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補鞋精神宏今天
作者:谢致远  发布日期:2011-08-28 02:00:00  浏览次数:2329
分享到:

        人在世上走,難免遇上“踏破鐵鞋”的時候。在如今全球化的時代裡,工業製品日益廉宜,踏破了鞋,再買一雙便是,有誰還想到要去補鞋呢,或許在下是寥寥者之一吧!

     其實,我是在新加坡重拾這一習慣的。

     記得多年前還生活在香港的時候,手工補鞋已漸漸式微,代之而起的是機器補鞋。各大商場里,色彩鮮明的補鞋檔以及摩登補鞋師那劈劈啪啪的耍弄,有如玩魔術的補鞋表演,曾經風行一時,但畢竟華多於實、收費昂貴,也漸叫人卻步。人們寧可多花幾個錢去買雙新鞋也不願回頭光顧,這情況在眼下的澳洲也一樣。

       然而,數年前在新加坡的一次經驗讓我改變了輕易買新鞋的作風。話說有一次去到牛車水(中國城),恰是“鐵鞋踏破”時,鞋頭踢開了口,納悶間正準備買過一雙新鞋的時候,察覺到附近有兩三個補鞋檔,圍著的人還不少,有觀看的,有等候取鞋的,好不熱鬧。趨前細看之下,補鞋匠眼明手快,又是磨平,又是粘合,打掌、手搖縫線、上油拋光,不消十來分鐘就補好了一雙鞋,十元八塊有交易。一雙兩邊都黏上膠底的鞋,才收十二三元坡幣(現兌率:1澳幣兌13坡幣),可澳洲要收2530元啊!於是毫不猶豫的把鞋交給了補鞋匠。其實,當時也只是出於便利和實惠的考慮。

        後來,在住處金文泰和新加坡的其他社區,也都見到類似的補鞋檔,一般生意都不錯,補鞋匠与街坊顧客就像朋友一般,談笑風生,各得其樂。可見新加坡人至今仍然保留着修補的習慣,據親友介紹,多數新加坡人都勤儉持家,實而不華,其實這是保留住早年中國人到達南洋時那種刻苦耐勞、堅韌不拔、勤儉節約,和艱苦創業的傳統。這是華僑的傳統,也是我中華民族源流五千年立於不敗之地的精神。

        新加坡人富而不奢、貴不忘本,居安思危, 腳踏實地,值得敬佩!

     自從該次補鞋之後,筆者每次到新加坡去,都很樂意將兒、孫、媳損壞了的鞋子拿到補鞋檔去整舊翻新。

      在當今五光十色的社會裡,不少年輕人受盡父母和長輩的寵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富二代,熱衷于時尚和極盡奢華、比富鬥闊,早就不知道貧窮饑餓為何物,更不知道民族苦難是什麽樣子,應該提倡和發揚這種補鞋的精神,以提高他們對抗逆境的能力,增強他們面對沉淪的免疫力。

        環顧今日世界,曾經不可一世,東征西討,为所欲为,好為人主,驕為人師的西方各國,都因寅食卯糧、超前消費,無度揮霍,借錢打仗,落得一屁股債,喘不過氣來,可能幾代人都還不清,活像被綑綁得緊緊的陽澄湖大閘蟹一般。

        筆者從來不相信憑着印鈔票就能一次又一次地解決經濟危機,就可以發達,就可以號令天下,滾雪球再大總有破滅的時候。1949年前,國民黨政府濫發 “關金”,“金圓卷”,害得民不聊生,多少人 家破人亡,最后他們也敗走台灣的歷史,應該重溫,不可忘記。

        筆者更相信開源節流、發奮圖強可以致富。對於債臺高築如喜馬拉雅山的西方各國來說,今天重拾補鞋的精神,放软身段,虛心向新加坡人民學習如何积累,如何增值,也許更具現實意義,或不失為解決他們債務危機的一劑苦口良藥。


上一篇:花园里的遗木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