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中华文化忧思录(9)
作者:汪应果  发布日期:2011-11-25 02:00:00  浏览次数:2764
分享到:
系列文化杂文
九、创造力的衰竭是中华文化切肤之痛
 
        我在前面发表的一组文章里,主要谈的是当前紧迫的文化挑战的严峻形势,而在下面的一组文章里,我将以我本人亲身经历的一些人和事为例,来寻根索源,探索造成我们文化衰落的深层次的问题和原因,目的并不意在暴露谴责,而是套用鲁迅的话“以期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按照汤因比的观点,文明的挑战和应战都是由这个民族中的精英来完成的。这虽然跟“唯物主义史观”有所不同,但并不矛盾。因为马克思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毕竟,所有历史的质变点,的的确确是由杰出的个人来完成的。这说明,一个民族必须高度爱护本民族出现的天才和能者,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其核心就是保护民族的创造力。如果一个民族的创造力衰竭了,这就意味着这个文明的寿命也快要终结了。
       中国现在面临的恰恰是创造力的衰竭。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临终前曾向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就是这个问题,他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钱学森的“临终关怀”恰恰点中了中华文化的命门。
        创造力的枯竭,最直接最显见的后果,就是造成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后继乏力,它使我们难以完成经济向更高层面的转型.而更深远的后果则是文化的消亡.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创造力的衰亡呢?人们不是常说,中华民族是个聪明的民族吗?难道中华民族就不能出现天才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还是从我切身的经历中举几个事例吧。我上中学的时候,跟我同桌的是一位数学奇才。他的命运很能说明问题。我本想把他的姓名公布于众,但为了尊重他本人的意见,决定在下面的叙述中,一律把至今还健在的人们姓名统统隐去。毕竟这位同学的姓名对大家并不重要,   人们也许有兴趣的,是他居然跟一位世界数学大师华罗庚有关联,而且还差点让这位大师栽了一个大跟斗。
       我记得,我的这位同学在初中一年级,就已经自学完了大学的高等数学,从此,我们的数学课就成为数学老师受他考问的考场和炼狱。他的不幸在于他的父亲是国民党的军官,在他出生之前,他父亲就把他的母亲抛弃,只带着姨太太随国民党军队溃退到了舟山群岛.在一次战斗中,他被解放军捕获,由于试图逃跑,被“就地正法”。于是从此,我的同学就因为从未见面的父亲缘故,被打上了“反革命子女”的“胎记”。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时,他的数学物理成绩都是一百分,但由于出身“极坏”不予录取。那时我的中学校长是已故的学者武静安先生,此人惜才如命,看到此时已成了孤儿的我的同学,孤苦伶仃,没有去处,就决定破例录用他,于是他就在母校开始了他的数学老师的生涯。在此期间,他写了三篇数学论文,寄给了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正是著名的华罗庚先生。华罗庚见到论文后大为惊讶,旋即发函给我的母校,立调我的同学入数学所工作。然而不幸的是,“反右”开始了。我的同学因其出身首当其冲成为“极右分子”,武静安老校长也因其重用“反革命子女”“极右分子”被打成了“右派”,这一来就牵出了华罗庚。
       今天的人们只知道五七年“反右”时华罗庚由于周恩来总理的保护,有意识派他去欧洲考察因而逃过一劫这桩事情,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有可能被戴上“右派”帽子的个中原因,居然有一条就是跟我的这位同学有关。
       我的同学就此被发配劳改农场。然而他的本性就是对数学有着难以割舍的执着,为此闹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来.“文革”期间有一次,红卫兵“破四旧”,抄来了许多书.他们本能地觉得这些书就跟“地富反坏右”一样,于是统统集中到了劳改农场,堆放到了场长办公室,其中有一本是美国著名数学大师的经典著作。我的这位同学是个高度近视,仅仅是在场长叫去办公室谈话的一瞬间,居然就让他盯上了这本书。为了得到它,他天才的大脑几乎用尽了电影上看来的八路军坑蒙拐骗鬼子的伎俩,其中的故事能让人笑破肚皮,总之最后书被他“偷”到了手。然而在那个年代那个特定的环境里,他是不可能公开阅读的。他只有把那本书藏在野地一个树洞里,每次上工时,他都要闹肚子,然后就躲在树洞旁大便,就手拿出那本书扯下几页,借大便之机阅读,即使被人发现了,也以为是在看手纸,看完就搽了屁股。他就用这个方法硬把那部书用屁股从头到尾“啃”完了。最后这株大树四周全是他的大便,以至外人都难以插足,从而保护了这一数学圣地。
