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初探“九段綫”
作者:宋林玫  发布日期:2012-02-16 02:00:00  浏览次数:1896
分享到:
       最近,長期佔着便宜的越南,以及一直很倚仗山姆大叔的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都動作頻頻。而中國的迅猛發展,軍力、科技不斷提高。航母編隊眼看承載着中共急迫心情,將以超出人們預料的速度走向深藍世界。氣勢逼人,因此引起有關國家的疑慮也屬必然。隨着拉登被弑,世界“差佬”美國企圖減少介入麻煩的中東伊斯蘭世界。人們對於美國是否想重新把戰略重點轉回911前五個月,南海撞機時的心儀對手,一黨專政的大陸中國已頗爲肯定。其他與南海爭端有關的國家印尼、馬來西亞、文萊等看到當今地球大哥大的動向,自然為了各自利益而密切注視,隨時會出來力爭一席之地。那些與中國曾有這樣、那樣過節,至今對中國耿耿於懷的國家,諸如日本、印度甚至俄國、英國更認爲可能是撂倒對手或混水摸魚的好時機、好地方。可以預料,面對那廣闊的海域,豐富的資源,戰略位置如此的重要。一直聲稱對南中國海擁有各自主權和利益的周邊衆多國家、遠來的世界大國,在這被稱爲波斯灣第二的政經博弈舞臺,今後的矛盾鬥爭好戲連場在所難免。
       筆者對南海問題(即與東南亞國家之關係)一直沒有機會學習和探討。不是沒有認識到有關問題的重要性,或今後轉化成主要矛盾的現實可能性。只是以前既無足夠咨詢,很多問題仍未浮出水面,現在似乎適當的時機已經到來。因爲全面了解南中國海問題涉及面很大,一般性的概況又不難在網上找到,筆者只能試圖從一些關鍵問題著手,簡潔而重點呈現事情的焦點。
 
“九段綫”
 
