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戏里戏外皆精彩,众生相里木瓜香
作者:梦凌  发布日期:2012-02-18 02:00:00  浏览次数:2037
分享到:

 

        ──泰国梦凌微型小说集《戏里戏外》摇曳多姿的叙事技巧

                    

 【中国】  姚朝文

 

【摘要】泰国梦凌的微型小说集《戏里戏外》,展示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摇曳多姿的叙事技巧,标题醒目而又用意深远,情节曲折、藏头露尾,在叙事的艺术性探索方面耽精竭虑、匠心独运,情节三重的转折、想象力的极限展示,富有创意的构思,人物命运的扑朔迷离,是作者高妙而得心应手的代表作。擅长采用反差艺术手法来构造情节并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心理的转变与外在因素的铺垫,用笔简约细致而老练圆熟。作者在叙述中隐去关键性细节,直到结局时分,叙事不温不火,分寸感拿捏甚当。作者创作出许多珠玉琳琅的珍品佳作,是泰国微型小说界在迈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的新收获,也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界增添了新风华。

    【关键词】梦凌;《戏里戏外》;叙事技巧

中国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了泰国《中华日报》副刊主笔梦凌女士的微型小说集《戏里戏外》,集子里展示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摇曳多姿的叙事技巧,倾尽了作者的才华与心血,也留给中、泰两国读者与评论界诸多遐思和想象!

    我从1996年赴曼谷参加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至今,收到的国内外微型小说专辑逾百近千。常常苦于无暇阅读完毕而答应作家文友写出评论的文字却难以如数兑现而欠下诸多的文字债。虽然身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兼学术部主任委员、虽然忝列中国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我毕竟在大学里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为主业,只能在授课和研究之余拣起来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小说评论和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在内的文学创作。尽管如此,近十一年里,先后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中的《文学研究泛文化现象批判》、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教育规划项目、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项目、佛山市社科十五规划第一批重大项目等,这些被国家、教育部、省、市立项的研究课题均与微型小说创作和研究没有直接关系。这也是我出版了《华文微篇小说学原理与创作》之后,继续发表了百篇小说评论却没有出版评论专辑和微型小说作品集的客观原因。但是,我对华文世界的微型小说创作的关注和喜爱却丝毫未减损。这不?就像读文学经典课本那样认真地逐字逐篇读罢泰国《中华日报》副刊主笔梦凌女士的微型小说集《戏里戏外》,激起我关于小说魅力的诸多感想。

    微型小说集《戏里戏外》收有64篇精短作品。作品里也表现出作者唯美感伤的艺术笔调。与此同时,梦凌的许多微型小说标题醒目而又用意深远,情节曲折、藏头露尾,在叙事的艺术性探索方面耽精竭虑、匠心独运。例如,《保姆》构思新颖精巧,超凡脱俗、出人意料。县长千金大学即将毕业,为了获得研究论题的实际经验、积累论文写作素材而乔装哑巴给一位企业家做家庭女佣。企业家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个秘密,既解除了疑心,又感受到意外的收获。这实在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机会,白送到手的天鹅和接近县长的意外机缘。凡此种种,表现出作者广泛涉猎微型小说创作题材的可贵努力。

    《小蜜蜂》细波微澜,曲影反照,一波三折、意味隽永。《好人》的反差结尾颇富意味。《韩老师的无奈》表现出无权无势而空有才学的知识分子以谋生的世故压倒知识的理性,现实生存实利驱逐了理想的人格尊严和是非的本相。这些作品值得反复回味,令人深长思之。《选择》将人性的力量写得自然而贴切。《小郭的心》采用开放式结尾。《戏里戏外》情节的三重转折、想象力的极限展示,富有创意的构思,人物命运的扑朔迷离。读后,才令人明白为什么作者将本篇小说的标题确定为整部小说集的书名。这的确是作者高妙而得心应手的代表作。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作者喜欢采用反差艺术手法来构造小说情节并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早在1996年,笔者在二十年前撰写的硕士论文基础上,发表了《微篇小说反差艺术规律论》将这一现象界定为:“所谓微篇小说的反差艺术现象是指微篇小说在叙事中展现出的前后情境在发展向度与趋势上的翻转或思想意绪、情感心理、色调氛围在表现程度上的落差。”[1] 1999年,笔者又对微篇小说反差艺术现象的本质和审美特征做出延伸:

 

