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秀嫣考完试了,邀请古力特到她家去玩。那是一个比较偏的地方,先坐了一回车,然后就要走半小时的路。本来这半小时的路也可以坐三脚鸡的,只是三脚鸡不定时,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冒出来。古力特说与其这样等不如我们走着去,只要一路上山青水秀空气清新,走走路更有益健康。我可以买些面包和水,一路上走走谈谈,在乡间逍遥,才是一件赏心乐事。柴秀嫣很同意这提议,就是怕古力特太累受不了辛苦。古力特说一天到晚在办公室坐着才叫辛苦,难得出来锻炼一下,换双运动鞋,背个双肩包,最好不过。
星期天一大早,古力特就和柴秀嫣会合,吃过早点一起出发。都说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一起出游,一路上碰到的小事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果然,在谈天说地中,古力特就把柴秀嫣的性格大致上摸透了,她属于那种比较外向比较开朗的类型,但视野不够开阔,用词也不够准确。很简单,她口中的素质高,实际上是指文凭高,因此她认为有大学本科文凭就是素质高。古力特指出念书多了只是文化水平高,但并不代表素质高,素质是后天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他这么一说,柴秀嫣就有点赧然,承认他懂的太多,自己是骑马都追赶不上。
这天的气温不算高,可太阳有点大,路上也没有树影遮掩,两人身上都出了汗。柴秀嫣掏出手帕给古力特擦汗,古力特说不要,懒得洗手帕,不如用纸巾。走了一会,找个荫凉处坐坐,又找个小水沟洗一洗,古力特连声叫真舒服,难得有一天这么轻松写意。七弯八拐地转了几处山岰,终于到了目的地。古力特笑称这工厂是兵工厂吧,怎么藏到这山旮旯里来了?柴秀嫣解释那还是几十年以前搞的工厂,今天嚷嚷着苏修要打过来,明天又是嚷嚷着美帝要打过来,工厂都尽量往山沟里迁,除了自己家养鸡种菜方便,就再也没有啥好处了。
进得家门,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以古力特的眼光看算得上是工薪人家,比小速家强多了,收拾得干干净净,近乎一尘不染。这赢得了古力特一连声的赞赏,完全合乎他处女座爱干净的特点。柴爸爸上班没在家,柴妈妈在家做家务,看见古力特欢喜得不行,前后左右团团转。那眼光热切得让古力特想起了一句家乡话“外母睇女婿,口水滴滴涕”,就是丈母娘看女婿看得流口水的意思。
柴妈妈张罗着要做饭,还要去小卖部买火腿,柴秀嫣说古力特不爱吃肉更不爱吃火腿,多弄点自己种的小菜再加几个鸡蛋就好了。柴妈妈说这怎么行,哪有人不爱吃火腿的?古力特解释了好半天,加上柴秀嫣在一边敲边鼓,柴妈妈才半信半疑地相信了,不一会儿就焖了一锅青蚕豆焖饭,还弄了几个很清爽的小菜和煎鸡蛋上来,让古力特胃口大开,一连吃了三大碗。
回去的路还很长,他们吃完饭略略休息一下又要走了,古力特把伴手礼拿出来,急得柴妈妈一个劲地摆手,又抱出许多自己腌制的咸菜要他带走。古力特只挑了几样,说吃不了这么多,怕放久了会坏。柴秀嫣说你不是要回广东么?带些回去让家里人尝尝嘛。古力特说我晕了,你这些玻璃瓶装的泡辣椒根本上不了飞机,安检会把它全部拦截掉,这在飞机上是属于凶器与危险品一类的违禁品。柴秀嫣不好意思地作罢,她没坐过飞机,不知道还有这么些规矩,以为和坐汽车一样的。
回去的路上刚好赶上有三脚鸡,突突突地一下子就坐到了。柴秀嫣考完试没啥事做,提出不如就去度假村看看吧,两个人就到了翡翠湖度假村。晚饭时古力特给柴秀嫣点了好几个肉,自己却点了个鱼,柴秀嫣这才相信古力特真的不喜欢吃肉,原来还以为他是讲客气呢。古力特说我可没有这么矫情,衣服穿得好是取悦别人,东西吃好点可是取悦自己,我没这么笨,为了取悦别人却难为了自己。