        筆者屬於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一代。清晰記得小時候,姑姑書架上那本《中華民國地圖冊》,裏面的中國地圖與自己小學地理課本裏的中國地圖,背上被挖了一個“坑”,缺一大塊,但地圖下面還是一致的,尤其大雞肚子下面都帶一個“U”型袋,是用虛綫劃的。後來才知道,那個大“U”形袋就是所謂的“九段綫”,是“中國南海邊界綫”。
       中國古時許多朝代都曾有南海小島礁的記載,遠在九段綫出現之前的清代,南海許多島礁已標繪在朝廷權威性地圖上,倒不一定表示對那些島有行使什麽管轄權。但既然繪在權威性的大清國地圖上,説明當時朝廷已知道中國人早就在那裏活動,早就是中國與南洋甚至更遠地方貿易必經之路。因此標在地圖上肯定也是說那裏是屬於“大清的”。這些地圖包括:1724年的《清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67年《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量全圖》和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
     1,“九段綫”的產生
       自近代西方各國對中國蠶食,1885年法國吞併越南,開始對南海諸島覬覦,法國政府認爲: “19世紀初期安南嘉隆王與明命王時,均曾出征西沙,現安南既歸法國所有,則西沙群島亦當歸法國所有上世紀三十年初1930年3月,駐河內法國印支總督致法國殖民部信件,對1909年清政府宣示西沙群島主權認爲:“這種佔領僅是武力的表現,從未得到正式的承認,如果要在法律上生效,只能假設西沙群島在當時是無主地。”正值日本武力侵犯華北,法國雖然承認南沙群島其中二島“已住有中國漁民。”但仍佔領了南沙九島,製造“九小島事件”。中華民國駐法國公使於1932年9月照會法國外交部強調:“根據國際法和習慣法,擁有遠離大陸的一個島嶼的主要條件是最先的有效佔領,換言之,是國民最先在那裡定居,從而使其國家擁有這些領土。海南漁民在西沙群島定居,並建造房屋和漁船以供其需要,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指出法國染指西沙於法無據。
       民國政府為維護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早在上述事件發生前,已由中國參謀本部、內政、外交、海軍、教育等部和蒙藏委員會共同組成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專門審定了中國南海各島嶼名稱共132個,分屬東沙、西沙、南沙和團沙群島。1935年水陸地圖審查委員以上述資料會編、印制《中國南海各島嶼圖》,以此向世界説明中國在南海的管轄範圍。
        到二戰後,中國與蘇聯、印度等國有多起邊界爭議。國民政府内政部於是在1946年7月8日設立“方域司”,負責測量勘查中國疆界、處理疆界糾紛、調整勘測行政區域劃分等事宜,由復旦大學地理系教授傅角今擔任司長。成立後即首先籌畫收復南海諸島事宜,同時對南海諸島各群島名稱作調整。將“團沙群島”改名“南沙群島”、原“南沙群島”改名“中沙群島”。參照三十年代中國政府已做的工作。方域司印製了《南海諸島位置圖》,準確標出南海海域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位置。然後在其四周用一條由11根斷續綫組成的U形綫圍着,後來改為10條。其中南海9條,最南端那條標在北緯4°的曾母暗沙附近。乗下一條在臺灣與琉球群島之間的東海。此一環抱著中國南海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諸群島的U形斷續綫,就是所謂的“九段綫”。
       1947年民國政府向全世界公佈該綫,當時的國際社會並未提出異議,周邊的東南亞國家也從未提出過外交抗議,等同於默認。許多國家出版的地圖也標繪此綫,綫内同樣注明為歸屬中國之海域。
     2,“九段綫”裏的寶貝
       整個南海有350萬平方公里海平面,南北橫越約2000公里,東西縱跨約1000公里,平均水深為1212米,最深處為5559米。而屬於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管轄的,就是九段线之内總面積達21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除了今後一定會成爲海洋旅遊的熱點以外,重要的是這個巨大的海平面下是個無盡的聚寶盆。由於南海屬於熱帶海洋,有豐富的熱帶魚類及海產、珊瑚玳瑁、珍貴的高級滋補品金絲燕燕窩等。海底蘊藏着寶貴的礦產、可燃冰,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我國地質學家認為,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最好的地區,蘊藏量約200億噸,有“第二波斯灣”之稱。西沙群島、中沙群島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產地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和利用前景。 現代科學技術今後還能無限地利用南海蘊藏着的巨大潮汐能、溫差能、壓力差能等海洋動力資源。
     3,畫“九段綫”容易,保衛難
       國民政府方域司的幾個人,當時在地圖上畫上的這幾條綫,目的是宣示該海域中國人一直以來的擁有權。“九段綫”是早就有了,但中國南海衆多利益從沒因此得以保護。這當然與近百年中國長期積弱有關,清末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自此中國海軍一竭不振。民國軍閥混戰,共黨奪權,外敵入侵,何來發展海軍的機會。抗戰勝利,國民政府連一艘像樣的小軍艦都難找到,但總算例行了國家對南海的主權訴求,對“九段綫”内的部分重要島嶼進行了收復、宣示立碑、甚至派軍駐守了一些島嶼。中共奪得大陸政權後,他沒有馬上可以保衛南海的能力,也沒有像借故放棄外蒙一樣放棄南海主權,他的積極性卻主要放在出錢出人參與韓戰、越戰,把大量錢財灑到非洲、越南、阿爾巴尼亞之類的地方,把大量精力放到内鬥之中。加上當時世界普遍的認識水平,對南海的經濟價值、海底資源了解仍淺。中共領導層更不會例外,因此沒有意識到要早日籌謀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隊伍去保衛它。對於寶貴而廣大的南海海疆,除了發出過一些聲明,幾乎無所作爲,白白浪費了可以爭得南海更多利益的早期最少二十五年光陰。要不是1974年爲了幫中國盟友北越打擊其死敵(前南越海軍)對西沙的侵佔,因而派海軍前去把窩囊的南越海軍逐出西沙。若要等到一年以後北越吞掉南越,西沙群島對中國來説就連渣都沒了。這次海戰,蔣介石也故意放開臺灣海峽通道的封鎖,讓中共海軍南下,也算是老天對我中華先民在此地辛勤開發的一份公平報答吧!
       許多專家認爲不是東南亞有關國家對南海的主權聲明,而是1982年中國簽署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稱《公約》),造成了對“九段線”嚴重的衝擊。該《公約》在1970年代籌備討論協商,1982年通過。大陸1971年恢復聯合國席位,在《公約》討論過程中大陸國際法專家不多,未意識到參與的重要性,使該公約沒有體現、反映中國的特殊主權要求。從而對中國 “九段線”造成解釋上的困難和衝突,現在許多國家正在鑽這個空子。現在中國大陸沒有足夠水平的專家可以用國際法論述來支持“九段線”的南海主權訴求,又無對中國有利的地區外交政治框架會幫助解決爭端。還擔心美國偏心而不希望美國介入,又不能或沒有足夠強大的軍力來支持自己的主權觀點。所以要完全按中國意願實現南海問題解決,處境不樂觀。但是筆者懷疑,中國即使像美國一樣,認爲不符合自身利益,而至今不簽《公約》。國際上就會認爲“九段線”很有法理依據,因此一切照中國意思去辦,這種可能性也不大。
 
