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香港与钓鱼岛
作者:张劲帆  发布日期:2011-05-13 02:00:00  浏览次数:3864
分享到:
         香港回归祖国在即,被抢去的东西物归原主,本是很值得庆祝的,於是咱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上上下下热闹得紧,庆祝活动轮番登场,上从中央大员,下到平民百姓,老自居委会大娘,小及幼儿园稚童,都激动万分各出奇招表达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说是雪了百年国耻。这很令我怀疑,耻已经耻过了,而且百年,英国佬在香港当了那麽久大爷,赚去了无数银子,并不因为还回香港就一并把银子和利息还回,中国人雪了哪门子耻?苏联踏平希特勒老巢柏林报被侵略之仇,美国在日本扔两颗原子弹报珍珠港遭袭之仇,那才叫雪耻。如果咱把他英伦三岛占一岛来,也统治个百年,才可称得上雪耻。可咱们的军队也就是敢到印度、越南这样的穷国、弱国遛遛而已,小有斩获便沾沾自喜,自我膨胀,大话说得不着边际。
      当年老邓说不做李鸿章第二,与撒切尔夫人谈判香港问题口气铁硬,而与日本首相谈钓鱼岛,又竟然说搁置争端共同开发。鄙人愚笨,弄不懂这是哪门子爱国主义。怕打不过人家或者有求於人家,暂时搁置主权争议倒也罢了,可是开门揖盗,让人家来咱们国土掘宝,岂不是显得咱们底气不壮,愈发给了人家口实?这就象咱家有一幢房子,隔壁阿猫却说那是他的,咱就说别争,咱有一坛金子,你先拿一半去花吧,只要你不说这房子是你家的,阿猫就进到咱家来拿金子,然后就赖着不走了,说如果这房子不是我的,我怎么可能拿这房子里金子呢。所以日本佬并不愿意搁置争议,在钓鱼岛又是盖灯塔,又是军舰巡逻,先下手为强,于是就有了这边厢在庆祝香港主权回归,那边厢日本军舰却在咱们的钓鱼岛海域驱赶爱国志士的保钓船,中国政府袖手旁观,让手无寸铁的百姓去鸡蛋碰石头,最多也就是装模作样抗议几声,“严正”了无数次,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炮轰台湾海峡的气概,六四屠城的勇猛都不知到哪里去了,还是日本人的银弹威力更大。
      旧耻未雪,新耻再生,一切的庆祝香港回归活动和“雪耻”的口号,就都黯然失色,如同滑稽戏了。             

