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业余爱好室内装修,并偶尔关注房地产,所以最近颇研究了一些中国的别墅啦,公寓啦等等大小房子的室内装修与装饰,说实话, 好看的太少, 而恐怖的太多。这里便是一些直截了当的批评, 如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 欢迎切磋指正。
一批:鸡零狗碎,杂乱无章。
如果你住在一个三房两厅的公寓里,充其量不超过一百五十平方米的使用面积,每个房间的天花板均有两到三层,各种灯光--顶灯壁灯地灯檯灯十几甚至几十盏,外加一两面牆的颜色与其他牆还不一样,饭厅本来就不大,还有一个峰廻路转的小酒吧,客厅明明与饭厅连着,却用两个颜色两种材料的地板生生割裂,你会有什么感觉?反正我一点也不觉得豪华,只觉得像一个村姑戴了满脑袋花,俗不可耐,令人视觉上感觉上都奇累无比。
有一些别墅样板,因为相对来说地方比较大,所以地板竟然不是平面的,要分好几层,有的地方搭地台,有的地方挖地坑,总之不把人绊倒不甘休。还有的地上居然铺了沙子,搞个人工沙滩,上面再罩上透明玻璃,内装灯光,放上书桌,美其名曰:“海韵书房”。有人明明从来不出海,却摆着一艘巨大的帆船模型,总之,乱七八糟不伦不类到极点。
我想,房子大了,正应当好好享受大的空间,可惜国人非得把空间填得鸡零狗碎,满满当当才有安全感,基本上还是小房子格局的延续与扩展,而不是真正的大屋豪宅。
二批:电视机+主题牆
以前我们笑话中国出产的双人床单为“四菜一汤”,也就是中间一朵大花,外加四角四朵小花。虽然花色品种不同,但这设计模式几乎永恆。
如今的“四菜一汤”一成不变之模式,又运用到家装设计上来了,让人不由得感慨,想像力真贫乏啊。现在的客厅设计,百分之九十是电视机后面衬一面主题牆,也就是刷成不同颜色的,或贴了不同牆纸的牆。以电视为中心,这本是见仁见智,(我虽不看电视,但不反对别人看电视)但千篇一律到所有客厅都以一台电视为中心,就让人忍无可忍了。特别是那些标榜新古典主义,怀旧风格的也这么干,更让人怒而拍桉。
三批:床背后的假牆
有中国特色的家装风格,喜欢把傢俱沿牆根摆设,而且喜欢搞“三突出”那一套。本来床就是床,睡觉的地方,这么简单的东西,居然也能搞複杂了。现在中国最时髦的“创意”是,在床头背后,加一面假牆,或是立一面巨大的板子,刷成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加上顶上射灯,牆上壁灯,也就是说,床的背后也要有面“主题牆”,以便突出这张床。可是这东西怎么看怎么像舞台佈景,灯光也像舞台灯光,有的甚至还是五彩的,矫揉造作,使不大的空间更加逼蛰。
四批:廉价的床+混乱的床上
虽然把床突出起来了,但令人难为情的是,突出的这张床却太过廉价。本来用宜家(IKEA)的傢俱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要知道宜家是便宜简便实用的象徵,用宜家来体现豪华,令人啼笑皆非。总之,看着让人觉得舒服大方简单的床还真不多。
床已如此,床上用品就更让人难受了:灯红酒绿,乱七八糟。我不是说,床上不能用颜色,颜色浓重的床上用品有的也很好看,是一种波西米亚风格或者複杂奢华风格的体现,但是,如果你不能把握颜色的协调和搭配,那还是用纯白一色得了,至少具有干净简洁之美,永不过时,永不出错,多省事。
五批:不伦不类的卫生间
除去少数超大别墅,中国的公寓房子一般卫生间并不大,就算有一些房子的卫生间比较大,也被杂乱无章的设计搞得小里小气的。而这些“小气”卫生间,还顶着“豪华装修”的名字,看了让人真正难过。
中国人的所谓“豪华”,大概是以五星酒店为参照物,可是五星酒店不是家,而且,真正的五星酒店装修很简单漂亮,绝不是这些装修样板所示范的那样,这些是设计师脑袋里想像的酒店而已,连三星都到不了。
中国的卫生间装修喜欢在牆上东按一个环,西按一个环,用来吊毛巾刷牙杯手纸等等,还搞得人手一环,而且每个东西上面再来一盏射灯,结果可想而知。我不明白,一个柜子一盏顶灯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得搞得如此零碎?如果毛巾多,干脆搞一排梯子得了,顶天立地,也大方气派。纽约时装设计师Donna Karan的纽约公寓卫生间就是这么设计的,巨型的大理石浴室里有一架大木梯,用来挂铺天盖地的毛巾,除此之外,别无装饰。
六批:华而不实的厨房
做中餐其实是不适合用敞开式厨房的,因为油烟可以飘到任何角落,污染其他傢俱。这一点几乎是共识,大家心里都明白。但是,咱们装修偏偏喜欢效法西方人,搞个漂漂亮亮的开放厨房,然后再在某个阴暗角落里弄个丑陋的小厨房。漂亮的敞开式厨房是给人看的,真正用来干活的,却是那个“见不得光”的小厨房,因为没人能天天吃西餐。
这种装修简直是自己煽自己大嘴巴,一句话,脑子进水了。这现象可不只在中国有,在澳洲也有。有人真的弃家中那个open大厨房不用,而在洗衣房里做饭炒菜。匪夷所思吧?