二,“九段綫”内凸顯的問題
 
       中國及臺灣對南海的主張主要基礎是1947年中國國民政府向全世界公佈的U型線,即“九段綫”。今天的中國、臺灣專家們在國際上難以做出無懈可擊的令人信服的主權解析,說明“九段綫”就是一條正統意義下的國界綫。
     1,中國大陸的態度
       中國人基本認爲“九段綫”就是中國的海疆邊界綫,即海上國界綫。中國在南海區域曾經擁有最令人信服的歷史性捕魚權,有充分的歷史傳統疆界依據。“九段綫”是具有半個世紀之久的疆界證據,其在國際上圖、文資料早已公認或沿用。
       但要知道,與其他南海周邊國家單方面的主張一樣,在歷史文獻中,包括古地圖,尋找年代久遠時在南海的活動痕跡,僅可以豐富歷史陳述的内容,而實際意義不大。如果是一條國界綫,則綫内應該具有完全的主權。不過在民國政府畫“九段綫”之前,越南、菲律賓、世界很多國家也有在南海捕魚、航行。而現在這裏是海域可以自由行,天上可以自由飛。有些地方人家可以捕魚,你反而捕不得,石油、天然氣任人採,稍一出聲還被人罵“侵犯、霸權、擴張”,大陸或臺灣都始終沒有趕走過他們,也沒有在爭論地區有過一口油井。有人說“這是暫時的,等我們強了馬上就趕!”問題是這僅僅是一種“説法”,在國際交往中不會有任何現實意義。
       大陸有學者認爲:“中國在“九段綫”內的權利從本質上説是一種優先權。具體表現在生物資源的養護利用、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的建造和管理,海上科學研究、警察執法權、軍事使用以及航道劃定和部分水域的污染控制等方面”。並且“…在這片水域中國享有的優先權是其他一些國家所不能比擬的”。這些構想法律根據又何在? “九段綫”内其他南海國家能否提出同樣的要求呢?
又有學者認為,對南海“九段綫”內的整個海域提出主張,僅是要求綫內的島嶼主權及其周圍或附近的海域。但“周圍或附近海域”的提法,有學者也認為“無明確定義,很難理解其法律含意”。
       我們已注意到,現在中國大陸對該綫的説法是“傳統海上邊界綫”,這種主張變成僅是擁有綫內島嶼、環礁(包括水下淺灘?),不清楚是否擁有該綫所圈圍的全部水域。如不是“全部水域”則與一些比較客觀學者的“島嶼歸屬綫”的認知比較類同了。
     2,臺灣的態度
       1993年發布《南海政策綱領》,對“九段綫”內的水域給予了“歷史性水域”的地位。並明確“歷史性水域”就是擁有“所有的權利和利益”。臺灣學者對此有不同看法,有學者支持。也有學者持謹慎態度,認為在國際法上 “歷史性水域”主張難以成立。臺灣學者孫寬銘教授認為,這條1947年國民政府地圖展示的“九段綫”,定為“歷史性水域”證據不足,概念模糊,不能與法律準則相符合。臺灣官方立場在1998年《領海與毗連區法》中已把 “歷史性水域”的條文刪除,似乎也已面向現實。
      3, 重疊問題
       1982年的《公約》給世界每個沿海國劃出鄰近本國海岸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邊界的權利。中國的“九段綫” 主張的海洋邊界於是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等國宣布的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邊界形成了面積巨大的重疊區域,與印度尼西亞自稱擁有的納土納群島東部海區也重疊。
       無論是北京還是臺北從來都沒有對“九斷線”做出正式詳細的官方解釋。筆者認爲是北京、臺灣都還沒有看準確該怎麽解析合適。近年不少國際評論指出:不清楚中國大陸和臺灣對“九段綫”內的海底、海洋水體和水下地形地貌是否主張全部擁有,或僅擁有線內的島嶼和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的某些管轄區域。倘若是前者,即擁有整個海域的所有權,則無疑大陸和臺灣都會感到高興,但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等早已在距離自己海岸200海裏的中國“九段綫”內的水域,開採油氣、進行海洋捕撈作業。他們不會放棄線內的利益,不會認同、不可能接受大陸或臺灣的立場。
 