 原发表于1997年6月26日澳洲《东华时报》


上一篇:取洋名


评论专区

冷眼2014-11-20发表
我赞成张劲帆的观点,澳华文学网是澳华文学的资料库,要完整了解一个作者,应该尽可能多地搜集到其全部作品,好文章还是不好的文章,不是由一两个人来做结论的。林别卓的判断,只能代表他自己,凭什么由他来规定什么文章该贴,什么文章不该贴呢?人家网站总编在那里把着关呢,有他什么事?澳洲是言论自由的国家,你有批评的自由,作者也有为自己辩护的自由。道理越辯越明,为什么害怕辩论呢?只要作者没有禁止别人提批评意见,就谈不上“容不得别人批评和骂”。虚心接受正确意见是作者的自由,反唇相讥作者认为错误的批评也是他的自由。我覚得署名“读文章”者和“linbiezhuo”的语气怎么如此相像,都说了“践踏自己的名声”之语,是换了马甲吧?哈哈!
读者2014-11-20发表
英文有句話 "give the benefit of doubt",當不確定時,先假設對方沒有惡意。如果能做到這點,人生的路會平坦許多。
reader2014-11-20发表
该文发表至今已有14年,作者思想怎能一成不变?中国一切日新月异,如果作者看清中国的进步,勇于面对现实,就不会将此文再拿出来发表。
读文章2014-11-20发表
劲帆居然容不得读者批评和骂,反唇相讥,在客观上是在践踏自己的名声。
linbiezhuo2014-11-20发表
劲帆先生:你很在意我的评论,我还是要感谢你。不过我觉得你不够冷静,总是慌忙作解释,结果越说越糟。作者文章后面的评论区应是为读者而设的,是专给读者批评和骂的,作者最好不要再去占用,忍耐些,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你的文章就挂在那里,一目了然,人家不用你作解释。读者对我的评论比你多得多,说好说坏都有,可我从不在评论区写过一句话,因为我相信多数读者是有眼光的,读者的批评可以锻炼作者的思辩能力,即便是小人恶毒的骂,在客观上也有招来更多人点击的作用,所以不要害怕读者的批评和骂。我对你文章的批评,是不客气的,却是讲理的,毫无恶意,你居然容不得,反唇相讥,不识好歹,不懂得自己的文章是在践踏自己的名声。作为批评者我已经尽力了。我建议你将自己的文章拿给妻子、家人、朋友看一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假如他们都支持你,则我一定恭喜你洪福齐天。林别卓 2011年5月21日
张劲帆2014-11-20发表
回应林别卓先生:为了让读者对作者有全面的了解,也为了澳华文学网资料的完整性,我陆续将旧作贴出来,不管其优劣,我自己从来没有标榜是“经典”,所谓“经典”那只是网站的宣传语言,与我无关。看来林先生是按精品的标准往这里贴文章的,不知赢得的赞多还是骂多? 我当然欣喜香港的回归,但是我反对言过其实的夸耀,那时候中国政府和媒体确实反复说着“雪耻”的言论。问题是一面喊“雪耻”,一面又对日本占领钓鱼岛表示忍让,这就滑稽了。我并非主张要以牙还牙,而是举例解释什么才称得上“雪耻”。林先生还是应该先学会怎么读文章,再发议论。
读文章2014-11-20发表
劲帆居然容不得读者批评和骂,反唇相讥,在客观上是在践踏自己的名声。
Reader2014-11-20发表
"卓" "丑"? 50C “雪耻”?
张劲帆2014-11-20发表
回应林别卓先生:为了让读者对作者有全面的了解,也为了澳华文学网资料的完整性,我陆续将旧作贴出来,不管其优劣,我自己从来没有标榜是“经典”,所谓“经典”那只是网站的宣传语言,与我无关。看来林先生是按精品的标准往这里贴文章的,不知赢得的赞多还是骂多? 我当然欣喜香港的回归,但是我反对言过其实的夸耀,那时候中国政府和媒体确实反复说着“雪耻”的言论。问题是一面喊“雪耻”,一面又对日本占领钓鱼岛表示忍让,这就滑稽了。我并非主张要以牙还牙,而是举例解释什么才称得上“雪耻”。林先生还是应该先学会怎么读文章,再发议论。
Reader2014-11-20发表
"卓" "丑"? 50C “雪耻”?
reader2014-11-20发表
该文发表至今已有14年,作者思想怎能一成不变?中国一切日新月异,如果作者看清中国的进步,勇于面对现实,就不会将此文再拿出来发表。
读者2014-11-20发表
英文有句話 "give the benefit of doubt",當不確定時,先假設對方沒有惡意。如果能做到這點,人生的路會平坦許多。
linbiezhuo2014-11-20发表
为什么要丑化香港回归祖国?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是“一国两制”政治构想的成功实践,也是中英两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故不应狭隘地看作是一个民族的“报仇雪耻”。以暴易暴、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雪耻”方式距离现代文明甚远。香港和平回归,中国不战而胜,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影响深远,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得到的光荣是旧式的“雪耻”不能比拟的。照作者的意思,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还不够解恨,还要用原子弹把英国伦敦炸个稀巴烂?稍微慎重一点儿的人都不会将自己14年前写的一篇劣质文章当作“经典”拿出来重新发表,如此之不考虑社会效果,不思修改,不负责任,真是害人害己啊! 林别卓 2011年5月18日
linbiezhuo2014-11-20发表
劲帆先生:你很在意我的评论,我还是要感谢你。不过我觉得你不够冷静,总是慌忙作解释,结果越说越糟。作者文章后面的评论区应是为读者而设的,是专给读者批评和骂的,作者最好不要再去占用,忍耐些,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你的文章就挂在那里,一目了然,人家不用你作解释。读者对我的评论比你多得多,说好说坏都有,可我从不在评论区写过一句话,因为我相信多数读者是有眼光的,读者的批评可以锻炼作者的思辩能力,即便是小人恶毒的骂,在客观上也有招来更多人点击的作用,所以不要害怕读者的批评和骂。我对你文章的批评,是不客气的,却是讲理的,毫无恶意,你居然容不得,反唇相讥,不识好歹,不懂得自己的文章是在践踏自己的名声。作为批评者我已经尽力了。我建议你将自己的文章拿给妻子、家人、朋友看一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假如他们都支持你,则我一定恭喜你洪福齐天。林别卓 2011年5月21日
冷眼2014-11-20发表
我赞成张劲帆的观点,澳华文学网是澳华文学的资料库,要完整了解一个作者,应该尽可能多地搜集到其全部作品,好文章还是不好的文章,不是由一两个人来做结论的。林别卓的判断,只能代表他自己,凭什么由他来规定什么文章该贴,什么文章不该贴呢?人家网站总编在那里把着关呢,有他什么事?澳洲是言论自由的国家,你有批评的自由,作者也有为自己辩护的自由。道理越辯越明,为什么害怕辩论呢?只要作者没有禁止别人提批评意见,就谈不上“容不得别人批评和骂”。虚心接受正确意见是作者的自由,反唇相讥作者认为错误的批评也是他的自由。我覚得署名“读文章”者和“linbiezhuo”的语气怎么如此相像,都说了“践踏自己的名声”之语,是换了马甲吧?哈哈!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