七批:没有洗衣房
豪华的别墅,豪华的公寓,室内装修图片一路展览过来,客厅,饭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甚至玄关,都有专门交代,惟独没有一样:洗衣房。既没有晾衣服的地方,也没有洗衣机干衣机。不由得你纳闷:中国人民难道不洗衣服吗?
八批:八国联军,不伦不类
公寓房子一般太小,而且千篇一律,还顾不上“风格”一词。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的看法,人家每个样板都有“风格”形容,比如“简约式”啦,“乡村风格”啦,“金粉世家”啦,名词多着呢。只是在我看来,“简约式”一点也不简,像个大杂烩。“乡村风格”搬到徐家汇的二十六层高楼上,你说怎么样?“金粉世家”顾名思义都可以想像得到,自然是到处金光闪闪啦。
别墅的世界就不同了,这玩意儿本来就是copy西方的,自然要标榜一下它的“出处”,于是法式,英式,美式,澳式,西班牙,义大利。。。足以媲美八国联军。遗憾的是,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一般不会承认这些建筑是他们的本家风格,真正应了那种“洋泾浜”英语,中国人不懂,英国人也不明白。
而且更要命的是,现在新开发的楼盘还喜欢取洋名,“东方曼哈顿”,“金色维也纳”,让人住在里面怪难为情的,特别是要告诉别人你的地址的时候。反正我觉得还不如叫“幸福新村”,“锦绣公寓”,“美丽家园”之类理直气壮呢,至少是咱中国的东西。
九批:绣花枕头,不经推敲
现在装修用上真才实料的少,大多是“绣花枕头”,做表面工夫。这些花花绿绿,天上地下的“绣花”工夫,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更别说岁月的考验了。中国的房子折旧得太快,已使投资成为短线投机行为,但毕竟大多数人买房子是为自己住的,谁希望住三五年之后,就得重新再装修呢?
所以我觉得与其花大钱在这些鸡零狗碎的装饰上,不如花钱买真正的好材料,做最简洁的装修,这叫timeless elegance,用中文说,就是“永不过时的优美”,一般来说跟时髦是无缘的。
十批:封上阳台,遮住自然
家装十批之最后一批,也是我最憎恶之举,便是封上所有的阳台,把自然的阳光空气挡在门外,把房子搞成一个密封的闷罐。当然中国的大城市空气脏,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再脏的空气,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如今阳台封起来,一点室外空间都没有,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自然光线遮挡掉,全部都是室内灯光,密封空调,其压抑闷气让人难以忍受。越是高层新房子,越有这个问题,还是老房子比较舒服。
因此,大上海百分之九十九的房子,是没有自然景观的。就算那些卖高价的景观房,说不定什么时候景观就被别的房子挡住了,你放心,城市的发展规划是不跟市民商量的。房子与周围环境隔绝,所以照片拍出来,都不好看,究其原因,一是装修问题,一是光线问题,人造的环境加上人工的灯光,产生不了美感。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觉得,中国的家装一律要做减法,减减减,直到减无可减,才能让人赏心悦目。这才符合国际潮流所趋:轻装修,重装饰。也就是说,能用一个颜色,不用两个,能用自然光,不要灯光。能室外化,不要室内化。
而且在颜色运用上,越自然柔和越好,不要动不动来点“海洋陆地天空”之类的硬性主题,沙滩有沙滩的去处,博物馆有博物馆的去处,而你的家是家,是你生息的地方,不是海洋展览馆,更不是酒吧夜总会,对吗?
咱们中国人什么时候能真正欣赏懂得简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