       “文革”结束后,他被落实了政策,到一所职业学校教数学。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凭借自己的博识强记,给那位美国著名数学教授写信,信中一方面感谢这部书给自己的教益,一方面也指出了书中十几处错误。那位教授见信后十分讶异,对方名不见经传,不知是何方神圣?于是立马回信,尊称我的同学为“教授”。这封信我后来是见到了.信中说,这部书已在美国许多大学的研究生院里作为权威教材使用了二十余年,从没有人指出过这些错误,今日方得高人指点,不胜感激.信里同时发出邀请,请我同学赴美出席国际数学年会.然而我这位同学既无科研经费也无从单位请学术假的可能,只能作罢.直到这时候,对方方才知道我同学是个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不由来信发出感叹,说,中国连普通的中职教师都能达到数学大师的水平,可见中国人的数学素质之高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这就是我的同学的故事。他如今已老,几乎完全失明,成了残废。他是个普通人,但在他身上,有着世界上所有天才的共性,这就是对求知与创造有着飞蛾扑火般的狂热,只是在他这里,是通过怪诞、反讽、黑色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折射出我们社会遏杀天才的扭曲性质。这就是他的故事的典型意义。
       前几天,我同我大学时代的另一位同学通话,她在当时我们班上也是极有才华的人,但一辈子也庸庸碌碌地度过了。她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了一句很有概括力的话,她说,“我一生分成两大段:前半生始终是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做错一件事,最怕在政治上犯错误。我这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连累到我的孩子。等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不仅要为我自己的职称、级别、房子、评比、科研经费等等等等,还要为我的孩子、甚至孙子们的上学、工作、进哪个班、去哪个单位等等等等无穷无尽的生活琐事去挤,去拼,不是我爱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你不去争,不去要,就要被别人无情地挤出局。为了不让人推出去,我就得卷入无休无止的人事纷争,我活得累极了……前半生的主题词是‘怕’,后半生的主题词是‘挤’。现在退下来了,但老了,没有用了。”
       一个我中学同学一生的故事,一句我大学同学对一生所作的概括,极准确地反映了大陆整整一代人的生存状态。创造力就这样泯灭了。什么原因?一曰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对人的尊严的肆意践踏和对人的才华的高度蔑视;二曰社会制度设计的缺乏理性和高度扭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这一代就这样被牺牲了。那么下一代呢?更没有指望了,因为第三个原因就是极其恶劣的教育制度。在我的眼里,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不属于世界上最坏的,那也跟最坏的差不到哪里去,这只能在另外的文章里再细说了。
       鲁迅在《论天才与土壤》里说: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中国不是没有天才呀,是因为没有天才的泥土!
 
载《同路人》杂志第264期

上一篇:吃饱撑着


评论专区

作者2014-11-20发表
对1234的退出,我个人以为大可不必,先生时有深刻之见,本人受益匪浅,但有时与其他人争论时言语偏激一点,这可以理解,无需迁怒网管,他们也有难言之隐。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对于民族的兴衰都有一份不容推辞的责任,我想这也正是先生积极献言的爱国爱民族的心结所致。但中国的事很复杂,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以往历史上许多争论都因各执一词容不得对方而导致历史的分裂,这些惨痛的教训我们后人真的要记取。我希望先生仍然积极参与讨论,大家都以理性的精神对待不同的观点,取对方之长补己方之短,岂不更好?先生意下如何?
12342014-11-20发表
我想了想,怎麼是我和這裡告別呢?我不走,就在這裡扎下去了。我的正義事業還沒有完成。我把別的網搞完了,怎麼可以讓這個網站繼續下去呢?我要讓中共看到,徹底封掉這個網。那時 我們大家一起告別澳華文學網。
进生2014-11-20发表
谢先生写下这些文字,极好。为什么不能设想在不太远的将来,有人就凭这几段文字,能将它拍成电影呢?这类事件如恒河沙数。 我在学校读书时,有位老讲师,南京人,当年被专人押送到青海劳改20年,七十年代查档案,仅有一张小字条,铅笔写的,说此人思想反动。再没有其他可以说明把他押送青海劳改的原因了。他在劳改之余,坚持学术研究,终因有才回南京后进了航院的力学教研室。见到过他给系里老师上课,因为知道他的遭遇,坐在后面跟听的同学肯定也是感概万千。他真是一口到地的南京话,皮肤黑黑,不像。但肯定是这个社会的精心营造出的人生。至于谈到”土壤“得下决心更换土壤,里面全是白蚁,还谈什么平地建高楼新厦?
