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天文”、“地理”,绝非当今天文、地理学家用现代科学所能臆测的。信神敬神的古人,普遍以占星来预测人世变迁、吉凶祸福,帝王将相以观天象所得到的神灵启示,指导国家政事,连普通百姓都通过观天象,预测自身命运。
比如,史载公元前211年,惊现“荧惑守心”的天象,就预示了始皇帝的驾崩。
“荧惑”,指的就是火星,“心”,指的是二十八宿之中的天蝎座,包括三颗星。
荧惑守心,即火星停留在天蝎座中间,古人认为这是大凶之兆,轻有战乱,重则皇帝驾崩。而按照现代人的理解,“荧惑守心”不过也就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而已。现在发现的秦帝国全天星台,综合了中国古代对天文宇宙的所有观察,现代人根本无法破译其中玄奥。
比如,秦始皇陵、秦咸阳宫以及坐落在江苏连云港的“秦东门”。
三者近乎在一条直线上,都是北纬34.2度左右。
那时没有纬度的概念、没有现代测量仪器,古人如何测出了这条纬度?又如何能掌握如此高精度的地表测量与计算技术?研究发现,始皇陵封土附近的汞含量,是其它地区的8倍,越往地下,含量越高。更奇特的是,始皇陵内水银分布探测图,竟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朝疆域图,有着惊人的相似!
此发现证实,司马迁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比现代科学家想像的更准确。
司马迁记始皇陵以水银作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相机灌输”。
按字面理解,就是有一种机械,可以推动水银流动,再用“灌输”反过来又推动机械运动,往复不已,达到水银流动不停。那么,在幽深的地下,地理呈现宛若秦朝疆域图,水银灌注的河流通过机械运动循环流动,环绕着皇帝的棺椁,其壮观玄妙难以想像啊。
据科学推测,地宫中的水银可含量能在百吨以上。
它不仅仅是为了营造江河湖海,而且2000年来一直在蒸发。
它产生的大量剧毒气体,也可以防止盗贼入侵。地宫中弥漫的水银气体还可使尸体和陪葬品保持长久不腐。那么,如此巨量的水银从哪里来的?如果真是这样,进入地宫,即使躲过了暗弩陷阱,也难防范扑面而来的有毒气体。但这一切也仅仅都是推测而已,真实情况可能完全颠覆我们的常识。
墓顶是日月星辰,飘摇于水银的山川河流之上的始皇棺椁会是什么样子呢?
“冶铜制其内,漆涂其外”,“棺椁之丽,不可胜原”。
这是《史记》对始皇棺椁的记录。如果棺椁真是青铜打造的,那其规模超过司母戊鼎好几倍,应该是中国体积最大的青铜器了。始皇帝的遗体,“披以珠玉,饰以翡翠”,头戴着翡翠制成的头冠,盖着珠玉串成的被子。
按照推理,西汉女尸都能保护得很好。
秦代肯定也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始皇帝的遗体应该也会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