晚上还是和文静上次来那样,古力特把柴秀嫣安排在床上睡,自己抱了床被子睡到客厅的沙发上。半夜里正睡得香,柴秀嫣开门出来了,她把古力特摇醒,说睡不着,要他陪她说说话。古力特睡眼惺忪的,起来倒了杯水,一转身柴秀嫣却进卧室去了。他进到房间里,才放下杯子,柴秀嫣扑上来,一把抱住他就用嘴堵住了他的嘴,就势一压,两人就滚到床上去了。
这柴秀嫣显见得是早有预谋,一边吻一边就抓向古力特的下体,立马撩起了他的欲火。古力特全身发热,干脆迎合了她,两人大战数个回合,才心满意足地抱着睡去。早上天蒙蒙亮时又战了一回,柴秀嫣说想不到看你瘦瘦的还真厉害,我力气算是大的了,你并不比我差。古力特说我们来比比看谁力气大吧,柴秀嫣就说我先来,我压着你,你试试能不能翻身。古力特说你先等等,我做个准备,就让柴秀嫣压上来,然后他轻轻松松就反过来了。到他压着柴秀嫣时,她却怎么都翻不过来,只好认输说你们男人就是比女人厉害。
古力特暗自偷笑,这柴秀嫣真是波大无脑,一点都不会用计。刚才古力特往床里面挪了一下,让柴秀嫣同一方向压着,他的脚往墙上一蹬,借力一翻,轻而易举就把她反过来了。到他趴在上面时,两腿劈开打横骑住柴秀嫣,她的脚便无从用力,再怎么翻也无法撼动半分。用蛮力不如用巧力,做什么事都是同一个道理。
柴秀嫣心满意足地走了,古力特上班,看了看日程安排是朱德龙离开度假村的日子,就约朱德龙下班后去吃饭。他们去到陈家食肆一问,才知道老板陈应坤的店越开越红火,已经开出好几家店,还和竞争对手打起来了。店小二说古总你好久没来了,我们陈老板还念叨了你好几回呢。这酿鲮鱼的制作,陈老板可是听取了你的意见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才做成今天这个模样。你有空多来看看陈老板啊,今天他不在,我负责招待你们好了。
朱德龙问酿鲮鱼是怎么回事,古力特说这本是广东的一味客家菜,在家里老妈做这菜最拿手。陈应坤做这菜时,古力特给了一些意见,就改成了现在这种样子,为的是更符合本地人的口味。朱德龙平时多次听古力特不经意地提起老妈,都是说老妈如何如何厉害,就相信这老妈真的很厉害,不然也不会把古力特调教得如此厉害。朱德龙道:“古哥,认识你也有几年了,你在我心中是一个真正的才子,不但会算财务账,还会唱歌弹琴,待人也有礼貌,做什么事情都显得有品味。我猜你老妈一定很优秀,才把你教育得这么优秀。我要走了,你能再唱首歌给我听么?”
回到度假村,古力特打开自己新买的电子琴,边弹边唱了一首自己写的《风满楼》:
风满楼,只见风满楼,
楼阁清风瘦;
花满楼,又见花满楼,
缤纷残回首。
眼泪流,只见眼泪流,
临风心酸透;
往事浮,又见往事浮,
情怀谁知否。
悲夕阳,悲晚霞,
渐渐失锦绣;
天高怎可接,海远无尽头,
心神难挽救。
风满楼,冷意写满楼,
楼阁倩影瘦;
花满楼,瓣碎飘满楼,
人在黄昏后。
朱德龙听罢,有点皱眉,说古哥你这歌太忧伤了,怎么有点像是一个被老公抛弃的三姨太的写照呢?我不喜欢这歌,而且唱这歌也很不吉利!你最近认识了这么多女孩子,难道就没有一个让你满意的么?你应该写一首心情欢畅的歌才对呀。
古力特道:“还真给你说中了,我前些天去参加一个生日party,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医院的护士,叫倪莉。我打电话约她见面,她说正在轮夜班,等转回白班时再见面吧。说来也怪,这人还没见着,可是我一听她的声音就非常喜欢,感觉她就是我应该遇到的人。你说这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人家说一见钟情,我却是一听钟情。”
朱德龙道:“听声音就喜欢上了?这确实有点奇怪,但也许能演变成奇迹也说不定。那你应该写一首心情欢畅的歌才对呀。”
古力特道:“歌已经写出来了,叫《爱没有寂寞》。”
朱德龙道:“那你快唱来听听!”
