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悉尼奥运开幕那天,我带着孩子到环形码头体验奥运气氛,对,就是气氛!因为开幕式在家里也能从电视里看到,而气氛只能到室外感受。正好在那里碰到文友田地和他的太太、孩子,他也是为了感受这种气氛,居然歇工一天,开出租车大赚奥运钱的机会也丢在一边。
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露天大屏幕前人山人海,人们的脸上贴了各色国旗图案,手中挥舞国旗,身上也披裹着国旗。每当某个国家的运动队出场,观众中就有一部分人欢呼雀跃。当然喊得最响亮的是“Aussie,Aussie!”你真正能感到澳洲这个移民国家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大家汇集在这里,为着各自的祖籍国欢呼,又共同为定居国澳大利亚欢呼。
后来我带着女儿看了女足决赛,由于中国女足未能如我们原先预期的打入决赛,我们看的是美国和挪威争夺金牌以及德国和巴西争夺铜牌。来自美国的观众情绪最为夸张,一帮时髦青年打扮得怪模怪样聚在一堆当啦啦队,隔着看台对挪威的啦啦队喊“Norway, no way.”我问女儿希望谁赢,她说挪威,我问为什么,她说美国少拿一块金牌,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就缩小一点。她四岁来到澳洲,现在十三岁,我们也没有特别给她灌输甚麽,她居然也有这么强的中国情结,甚至拐着弯表现出来,令我惊异。看看美国人和挪威人,又觉得不奇怪,世界各国人民不是都有强烈的民族情结吗?试想,假使所有观众都没有民族感情,没有欢呼,没有啦啦队,一律斯斯文文地正襟危坐,象观赏歌剧,奥运会还有一丝生机吗?
体育竞赛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参赛的人们必须联合又必须对抗,对抗不仅仅是体力、技能的对抗,也是心理的对抗------好胜自尊的心理,而且心理对抗不限于参赛的运动员,而是扩展到他们所代表的群体,小到一个车间、科室,中到一个地区州省,大到一个国家,人们总是为自己所属的群体加油喝彩。那年“五.一九”中国足球队败在香港足球队手下时,北京的观众愤怒得打人毁物,这时候他们是大陆人,而在奥运会上,不论是中国队还是香港队、台北队获胜,普天下的华人都欢欣鼓舞,这时候大家都是中国人。我知道的一位来自台湾的朋友,有台独倾向,但是这次奥运会他看到中国队收金揽银,照样兴奋喝彩。说到底,不管他承不承认,骨子里他还是中国人。我曾经读到过一篇小说,写到一个极端崇洋迷外的中国女留学生,她鄙薄中国的一切,恨不得脱掉这身中国皮,但是在看电视里转播中国女排与外国队激战的实况时,她情不自禁地为中国队的失球叹惜,为中国队的赢球狂欢,他的室友指着她的鼻子骂道:“他妈的,把你烧成灰,你还是中国人!”
是的,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无可选择地拥有共同的炎黄血脉,我们改变不了那颗中国心,我们需要的是赛场而不是战场,需要的是竞争而不是战争,需要的是健康的民族感情而不是狭隘的民族情结,只要我们的民族情结还能联在一起,中国的和平统一就是有希望的。
发表于2000年11月2日澳洲《东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