三,國際上對“九段綫”的態度
 
       1,曾經做出有利解讀
       有關二戰後美英對西沙、南沙群島的處理意見,加拿大國際管理改革中心研究員基米·哈拉在《冷戰的亞太邊境:三藩市體系分裂領土》一書中,披露了他在美國國家檔案館和馬里蘭派克學院檔案管理處等地,查閱到的由美國國務院準備的,與南海“九段綫”有關,準備二戰後訂立和約用的幾個草案。
       1、美國國務院於1943年5月25日草擬的T-324檔,目的是為領土小組委員會的檢查作準備,就戰後菲律賓對南沙群島的聲稱作了聲明,上書:“南威島與其他群島(新南群島)”,“……肯定是在1898年12月10日劃定的菲律賓界限之外。”
       2、1944年12月定稿,專門為西沙群島準備的CAC-308文件“西沙群島”中,在審議當時的爭議國——法國與中國的衝突時,明確地承認中國的觀點在歷史的合法性上佔優勢。
       但在1951年《三藩市對日和約》的最後草擬階段,美英應法國的要求,在沒有中國大陸和臺灣代表的情況下,作出一系列錯誤處理。使二戰前中國與兩個殖民勢力——日本(日本未對西沙群島提出過正式主權訴求但二戰時侵佔全部南海)與法國之間的爭議,轉變成二戰後中國與新獨立的東南亞鄰國之間的爭議。但是這些歷史記載的過程也為今後中國爭囘有關的權利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2,越南的實際行動
        越南這個國家,中國人都有一定了解,他堅持所謂共產主義,近期的國會選舉則敢採用最讓中共為難的一人一票方式。他不時與中共稱兄道弟,卻又曾與中國大陸拳腳相見,似有咬牙切齒之恨!他在南海使勁採油,從不理會“兄長”的臉色,在具體談判中也表現出一定的現實性。我們看看1977年越南發表關於建立它的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聲明,他沒有主張北部灣全是它的。它意識到堅持“歷史性水域”不現實,就放棄了1887年清朝和法國確定的108°3′13〃E子午線做畫界基準,與中國劃出了北部灣的海洋邊界。中國在談判中是拒絕承認越南北部灣“歷史性水域”和它的“領土自然延伸理論”的。劃界主要根據海岸綫地理學狀況,海岸構形,相關海域、兩國海岸綫的長度以及某些島嶼的效力等因素。中越這一海洋邊界是中國與沿海鄰國第一條海洋邊界,它的劃定與當前國際海洋劃界的理論與實踐基本一致。中國今後在其他海域劃定海洋邊界將參照此例。兩國不久將啟動北部灣以南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邊界劃定談判,屆時“九段綫”不可避免會擺在桌面。如果北部灣不可以作為越南的“歷史性水域”,那麼佔南海大約80%面積的“九段綫”範圍是“歷史性水域”嗎?我們不知“傳統海洋邊界綫”與“歷史性水域”是否概念一樣。中國大陸政府在談判中是否會與過去一樣作出人們意料不到的行爲,人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從以上看,在時間並不利中國,國際法論述欠佳、海域邊界重疊,周邊衝突壓力日增態勢下,無論是大陸或臺灣認爲“九段綫”就是“海上國界”看來已非無懈可擊,已難以堅持。
 
