作为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一名有影响的作家——莎士比亚,他的人文主义文学理论,都是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基石的,这就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它的弱点。一切人文主义者所说的人,是抽象的人;然而,在阶级社会里,这样的人当然是不存在的。要是从阶级本质上看,他们所说的人正是资产阶级自己。“资产阶级……用公开无耻直接残酷的剥削代替了有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所有一切素被尊崇敬仰的职业上面的神圣光彩。它把医生、律师、牧师、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拿钱雇佣的仆役。”(注⑥)莎士比亚所提倡的“反映自然”,是“反映”哪个阶级的“自然”?他所说的“善恶”,是哪个阶级标准的“善恶”?他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我们从许多人文主义者艺术大师(包括莎士比亚在内)的文艺作品中看到,他们描写的对象还是圣君贤相、才子佳人,以至神仙鬼怪,而不是劳动人民,更没有以劳动人民为主角的。他们还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性等等。这就使他们都不能对当时社会情况从阶级本质上予以深刻揭露。这些文艺作品,就是他们文艺理论的产物,也就是他们文艺理论的具体说明和例证。由此可以看出了莎士比亚文艺理论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了。

我们既要肯定莎士比亚现实主义的文艺观点的进步作用,也要批判他的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消极因素。他毕竟是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戏剧家、诗人,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他。我们要给他的历史地位一个正确的评价——这就是我们在学习和批判、继承莎士比亚的文学遗产所做的唯一结论。


①  着重号是本文作者加的。

②  译者原注:妥玛刚特是基督徒假想的伊斯兰教神祗,希律是耶稣诞生时的犹太暴君,二者均为英国旧日的宗教剧中常见的角色。

②  赫卡柏系剧中人的名字。

③  见《马克思主义与文艺》14页。

⑤高尔基《苏联的文学》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一卷,11页。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