12342014-11-20发表
一點說明-----本人道別之后沒有再發帖,同名同姓之帖乃文友的搞惡之舉,本人以前對波波打情罵俏本無他意,不想其感煩擾,歉疚之至.本人之退出乃因跟帖屢屢被刪而意氣欄柵,與所有文友的立塲觀點無關, 向汪先生道別
作者2014-11-20发表
对1234的退出,我个人以为大可不必,先生时有深刻之见,本人受益匪浅,但有时与其他人争论时言语偏激一点,这可以理解,无需迁怒网管,他们也有难言之隐。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对于民族的兴衰都有一份不容推辞的责任,我想这也正是先生积极献言的爱国爱民族的心结所致。但中国的事很复杂,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以往历史上许多争论都因各执一词容不得对方而导致历史的分裂,这些惨痛的教训我们后人真的要记取。我希望先生仍然积极参与讨论,大家都以理性的精神对待不同的观点,取对方之长补己方之短,岂不更好?先生意下如何?
安红2014-11-20发表
深刻——他如今已老,几乎完全失明,成了残废。他是个普通人,但在他身上,有着世界上所有天才的共性,这就是对求知与创造有着飞蛾扑火般的狂热,只是在他这里,是通过怪诞、反讽、黑色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折射出我们社会遏杀天才的扭曲性质。
12342014-11-20发表
中國的天才全入黨了,不入黨的沒有一個是天才
读者**2014-11-20发表
汪先生高风亮节,1234该被感化了,只要像汪先生所讲本着一颗对民族兴亡的责任心和爱国爱民之心,无论到哪个网站都会受到尊敬和欢迎,1234您说呢?
12342014-11-20发表
一點說明-----本人道別之后沒有再發帖,同名同姓之帖乃文友的搞惡之舉,本人以前對波波打情罵俏本無他意,不想其感煩擾,歉疚之至.本人之退出乃因跟帖屢屢被刪而意氣欄柵,與所有文友的立塲觀點無關, 向汪先生道別
12342014-11-20发表
中國的天才全入黨了,不入黨的沒有一個是天才
作者2014-11-20发表
同意“读者”的话。中华民族必须团结起来,首先就是要学会互相包容。物理学有一条“测不准定律”,数学有一条“不完备定理”,都科学地画出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因此不管何种政见,都要意识到人类作为群体的认识永远永远都不可能是完备的,更何况是个人了。我提倡澳华文学网倡导一种理性精神,一种包容心态。问题可以提得很尖软,批判可以进行得很深刻,但首先是讲道理的,也是顾全大局的。
读者**2014-11-20发表
爱国爱民不等于爱政府,在任何国家任何人不喜欢政府,仇恨政府都可以理解,因为政府的腐败和不公,在其暴政下死了多少无辜等等原因。但是将对政府的仇恨和不满迁怒到对国家和民族,这是绝大多数同族人不能接受的,几千年来因失去祖国而惨遭迫害的民族至今还在痛苦中铭记与反思,我对他们怀着深深的同情,相信不会有人糊涂到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中国的民主进步总是搞不清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这之间的关系,承认并融入先进的价值观,就像接受和学习先进的自然科学成果一样,但是中国与所有国家之间仍然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在意识形态激励冲突的当今社会很容易出现极端的两极,这种极端也让民主派带上卖国的色彩。虽然这样的民主派是极少数,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和代表性极强,因为他们是最激烈的一些人,也因为这样民主进步受到一部分群众的怀疑。汪先生所说以往中国历史上的争论都因各执一词而分裂,原因不在于起因和动机,只因为那些争论或运动发展到后来越来越扭曲和极端化,最终导致分裂,也使中国的政治进步一直徘徊不前。我不同意持不同意见者退出争论,任何人都有发声的权利,但是争论应该向着客观理性的方向发展,如果争论纵容偏执和极端,那么我情愿退出争论。
爆料2014-11-20发表
唉!“中国不是没有天才呀,是因为没有天才的泥土!”