四,解決南海問題的初步展望
 
      1情況複雜不易解決但也不要太悲觀
        由於民族的進步和覺醒,由於南海豐富的資源,由於南海海域戰略重要性。除南海周邊國家極爲需要和珍惜南海利益外,又有許多大國介入虎視眈眈,誰都不會在南海問題上隨便讓步。再加上這個號稱“世界第二波斯灣”的海域邊界的確重重疊疊,歷史複雜,因此解決南海問題絕不會容易。
       但我們也要看到由於人類文明的進步,世界各民族之間矛盾的解決趨向於和平談判。即使越南的態度也必須理智地按國際慣例,我們又有2002年11月4日,中國和東盟各國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有關各方承諾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而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各方承諾保持自我克制,不採取使爭議復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和平與穩定的行動,包括不在現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他自然構造上採取居住的行動,並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各方之間的分歧。”。我們對前景並非全然朦朧不清,因此我們有理由對南海問題最終解決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2,關鍵要劃界
隨著經濟全球化形勢的發展,現在南海各國都意識到,任何國家和地區離開與其他國家交流和合作,就無法發展本國經濟。海洋邊界爭端不僅涉及有關國家政治利益,而且涉及重大經濟利益如果領土主權和管轄海域范圍都不清楚,不進行海洋劃界,任何相關的合作無從談起。因此,早日劃出南海的國際海洋邊界有利于沿海各國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利于經濟的共同發展和繁榮。
       從國際法來説,任何國家單方面主張的海洋邊界都無法律效力。一條國際海洋邊界的劃定,通常來自兩種辦法:一是當事國之間直接談判簽署協議,二是經國際法院或其他國際法庭判決。
       當前世界海洋劃界趨勢是,不同的區域之間毫無區別地以一條單一海洋邊界的形式劃出。單一海洋邊界的概念由于它簡單、確切和方便,在技術上便于操作。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74條和83條條文的精神,對公平劃出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邊界是各國共同認可的,相信會是南海周邊國家劃界的最佳選擇。
       中國是政治和經濟大國,臺灣是很發達的地方。他們對南海領土以及海洋邊界劃定爭端的解決立場會很關鍵,引人注目。隨著不斷加大的海洋劃界訴求,必然遲早會遇到南海周邊有關國家對“九段綫”法律地位的挑戰。這個重要問題是回避不了的。客觀公正地説,“九段綫”是國界綫已不現實,根據現代國際海洋法,“九段綫”在劃界中看來也不可能用作基礎,各有關國家已不可能讓中國在“九段綫”內享有優先權。想從根本上解決複雜的劃界,需要大陸及臺灣從戰略的高度重新認識和妥善處理,或許這樣更有利於各自的經濟發展和建設。
      3,軍力要加強但不能靠軍事解決
        中國歷代政府此前從沒有一支足以保衛南海的軍事力量,喪失了幾十年的大好時間和可能的機會。中國要在“九段綫”廣闊海域行使像在大陸或近海那樣的充分主權已基本不可行,“九段綫”内利益將被分享。
時至今日要解決問題就必須面對比過去嚴峻棘手得多的困難。使用比較簡單的辦法例如軍事強佔、驅趕、掌握制海制空權,以此奪回全部利益,今後已難以運用。即使以後中國軍力世界第一,擁有多個航母編隊亦非一切迎刃而解!航母今後基本只能保護已有利益,威懾、打擊來犯之敵,在充分有利條件下(有理、有利、有節)奪回個別重大島礁或有機會。如企圖以強大軍力全面奪回“九段綫”内所有群島海域,必會引起重大紛爭,牽連甚廣,已不划算。



评论专区

进生2014-11-20发表
感谢作者此文。
进生2014-11-20发表
感谢作者此文。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