在艺术构思领域,它着力于诱导读者误入常态的思路,令读者预先猜想作者将如同自己所料想、所理解的那样来安排人物的境遇,来建构文本的情境或场面。而作者,在完成了对读者的的这种诱导之后,再以新颖独到、出人意料的奇特构思超越被诱导的读者,从而造成“出乎意料之外,入乎情理之中”的效果。“出乎意料”需要作者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别具匠心;“入乎情理”则使这种艺术上的创造与探险最终向现实生活的大地回归,使得瑰奇变幻的艺术世界与人类生存的真实世界相通相应、相似相谐。而要做到这两点,又要仰仗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深切而独特的感受与深刻而别致的艺术领悟,这种感受与领悟又得借助于创作主体超常的聪慧才智与对艺术创新的执着追求。[2]

 

在本小说集里,采用反差艺术手段来构设情节的篇章至少有《好人》、《坐禅》、《生意人》、《自投罗网》、《别墅女主人》、《灯蛾》、《阿王和阿黄》、《家》、《红色玫瑰花》、《雨中的花儿》等篇。其中,《别墅女主人》里的我既想抢走女友的男友,又想贪图那美男子丰厚的家产。没曾想自己白白为他献身而他才是个将女友财色双手的高手。作者采用日本新星一《走钢丝》那样的双重反差手法[3],分析人性的弱点准确入微,针砭社会犀利深刻,寓意深道精警,结局又十分自然。《红色玫瑰花》里的小男孩利用女大学生罗兰嗜花如命又特别富有同情心的弱点,骗走她手头的红玫瑰花转身去卖钱。作者用平静而客观的语气不紧不慢地写来,表面上不动声色而褒贬态度尽在其中。这种利用怜悯和馈赠品卖钱的行径与中国大陆互联网视频节目里曝光的中国商业红十字基金会“副会长”郭美美奢侈挥霍慈善义捐品一样令人失望、痛心。《雨中的花儿》采用多人称视角来交叉叙述某一结局,设置了一个个迷团诱发读者欲知究竟的好奇心,也便于最终揭示谜底,还营造出特有的沉重感。《整容》也同样采用了多人称、多层次叙述带来的迷宫效应。《我的朋友》写的是我准备去看望老同学林芳,到她家门口恰恰听到两口子吵架要离婚。林芳的小女儿哭哭啼啼地赶回家向父母诉说邻居家因父母离婚蓉蓉将被送到孤儿院。林芳夫妇因前车之鉴而回心转意。作者在结尾采用了类似苏联小说家杜姆·巴泽《影子》里描绘同类题材的结尾时采用的相同话语:“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挺快活的,一路上我是这样想的。”当然,杜姆·巴泽《影子》写的是一位男性去看望20年未见的老同学,老同学不在家而他的一儿一女在家里做游戏,扮演父母吵架、打架的情态惟妙惟肖。“我”在阻止并告戒他们再也不要出现如此凶恶的行径之后,转身离开老同学的家时,用上面的话结束了全文。《我的朋友》里,小女儿角色对情节的转折具有关键的意义,结尾也充满了反语意味。《风筝》里以医院一老一少的病人对健康生命的执着向往,感动了一心想轻生的我转变心态:“妈妈,我现在就想回家。”心理的转变与外在因素的铺垫,用笔简约、细致而有老练、圆熟。

    当然,反差艺术表现手段可以有多种具体的表现方式,今昔对比,就是小说家们屡试不爽、卓有成效的一种手段。《选举》以大学法科二年级学生的眼光来讲述他如何支持父亲参加县城的政治选举。三年前的第一次选举中,父亲的对手采用贿选的方式胜出,“父亲把所有的标语,拉票的木板毁掉、撕掉,并发誓永远退出政坛”。而这一次,父亲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和教训,在投票前一天的晚上,不是像对手那样挨家挨户送钱,而是挨家挨户送信,信的内容是“谁需要我们帮忙的请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快地解决。”选举结果出来了,父亲胜出了,因为他是真正为民众服务的。先前曾经被金钱收买的民众也看透了贿选者上台后加倍地贪污,只想“捞回来”而不是为选民服务,因而选择“再也不想被收买”。父亲从失败中重新崛起,作者在叙述中隐去关键性细节,直到结局时分,叙事不温不火,分寸感拿捏甚当。一般而言,写政治选举并不容易把握含蓄的度。《选举》却是曲影反照、含蓄蕴藉、寓意深刻、主旨突出。同样手法熟练的《家》,写洋行停车管理员陈志想搬入豪华洋房居住的理想被现实的窘境所浇灭。因主题不够深广开阔,艺术含量就轩轾立判。

作者也采用悬念艺术手段来增强表现力。“设置悬念,虽然在长、中、短小说中成为常用的模式,是情节化小说的宠儿,但在微篇小说中它更是备受青睐,尽显其英雄本色……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推动读者进入作品中的情节,进而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同忧戚。”[4]笔者在《华文微篇小说学原理与创作》一书里上述对“微篇小说的悬念艺术手段”的表述当然不是未卜先知地为《戏里戏外》而写,却与梦凌的创作实践比较吻合。如她的《赌注》、《最后一把剑》、《珍贵的东西》、《保姆》、《路灯》、《布鲁上将》等篇什,《秘密》揭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故弄玄虚,都有设置悬念的匠心。《结》的前五个片断渐次推演出两个家庭共有一个男人的困境,尤为可圈可点的是篇末采用两则新闻简讯来交代骇人听闻的惨状:

