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走过悉尼大桥
作者:刘放  发布日期:2010-01-15 02:00:00  浏览次数:2890
分享到:
 2007年 
今年3月18日,是悉尼大桥建成通车七十五周年纪念日。悉尼市政府决定举办一个特殊的纪念活动,在这一天禁止车辆在大桥通行,开放给人们步行过桥。
    中国有句老话说:大姑娘坐轿头一次。其实对许多悉尼人来说,走路过悉尼桥也是头一回。在悉尼住了十几年,也算是老悉尼了,但问我有无在悉尼大桥走过?回答是没有。不光是我,就是那些在悉尼土生土长的老澳洲,相信也不是人人都在悉尼桥上走过。悉尼桥是座大铁桥,上层是汽车通道,下层通火车,交通繁忙,车辆川流不息,日车流量超过两百万部。平日大家都是开车匆匆而过,哪里会想到徒步过桥?难得有如许机会,我就决定带孩子们走路过大桥。
    过桥是要预先登记的。当局考虑到太多人想要过桥,所以必须有周密的安排准备,把人流错开,避免过分挤拥而发生意外。现在是网络时代,因此过桥登记工作就在网上进行。登记后,指挥部就在网上通知你的过桥时间。几十万人的活动,居然也安排得妥妥贴贴,有条不紊。
    悉尼大桥象一道长虹横跨悉尼海湾,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通体钢铁结构,全长1149米,海面到桥高58·5米。中间没有桥墩,是世界上单拱跨度最大的一座铁桥,也是悉尼的一座地标。她与悉尼歌剧院已成为悉尼的象征。甚至,也成了澳大利亚的象征。就象巴黎的艾菲尔铁塔那样,人们看到她就想起法国想起巴黎。
    这样一座大桥,就是对现代人类来说也不是个容易的工程。此桥从怀胎到出世共花了一百多年。1857年即绘出了首张图纸,1924年破土动工,1932年3月19日才正式竣工通车。共有一千四百多工人历时七年才建成。其中有十六个工人在建桥工程中殉职。大桥全部用钢量为五万多吨,铆钉六百多万个,花岗石近两万立方米。就是上一层油漆,一组工人也要数年才能完成,需油近三万公升。因为面积太大,据说要不停地油漆,油漆完后面,前面又该油漆了。如此循环往复,永远没有停工的时候。如果谁拿到这笔油漆生意,那就一辈子的工作都有了。
    我们的过桥时间安排在下午一点。按规定,过桥的人们都要先乘火车到北岸(火车未停开),然后从北岸向南岸走。几十万人过桥,真不是简单的事。但澳洲人表现出特有的冷静,大家都遵规守矩,自觉守时,相当理性。人们都在指定的地方自动排成队,隋着人流慢慢上桥头。没有挤拥,没有喧哗,更没有发生争吵打斗。人们一个个热情洋溢,看到的是一张张灿烂如春风的笑脸。这就是澳洲人,他们永远那么快乐那么亲切那么从容不迫。
    成千上万的人一起过大桥,这种感觉就象百万雄师过大江。走上大桥,抬头看见那些巨型的钢梁铁架,人就显得很渺小。但这些庞然大物正是“渺小”的人类创造的。从早期人类在小溪流上架的一根独木,或放的几个跳石,到现代这样的大铁桥,人类跨越了千万年历史。
    昔日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其实登上悉尼桥也会有同样的感慨。从桥栏上望出去,悉尼海湾尽收眼底,悉尼歌剧院真的象几片贝壳摆放在海边。桥下白帆点点,细细的海浪在太阳下闪着银光。悉尼市区那些高楼,看起来竟如孩子们玩的积木。昂首挺胸,跨着大步,将万倾波涛踩在脚下,把千年历史甩在身后,壮哉快哉。
    过桥的人流中,当然是年青人居多。他们脸上画着油彩,手拉着手唱着跳着。也有刚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年轻的母亲推着童车与他(她)一起过桥。也有些是耄耋老人。其中一个八十多岁的老者举着一块大牌,上面写着:“1932――2007,我过了两次桥!”他向大家介绍说,75年前大桥通车典礼时,他也走过了悉尼桥,那时他是个七岁的孩子。看他高兴的样子,仍象个小孩。有句哲语说,一个人一生不能过同一条河。这样看来,一个人一生要走过同一座悉尼桥也不容易呢。七十五年才轮一次,这老人八十多岁,才过了两次。
    这次过桥,每人都发给一顶布质的遮阳帽,当作纪念。几十万人,就是几十万顶帽子。帽子上印有悉尼大桥图案,并写着“1932――2007”字样。再细看,则印着MAKE IN CHINA。又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真是无远弗届!这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不知是谁揽到了。恭喜发财。
错过了这一天的人们也不用担心,悉尼大桥有一个旅游项目,交点费用就可作大桥游,还可以爬上大桥拱顶,饱览悉尼风光。只是没有了那种千军万马过大桥的气势。再等下一次,可能又是七十五年。悉尼大桥,七十五年后见!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