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迎連戰﹐連戰來了不打仗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0-01-04 02:00:00  浏览次数:2091
分享到:
“台灣政局變化與兩岸關係”徵文比賽﹐由世界華人和平建設協會悉尼總會主辦﹐已于20076月初揭曉並頒獎。以下一文是其中獲獎的優秀之作。             
 
 
          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迎連戰﹐連戰來了不打仗。
 
          2005426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應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先生之邀﹐登上了他闊別60年的大陸﹐開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和平之旅”。當時我幾乎是整天正襟端坐著“熬”電視﹐關注著連戰先生一行所到之處的每一項活動。妻子問我有什麼好看的﹐我便脫口哼出了以上這兩句順口溜來。第一句是明朝末年老百姓擁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民謠﹐第二句是我模仿這句民謠而作的。李闖王起義和連戰訪大陸本來是兩個互不相干的歷史事件﹐我把它們編在一起是為了押韻﹐也是試圖用普通老百姓的語氣表達對連戰破冰之旅帶來兩岸和平願景的贊頌和喜悅之情﹐使之成為一句最簡短最準確的歷史定格的評語。
          1979年葉劍英元帥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到連戰主席訪問大陸之前的二十多年間﹐不曾有過兩岸高層直接的面對面的會談﹐1992年“汪辜會談”所取得“九二共識”的成果竟也被陳水扁和民進黨推翻殆盡﹐兩岸關係雖然時有發展﹐但屢屢舉步艱難﹐政治敵意和軍事對峙依然如故﹐多數大陸民眾對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感到前途渺茫﹐“台海難免一戰”幾乎已成共識﹐民間對台海未來戰事“預測”成風﹐繪聲繪色﹑聳人聽聞之狀如以下一例﹕
          2008320日﹐台灣舉行獨立公民投票﹐陳水扁宣佈有56.7%的台灣民眾支持台獨﹐台灣正式宣佈獨立。2008321日凌晨2時﹐中國大陸向台灣軍事設施﹑基地﹑通訊和交通樞紐發射了200枚中短程彈道導彈﹐40%被台灣發射的“愛國者”導彈攔截﹐40%擊中目標﹐20%偏離方向﹐給台灣造成重大打擊。為此﹐美國﹑日本﹑英國宣佈抵制即將在中國舉行的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使中國為這二會所投入的5000億元付之東流。2008582時﹐從中國江西戰略導彈基地向台灣台中市發射一枚50萬噸級遠程戰略彈道核導彈﹐在台灣海峽上空被美國反導武器攔截﹐而向台灣高雄市發射的一枚50萬噸級智能變軌遠程戰略核導彈突破敵方攔截擊中目標﹐死傷100萬人。2008588時﹐台灣向大陸廣州市和深圳市同時發射230萬噸級的彈道核導彈﹐射向廣州的一枚被攔截﹐射向深圳的一枚擊中目標﹐死傷230萬人。200851012時前﹐在中國政府的勒令下﹐台灣當局宣佈無條件投降﹐陳水扁﹑呂秀蓮及40多萬人逃亡美國。至此﹐中國取得了台海戰爭的最後勝利﹐然而3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已經毀于一旦。
          諸如此類的“預測”令人憂國憂民﹐中國和平崛起之路上可能因兩岸兄弟互相殘殺而出現歷史的大倒退﹐“和為貴”的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整個民族處在痛苦的思索和心理煎熬中。在此緊要關頭﹐連大哥來了﹐連爺爺來了﹐勇敢地來了﹐恨晚地來了﹐風雨故人﹐相逢一笑﹐台海和平的前景好像烏雲散開的天空突然地明朗起來了。消息傳遍大江南北﹐人們因激動而奔走相告﹐因驚喜而詩興大作。有一位叫做“紐保國”的作者淚流如雨注地寫了一首叫做<娘﹐大哥他回來了﹗>的長詩﹐登在互聯網上﹐讀者如潮。其中有幾句如下﹕  
         
          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囑
          咱們家歷代姓“中”名“國”
          不管什麼時候
          誰也不准更名改姓
          誰也不許吵鬧著分家分田
         
