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鐸聲里仁篇里仁為美章第一
生初性近習相遷,美善端由教養然。
擇處仁鄕憑智慧,三遷孟母育英賢。
【注】首向隱括《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句意。
論語鐸聲里仁篇不仁者不可久處約章第二
仁者安仁智利仁,沖和保合任天真。
窮通約樂難長駐,賊亂驕奢是小人。
【注】⑴沖和保合:《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朱熹曰:「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按:大、通太,泰也。大和、沖和:天地間泰和之氣也。⑵賊亂:為非作歹,製造混亂。《荀子。非十二子》:令之所請士仕者,污漫者也,賊亂者也,恣睢者也,貪利者也,觸抵者也,拱禮義而唯權埶之嗜者也。」
論語鐸聲里仁篇惟仁者能好人章第三
端誠峭行得如如,好惡惟仁辨聖愚。
去盡私心公非是,時浮圓鏡泛明珠。
【注】⑴ 行:品行也,去聲、音杏。唐·姚合《寄紫閣無名頭陀》詩云:峭行得如如,誰分聖與愚。⑵ 末句化裁自南朝·梁元帝《玄覽》:乍浮圓鏡,時泛明珠。
論語鐸聲里仁篇里苟志於仁章第四
生初性善本天心,立志存仁惡不侵。
好惡由衷兼大愛,修身誠意彝德臨。
【注】惡不侵之惡,讀入聲。好惡,二字皆讀去聲。案:兩惡字音義皆不同,非重字也。
論語鐸聲里仁篇富與貴章第五
窮通貴賤宅心仁,養性惟誠磊落人。
造次流離行止正,成名去惡慎修真。
論語鐸聲里仁篇我未見好仁者章第六
仁者安仁無上好,不仁深惡失風操。
力行成德一心脩,志氣相生蒙善報。
【注】善報:謂做善事而得到好報。《魏書·韋儁傳》:吾一生為善,未蒙善報。
論語鐸聲里仁篇人之過也章第七
剛柔仁義各相毗,君子小人黨類非。
觀過知仁賢否見,人情天理莫偏私。
【注】蔣伯潛《廣解四書讀本》:毗剛毗柔,毗仁毗義,人之個性,各有不同,故過失亦各有其類。
論語鐸聲里仁篇朝聞道章第八
成仁取義頌英雄,殉道精神儒者風。
夕死朝行無可憾,居夷孔聖歎途窮。
論語鐸聲里仁篇士志於道章第九
新民濟世書生志,汲汲知仁明道義。
簞食縕袍能泰然,顏淵子路青雲器。
【注】青雲器:胸懷曠達、志趣高遠的人才。《文選》顏延之·五君詠:仲容青雲器,實秉生民秀。李善注:青雲,言高遠也。
論語鐸聲里仁篇君子之於天下章第十
達變通權君子素,心空敵對無貪慕。
宣尼至聖握時中,義比親和杖道屨。
【注】⑴ 元·葉懋詩:懷哉古人風,共樂君子素。⑵ 時中:時宜也,中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