古力特边弹边唱起来。
曾有寂寞伴着我,
亦有慨叹绕着我,
空虚凄冷至会唱首哀歌;
人海漫漫流浪过,
未知东西失了舵,
心意灰暗在黑夜独呆傻。
谁个会明白我,
开解爱的千重锁,
挽救逝去似水的爱不再唱那悲歌;
无奈对镜独坐,
无法寻到自我,
心中苦痛实太多。
而幸运遇到你,
点亮我的心头火,
用爱载我走出厄困高唱爱的新歌;
无寂寞缠着我,
沿路燃着爱火,
心中苦痛尽抛一生谱爱歌!
朱德龙叹道:“哇噢,这首歌太好了,我喜欢!”
古力特道:“既然你开了口,我就把这首歌先送给你吧。”
朱德龙道:“要不得要不得,你先给了我,那倒让我变成第三者了!等于是抢了你的女朋友,这样对你的恋爱不吉利!”
古力特笑了:“你年纪轻轻,怎么这样迷信,老说吉利不吉利的?没事的没事的,到时我再给她写一首好了。”
朱德龙道:“那好吧,这歌纸我要拿去过塑,好好保留起来。”
古力特道:“祝你去省城上班一路顺风!”
朱德龙离开度假村到昆明上任去了,古力特既为他高兴,也有些伤感,为什么好朋友都是离离合合的呢?还有刘超,也完全没有消息,不知这个小帅哥最近到底怎么样了。突然间古力特一激灵,想起一个人来:和师!这段时间忙得竟然把和师给忘了,和师的新家盖好后还打过电话来,叫他有空再去丽江玩,他答应了却一直没有去。
他连忙打电话去丽江丽景,一听接电话的人声音这么熟悉,就知道是和师。他巴拉巴拉地问了一大串,才停下来听和师说话。和师说古总我快两年没见你了,知道你工作一定很忙,你身体好吧。我样样都好,家里的人都很好,老少平安,过得很安逸。家里人都念着你的好呢,你要保重身体,等你有工作要到丽江来时,我们再聚。
其实古力特最近不算太忙,该做的事都在按部就班地做,而电脑生意有点停滞的苗头。因为他所认识的附近的关系都跑遍了,该配置电脑的单位也都配置得差不多了。沿海一带听说已经在联网了,坐在家里用电话线就可以拨号上网,西南这边发展得慢一点,电脑大体上还是处在用单片机的状态。没有联网,电脑的功能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远远没有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古力特想过要把自己的业务拓展到周边甚至是省城去,但资金的实力还不够,他正想着能不能向银行贷个款什么的,把生意做大。银行的贷款需要有实物抵押,这让古力特很头疼,他想来想去,不如用手头的资金买房子,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这样就能四两拨千斤,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左衡量右衡量,他觉得不如回到广东去买房,那边的房价现在还不算高,但上涨的势头很猛,增值会很快,那估值后能贷到的款子就多。更重要的是,那边的房子容易变现,万一需要资金用作他途,变现就成了一条快速通道。不动产和现金之间,转换的渠道必须流畅无阻。他与深圳的朋友联系,询问那边的房价,还要看看地段,如果合适的话就回去一趟,先把房子买下来。他的目标很明确,这房子不是只用来自己住的,而是作为一个投资中转站,如果房价涨上去了,把房子抵押出去就能贷到更多的款,就用作生意上的流动资金。万一电脑生意不好做了,那房子作为分散投资的一个途径也不错。
很快,那边的报价过来了,他跑回去看了两趟,拍板买下了海城大厦的两套房,一套有70平方米,另一套40多平方米,都是电梯房,小户型,总共付款不到100万元。他对这房子是越看越喜欢,想着就算将来自己住也是不错的,父母年纪渐渐大了,以后爬楼梯会很辛苦,就让他们住70平方米这一套,会是上佳的选择。接下来他要等待交楼,一交楼,拿到房产证,就可以先行作抵押贷款。现在手头的流动资金还有不到150万元,用来流转有点紧巴巴的,但基本上可以了。古力特觉得这个决策还蛮不错,符合“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
深圳的朋友还寄过来一份资料,是美国哈佛的一项调查报告。报告里说,每个人一生平均只有七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两次机会间相隔大约七年。这机会一般从25岁后开始出现,到75岁后就没什么机会了。这50年里的七次机会,第一次不容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没有经验;最后一次也不用去抓,因为太老了思维和行动都开始固化,基本上被社会淘汰。抛头去尾的这样只剩下五次机会,五次机会里面又有两次会不小心错过,所以实际上只有三次机会了。当然这是一般而言,有的天才早熟,可能会十几二十岁就成功了,有些大器晚成的人则会拖到晚年才走向成功。
古力特看了很久又想了很久,怀疑自己到底是属于大器晚成还是劣器不成。工作都几年了,好像也没有做出什么显著的成绩,和那些耀眼的企业家比,自己说到底也就是个打工的。马文丽说的没错,度假村虽然漂亮,但那是林永浩的,自己打工总不能打一辈子。但是不打工又能做些什么呢?