          兩個在戰場上從不知屈膝的漢子
          兩個五十年來誰也不服誰的男人
          如高山塌陷般跪倒在了娘的墳前
         
         
          此詩由于撥動了民族感情的弦﹐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共鳴﹐感人至深﹐催人淚下。詩中那兩個“漢子”和“男人”不就是曾經不共戴天的國共兩個兄弟黨嗎﹖“娘”不就是國共兩黨共同的革命導師孫中山嗎﹖“跪倒在了娘的墳前”不就是告慰了孫先生的在天之靈嗎﹖孫中山追求中國和平統一的意志和思想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國共兩黨共同繼承了孫中山的這份遺產﹐順應了兩岸人民求穩定﹑求和平﹑求發展的歷史潮流﹐解脫了歷史糾纏﹐終於打破了兩岸關係的僵局。今天重溫中山思想﹐再次讓我們領略其壯闊的境界。
          舊中國列強瓜分﹑軍閥割據﹑戰亂頻仍﹐人們渴望和平﹐國家需要安定﹐中華民族企盼統一。孫中山代表人民的要求﹐順應時代的潮流﹐從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毫不以個人的功名權位為念﹐先後放棄了來之不易的總統職位和慘淡經營的西南地盤﹐以超群的膽識和真誠的態度﹐去謀求中國的和平統一。武昌起義後﹐他斬釘截鐵地駁斥了列強提出的“南北分治”﹕“不﹐那不行﹐我國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在帝國主義和大小軍閥把中國弄得支離破碎的1923年﹐孫中山高瞻遠矚地指出﹕“中國眼前一時不能統一﹐是暫時的現像。”孫中山在此過程中曾經遭受過多次失敗﹐但是他毫不氣餒﹐不顧個人安危﹐兩次北上﹐嘔心瀝血﹐積勞成疾﹐在生命彌留之際喊出“和平﹗奮鬥﹗救中國﹗”如子規啼血﹐聲聲動人心扉。連戰先生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大無畏地面對島內所謂“投降”﹑“賣台”﹑“與虎謀皮”的攻擊﹐逆流而上﹐破冰登陸﹐終於實現了與中共的歷史牽手。這是連戰先生帶領中國國民黨實踐孫中山“和平救國”思想所取得的成功。
          連戰先生的大陸行不但加深了兩岸人民的民族感情﹐而且也給兩岸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事隔一年﹐2006416日﹐連戰先生帶領龐大代表團參加並主持在北京召開的“兩岸經貿論壇”﹐與胡錦濤再次會面和交談。此次論壇宣佈了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台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和擴大兩岸農業合作﹑惠及台灣同胞的20項政策措施。200610月﹐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大陸再次向台灣農民收購產量過剩的香蕉2000頓。2007年還將籌辦在台灣召開第四屆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這些都是兩岸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連戰大陸行及其相關活動牽動了台灣社會的神經﹐引發了台灣民間對官方的推波助瀾﹐銳不可擋。儘管民進黨以執掌政府公權力自居﹐裝聾作啞﹑視而不見﹐但在強烈的民意壓力下還是作了一些讓步﹐比如放寬到大陸投資40%的限制﹐允許開放8T晶圓來大陸投資等。各種新建議和新措施還在後頭。2007新年伊始﹐台灣“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就提出台灣要招收大陸學生以補救各大學學生來源之嚴重不足﹐這更是在“一國”框架下不分兩岸﹑不分你我的一種的構想﹐與台灣現行不承認大陸大學學歷的封閉政策相去甚遠。下文如何﹐令人翹首以待。
          據調查﹐95.8%的大陸民眾關注連戰大陸行﹐其中81.1%認為“不管怎麼樣都是好消息”﹐52.4%40歲以上的人相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看到祖國統一﹐33.5%的人認為自己“有可能”看到這一天﹔在台灣贊成連戰大陸行和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民眾高達62%﹐反對者只有10%左右。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求和平求發展是人心所向。胡錦濤第二次會見連戰一行時提出﹕“和平與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和平與發展是兩岸人民共同的要求和共同的第一選擇﹐或者是最大的公約數。和平不保障﹐發展就談不上﹐已經發展起來的也會喪失掉﹐只有持續不斷的發展才能解決兩岸關係中許多瓶頸問題﹐台獨的市場才會越來越小﹐統一的事業才能越做越大﹐所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是也。連戰的“和平之旅”對大陸人民而言是“連戰來了不打仗”﹐對台灣人民而言是“連戰去了不打仗”。兩邊人民都是不要打仗的。“連戰去了”滿載而歸﹐使台灣人民看到了“兩岸一家親”﹐看到了中國人幫中國人的益處﹐民族意識增強了起來﹐使台獨勢力發生了分化﹐日子不好過。“連戰來了”拉近了兩岸的距離﹐使大陸人民看到了台灣人民是自己的好兄弟好姐妹﹐認識到了反台獨應該相信他們﹑依靠他們﹑寄希望于他們﹐台獨固然意味著戰爭﹐但是當他們多數人覺醒起來的時候﹐反台獨也可能不需要打仗﹐可以和平化解之。
          總之﹐“連戰來了不打仗”既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願景﹐也是兩岸和平發展的現實成效和未來兩岸的思考方向。“連戰來了”是一個歷史轉折點﹐預示著兩岸經濟必然進一步整合的大趨勢﹐預示著兩岸早晚將走向和解統一的大趨勢﹐預示著中國必將興旺發達的大趨勢。
          正確地看待連戰大陸行關係到準確地把握兩岸人民的主流意志﹐關係到審時度勢地制定和調整兩岸的政策﹐也關係到國民黨的前途與命運。連戰大陸行獲得了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華人的普遍讚譽﹐使國民黨在大陸億萬民眾的心目中“浴火重生”。連戰先生和國民黨的一小步可能帶來中國歷史的一大步。雖然連戰先生現在已經“退居二線”﹐但是他的“破冰之旅”勢所必然地對中國的歷史和台灣的何去何從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不會因他在職務上的去留而有所削弱﹐也不會因國民黨是在野黨沒有公權力而有所削弱﹐正如孫中山思想之深入人心並不因他放棄總統職位而有所削弱的道理一樣。
 

  (2007127)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