(本京报道):凌晨四时,于ХХ区ХХ路ХХ巷发生纵火案件,发现两具尸体。意料死者是一对夫妇,可能是殉情,详细内幕,有待调查。

(又讯)在纵火现场,发现另一断脚妇人,及一位昏迷中的男孩,据悉,该名夫人来自中国,为死者之发妻。

 

这个结局比之中国大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篇相似题材的微型小说来说,有了深化。在80年代的那里,妻子烧掉自己亲手创办而交给丈夫打理的发廊,倒退回当初的破屋,伺候烧伤在床变成植物人的丈夫,返回没有小三、夫妻恩爱的创业初始状态。两篇作品的情节设计可谓各有千秋。本篇更显惨烈悲壮,而中国大陆的相近题材小说更有回味余地。

    悬念手法也可以反向操作。凌梦在《油漆匠》里一下笔就写油漆匠的妻子叮嘱他出门“不要跟顾客吵架,我们还是安分守己的好”。雇主对他盛情相待、请他共同吃中午餐,他坚持只吃自带的饭盒。作家在结尾才抖出预设好的“包袱”,原来雇主是个瞎子,漆好房子是为了接来几个认领的孤儿。而油漆工也是残疾人,只有右手臂!作品交待至此,等于在读者面前划下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此时无声胜有声,“泛欧亨利式结尾”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5]。同样的手法在《死囚》里,铺设出三段推进的情节,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悬念手法还可以表现为悬疑。《最后一把剑》写的是铸剑的传统手艺绝传的悲剧。铸好的最后一把宝剑,竟成了让铁匠师傅断子绝孙的剑,寓意深刻。读罢令人产生的悬想是:为什么儿子素威不学家传铁匠工艺却爱上宝剑?深夜带剑骑摩托出门有何必要?儿子是死于生意上的仇家?那也未必在深夜的荒野里行凶;若高价出售,亦可在其超市进行。为何不是订制绝命剑又来报凶信的林风杀老铁匠呢?《亲戚》里的陈平为执行母亲遗嘱,不远万里来到泰国住在大哥家。嫂子和侄子侄女却不肯容留这唐山来的“骨肉”。直到陈平住不下去了,谜底才浮出水面,原来陈平是来送黄金、手镯、项链和美元的。通篇采用了悬念加反差的复合表现手段,成效显著。

劝谕、针砭社会时事,表现法不容情的题材有《小郭的心》、《灾害》、《县长打官司》、《真的好想你》、《都市夜归人》、《五十士丁》。《小郭的心》写推销员小郭疑心自己常年在外而妻子在家会不会红杏出墙?于是借电视剧《包青天》试探。妻子回娘家前留给他的字条,带给他深深的思考。作品妙在结尾的开放式叙述,否则,不论是何种结果都将退化为故事而不再是小说。《坐禅》里女儿问计于母亲:“丈夫有外遇该怎么办?”信佛参禅的母亲劝其隐忍。但得知是自己的老头子在外粘花惹草的时候立马取出短枪要“杀死这对奸夫淫妇”!作者写《夜归男人》时反串性别,以男性心理入手,反弹琵琶,很有表现力,可谓杰作。《灾害》写红衫军、黄衫军的政治纷争波及到开金行的陈老板家,为了避免被秋后算帐,两儿一女各家都想着父亲的家产,终于出现夜贼盗金伤人事件。那么,这夜贼是外贼还是内贼呢?作品给我们留下了迷团。这是一例侦探微型小说,外贼还是内贼,引人探究。《县长打官司》写县长兢兢业业、一心为公,但妻子和妻弟却大肆假公济私、强拆强迁村民土地。县长接受村民的起诉亲自上了法庭之后,经过整夜的痛苦思考,次日决定以县政府发公文的方式,控告妻子和妻弟“用非法手段强占民地”。全文充斥着难得的政治劝谕主题,具有积极的现实针砭意义。《礼物》表现了卖花少年之间草根底层的患难真情。《都市夜归人》写太平间入殓化妆师小楚谨从母训、继承陈师傅的事业。遭受意外的车祸后,魂游地府。阎王念其一生行善,判其阳寿未到。作者劝世导善之心,拳拳可鉴!《五十士丁》见到儿时的伙伴为了五十士丁的钱而残疾,现在向我的女友“只要五十士丁”的样子,我表现出人性的自责与歉疚。《生意人》里同事调侃我穿从地摊上买来的衣服却自己到地摊上倒卖衣服赚差价。《抉择》表现李汉源见到待产的妻子,决心改掉花心想法,而妻子秀兰也佯装不知,让丈夫深受感动的故事。《真的好想你》展现的是法、理、情三者在特定时空下的冲突。淳朴的乡村姑娘翠姑以唱《真的好想你》获大奖。因救了一位落难的男人并与之成婚。待她怀孕时,警察逮捕了丈夫,原来丈夫是贪污犯。可丈夫表示真心爱她。于是,她在孩子满月那天抱着婴儿到村口又唱起《真的好想你》,“歌声凄婉,颤动人心”。这篇小说情有所思,意有所寄,凄美动人,饱含着丰富的人生感受。