自从做了电脑生意,古力特才知道做生意真的很辛苦,为了挣几个钱,对那些不喜欢的人要陪着笑脸,要和人家吃饭喝酒,要忍受那些人难闻的烟味,还要安排人家嫖娼。还有一样,要塞红包,说白了就是行贿。做这些事很违古力特的本意,但生意场上就是这样,谁也不能免俗。所以古力特很能体谅林永浩的苦衷,两人唯一的区别就是林永浩对烟、酒、女人很热情,谈这类事能谈得眉飞色舞,而古力特总觉得外面的那些皮肉女很脏。这就是古力特的纠结之处。如果他纵情于声色犬马,那日子会过得很开心,但他天生不是那一种人。可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只是从内心里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林永浩最近很少在度假村露面,关树宏说的一句话让他恍然大悟。关树宏道:“古总确实很厉害,他的水平我肯定无法达到。因为我没有他那种知识,也没有他那个头脑,不懂得怎么样去做。可是林总你若去做,一定不会比古总差的,古总还没来你就做了这么多家公司了,你肯定比他要强!”
林永浩想想颇有道理,古力特能做到,为什么我林永浩就不能做到?古力特做的所有事情,林永浩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除了没有财务方面的知识以外,古力特还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上,在做事的手段上,林永浩自己有更充分的把握。
看到林永浩若有所思的脸色,关树宏又加了一句:“林总你可以找个新项目自己动手做一做,说不定比古总做的还要好呢。再说了,古总会在这里干一辈子么?说到底他不是我们这边的人呀,万一哪天他走了,你怎么办?”
所以林永浩做德林水泥厂的项目时,就真的把古力特晾到一边去了。他把古力特经手过的项目全部理了一遍头绪,发现古力特的着力点都是放在财务方面,那么林永浩也可以这样做,把财务作为突破口。所不同的是,林永浩可以更直接更粗暴。他筹划了一番,决定以李志坚作为重点突破对象。
李志坚今年四十岁,在德林水泥厂工作了二十二年。自从七十年代他中学毕业后,从普通工人做起,到车间统计员,到生产办统计,到财务科会计,到财务科主管。二十二年来,他没有大喜过,也没有大悲过。但是近年来的家庭形势似乎有些不太妙,老婆下了岗,无奈何跑到市场摆小摊去了;儿子念初中,正是长身体猛吃饭总嫌衣服小的年纪。李志坚每月领回那几百块钱工资,总是算了又算才去开支,除了必不可少的支出外,还要省下一点来存进银行,用来预防以后的急需。现在流行说有了问题“不找市长找市场”,像李志坚这样的小人物,别说找市长,找县长都不一定找得着。所以只能像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样,“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凡事早做准备未雨绸缪,反正天上又不会掉下个馅饼来。
可天上偏偏就掉下个馅饼来。这天李志坚接到个电话,是他的老领导打来的,约他去吃饭。这位老领导原来是李志坚的顶头上司车间主任,后来仍然是李志坚的顶头上司厂长,再后来就调到县上的局里去了。他们之间并没有更多的私人交情,为什么今天突然要请吃饭呢?
两个人边吃边聊,三转两转,老领导就道:“小李呀,如果让你来搞水泥厂,你有把握玩得转吗?”
李志坚听出这话中还藏有话,在心里反复掂量了一会,道:“其他厂不敢说,水泥厂这么熟悉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厂到1997年底为止,累计生产水泥70万吨,实现利润1 700万元,上缴税金1 520万元,偿还贷款1 972万元。如果领导上支持,真的让企业自主,我能让它上一个新台阶。”
老领导道:“这回是来真的,不是让企业自主,是让你自主,你来牵头,买下德林水泥厂作为你的私营企业,好好地经营一下。”
李志坚吃了一惊,以为老领导喝多了:“我来买?厂里的资产有4 000多万元呀!”