作者2014-11-20发表
同意“读者”的话。中华民族必须团结起来,首先就是要学会互相包容。物理学有一条“测不准定律”,数学有一条“不完备定理”,都科学地画出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因此不管何种政见,都要意识到人类作为群体的认识永远永远都不可能是完备的,更何况是个人了。我提倡澳华文学网倡导一种理性精神,一种包容心态。问题可以提得很尖软,批判可以进行得很深刻,但首先是讲道理的,也是顾全大局的。
作者2014-11-20发表
谢谢进生鼓励。
读者**2014-11-20发表
汪先生高风亮节,1234该被感化了,只要像汪先生所讲本着一颗对民族兴亡的责任心和爱国爱民之心,无论到哪个网站都会受到尊敬和欢迎,1234您说呢?
读者**2014-11-20发表
爱国爱民不等于爱政府,在任何国家任何人不喜欢政府,仇恨政府都可以理解,因为政府的腐败和不公,在其暴政下死了多少无辜等等原因。但是将对政府的仇恨和不满迁怒到对国家和民族,这是绝大多数同族人不能接受的,几千年来因失去祖国而惨遭迫害的民族至今还在痛苦中铭记与反思,我对他们怀着深深的同情,相信不会有人糊涂到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中国的民主进步总是搞不清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这之间的关系,承认并融入先进的价值观,就像接受和学习先进的自然科学成果一样,但是中国与所有国家之间仍然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在意识形态激励冲突的当今社会很容易出现极端的两极,这种极端也让民主派带上卖国的色彩。虽然这样的民主派是极少数,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和代表性极强,因为他们是最激烈的一些人,也因为这样民主进步受到一部分群众的怀疑。汪先生所说以往中国历史上的争论都因各执一词而分裂,原因不在于起因和动机,只因为那些争论或运动发展到后来越来越扭曲和极端化,最终导致分裂,也使中国的政治进步一直徘徊不前。我不同意持不同意见者退出争论,任何人都有发声的权利,但是争论应该向着客观理性的方向发展,如果争论纵容偏执和极端,那么我情愿退出争论。
作者2014-11-20发表
谢谢进生鼓励。
安红2014-11-20发表
深刻——他如今已老,几乎完全失明,成了残废。他是个普通人,但在他身上,有着世界上所有天才的共性,这就是对求知与创造有着飞蛾扑火般的狂热,只是在他这里,是通过怪诞、反讽、黑色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折射出我们社会遏杀天才的扭曲性质。
爆料2014-11-20发表
唉!“中国不是没有天才呀,是因为没有天才的泥土!”
进生2014-11-20发表
谢先生写下这些文字,极好。为什么不能设想在不太远的将来,有人就凭这几段文字,能将它拍成电影呢?这类事件如恒河沙数。 我在学校读书时,有位老讲师,南京人,当年被专人押送到青海劳改20年,七十年代查档案,仅有一张小字条,铅笔写的,说此人思想反动。再没有其他可以说明把他押送青海劳改的原因了。他在劳改之余,坚持学术研究,终因有才回南京后进了航院的力学教研室。见到过他给系里老师上课,因为知道他的遭遇,坐在后面跟听的同学肯定也是感概万千。他真是一口到地的南京话,皮肤黑黑,不像。但肯定是这个社会的精心营造出的人生。至于谈到”土壤“得下决心更换土壤,里面全是白蚁,还谈什么平地建高楼新厦?
12342014-11-20发表
告別澳華網, 告別文友小啟----------在下綠于田地會長 支持和關心澳華文學網的倡議, 并在作協發給會員的通訊中獲悉網址而時常到本網瀏濫及發表文學作品, 更積極發表各種正面,尖銳, 幽默 搞笑的跟帖, 時至今日, 本人發表政治性的跟帖, 全部以史實咨料列出, 其中大部份在國內網絡如人民曰報網新華雅虎等網站獲得, 只是對政府一詞有時改作中共或北京------因為這是澳洲之故 然而, 以上的跟帖有些很快被冊掉------其中 越是明顯支持澳洲民主理念和尖銳批評中國政府的跟貼被冊得越快, 要知道, 跟貼的主文是歪曲歷史亊實, 肆意偽造史料, 對中國政府 肉麻捧迊拍馬而極具爭議性(如虛假中國抗曰戰爭, 韓戰歷史及罔顧高壓手段剝奪自已人民的基本權利罔顧貧窮, 失學及 醫療而發展核武, 航天等等), 由此看出, 本網奉行的是歡迊對中國政府歌功頌德而不歡迎客觀批評的政治立埸, 有鑒于此, 本人從此告別澳華網, 一如早些時候已經預料有此一天------微笑地告別, 天空依然晴朗, 世界無限美好, 愿中國人民早日有言論自由------文友們, 再見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