《丰盛的晚餐》表现的是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处的宋杰处长顶住新上司宋差吃野生熊掌的要求,不曾想新所长的晚宴上公然请大家吃熊掌。他气愤地去教训提供“熊掌”的林有才科长,才知道林科长玩了“猫狗换熊掌”的手段糊弄了新所长。这篇小说如果由笔者来写,将设计为另外的结局。譬如,我被新所长降职,现场报警,上告新所长猎杀野生动物的行径;因吃了所长晚宴的野生动物肉又无胆量上报,只好同流合污……小说采用现在这样一种“讨巧蒙混过关”的权变办法只能是过渡、权宜之计,终究不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最终办法。

情节构设落入窠臼但人物心理表现细致动人而语言也凄美动人的篇章有《网友》,小说蜕变为好人好事的篇章有《中彩》、《博命》、《旅游记》。《长发女郎》故事似不新鲜,但结尾的转折具有欧·亨利式结尾那样惊奇颖悟之妙。《灯蛾》写我和一位情意缱绻的瓜子脸女子赴约,正想越轨,恰恰听到隔壁一位负心男子狠心抛弃情人的相互对话。于是“我心头一惊,而坐在我对面的那张瓜子脸呢,充满疑问地注视着我”。多亏这最后一笔,否则通篇仅仅是叙事散文而非小说了。作者此处的反差手法颇娴熟。而终篇的“今夜,月亮分外的惨白”更有弦外之音、缕缕余响。其它如表现同性恋题材的作品《人间地狱》,表现穿越题材和变形世相的《脸》等篇章。

    当然,在作品次序的编排上,全书前两篇《名人》、《成名作家》平淡粗略。《天谴》的结尾多亏中了奖,否则不类小说。《应征》的喜剧结尾给读者感觉好一些,但揭示人性的深度上有局限。然后渐次进入精彩的华章,最末一篇《爆炸疑案》虽笔法老道而略乏神采。

梦凌在自序里夫子自道:“微型小说的特点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写好一篇微型作品真不容易,可是持着对整个国家、社会和人性的观察和了解,还有对写作的执着,我想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让更多的读者们理解社会,了解人性的一面。在每一次动笔时我把自己融入故事的角色里面,扮演着导演、作者的身份,来描述整个故事。”[6]通观全集,作者不仅达成了她的誓言,而且创作出许多珠玉琳琅的珍品佳作。这是泰国微型小说界在迈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的新收获,也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界增添了新风华。

 

注 释:

[1] 姚朝文:《论微篇小说反差艺术规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第41页。

[2] 姚朝文:《微篇小说反差艺术的本质与审美特征》,《佛山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第48页。

[3] 姚朝文著《华文微篇小说学原理与创作》,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3月版,第26页。

[4] 姚朝文著《华文微篇小说学原理与创作》,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3月版,第67页。

[5] 姚朝文:《当代小小说诗学范型管窥》,《百花园》1997年第3期,第61页。

[6] [泰国]梦凌著:《戏里戏外》自序,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2011820日初稿,

2012116日二稿,

                                         201226日定稿(龙年元宵节

 

 作者简介:姚朝文,博士,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日本国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外籍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佛山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通讯评委,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都市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文学研究泛文化现象批判》(三联书店2008年)、《华文微篇小说学原理与创作》(中国文联2002年)、《文艺逻辑学》(远方出版社2004年)、《思想创新之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佛山陶瓷文化》(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文学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文学引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美学原理》(花城出版社2001年)等11部,代表性论文有《黄飞鸿功夫电影海外传播路线与文化影响力分析》(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2010-7)、《中国高等教育的三大症结》(美国纽约《中外论坛》2010-1)。发表文艺论文和文学作品各90余篇,小说《上诉》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人参与皮大衣》获《中国作家》2007年度中篇小说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广东省、天津市科学研究基金7项。获国际、省、市成果奖10项。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