老领导道:“你看问题的起点不够高。以局里的眼光来看,德林厂已经是个回天无术的烂摊子,建厂二十六年了,目前的年生产能力才12万吨,照这样拖下去,永远也翻不了身!现在国有企业抓大放小,德林厂这种小厂只能放出去变成民营,才有希望起死回生。你说的那4 000多万元资产,我也明白,可那中间的不良成分太多,有些非经营成分可以剥离出来。你回去好好想想,弄个详细的方案给我瞧瞧。”
李志坚头大眼睛小地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老婆和孩子高高兴兴地吃那些他带回来的剩菜。等到上床的时候,他把经过告诉老婆,老婆的眼睛立马大了一圈圈,抱着他道:“哎哟,李家的祖坟冒青烟啦,嫁给你这憨包十多年,总算盼到这一天了!”
李志坚捂着她的嘴巴道:“你先别到处乱嚷嚷,这事儿八字还没一撇呢。”
李志坚作为财务主管,对德林厂的经济账当然是了如指掌。他埋头苦干了几天,拉出了改制方案的草稿,估计问题不太大了,就亲自送到老领导那儿。可是老领导看了以后退了回来,说不行,提了几条意见让他修改。他照着老领导的意思改了,又交上去,又说不行,再退回来改。如是三番五次,最后老领导大笔一挥,写了个数字说:“就照这个做!”
李志坚一看就傻眼了:净资产为688万元。就这么划拉一下,83%的资产就不见了?他想不通。
老领导见李志坚目瞪口呆的样子,拍拍他的肩膀道:“改革开放嘛,要敢于创新,敢于摸着石头过河,局里面支持你!”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很快,德林水泥厂成立了企业改制领导小组,按照县委的改制意图,领导小组工作了两个月,以德林水泥厂的名义提出《德林水泥厂改制实施方案》报送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提出“卖断净资产,划拨负债,实行全产权出让。企业性质为民营。”这个《实施方案》认定德林厂净资产为688万元,只要谁能出资688万元,水泥厂就归谁。李志坚一方面佩服老领导的神通广大,另一方面又暗自担心自己怎么去找钱来买。左想想右想想,想到正常的程序是要请会计师事务所来评估、审计、确定底价,然后公开拍卖,那么也许会有人来参加拍卖竞投夺标,也许老领导会安排人来买,也就觉得自己是闲吃萝卜淡操心,杞人无事忧天倾了。
事情的发展快得出乎李志坚的意料。才过了五天,县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就发出了两份文件,一份是《关于德林水泥厂改制实施方案的批复》,另一份是《关于德林水泥厂受买人确认的通知》。前一份文件主要是批复同意水泥厂改制小组的《实施方案》,在该方案中,改制小组提出了确定受买人的方法为“组织选择,银行考察,本人自荐”。但是后一份文件即《关于德林水泥厂受买人确认的通知》中,则明确受买人为李志坚。文件称:李志坚本人自荐后,经组织选择,银行考察,认为李志坚思想过硬,能力出众,工作二十多年无不良记录,是具备购买水泥厂资格的唯一候选人。
通知下达后,德林水泥厂好像是一锅沸水,什么样的议论都有。改制的事大家早有所闻,只是想不到买家竟然会是李志坚这个老实头,天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变出688万元来。于是恭喜的妒嫉的打听消息的旁敲侧击的纷纷来到李家,把李志坚搞了个手忙脚乱语无伦次,他实在没有办法说清楚自己根本没有自荐,更没有钱。又过了五天,德林水泥厂厂长作为卖方(甲方),李志坚作为买方(乙方),在一份名为《德林水泥厂产权出让协议》上双双签字,这就意味着德林厂正式为李志坚所有。李志坚越想越不对劲,跑去找老领导,老领导一见面就抱拳道:“哟,李老板,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李志坚叫起来:“我都要憋死了,你还和我开玩笑!我上哪儿去找688万元?”
老领导问:“你们账上不是有100多万元么?”
李志坚道:“是有153万元,可那是厂里的公款和工人的集资款。”
老领导道:“这不结了。你先把153万元转出去,我再给你找500来万元,一并转进来就够了。工人的集资款按比例折成股份,他们就是当然的股东;你也可以量力而行,投些钱进来当股东。到了年底结算,各人按股份比例分红。”
李志坚感到这话里面好像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但他无睱细想,也不能再作他想了。事到如今,只能按老领导的意图去做。他跟老婆商量投多少钱,老婆凭着女人特有的直觉坚决地道:“一锤子买卖,有多少就投多少。”
老婆的依据是,老领导都敢投500多万元,我们那一丁点儿钱怕个毬!一语惊醒梦中人。李志坚想,老领导有500万元,怎么他自己不买德林厂?他那钱进来了,谁才是德林厂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