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爱孩子?害孩子
作者:安红  发布日期:2012-02-22 02:00:00  浏览次数:2632
分享到:
——读华坨《儿子是怎样育成的》有感
 
         天底下少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十月怀胎 一朝分娩,和着血,和着泪,和着迎接一个新生命的欣喜,捧着这团娇嫩的鲜活,我们在兴奋快乐与忐忑不安之中,初为人父母。据说疼痛分为十级,产痛,则是人类最高级别的第十级痛楚。母亲看到了孩子,可以把一切痛楚孤凄都抛闪开,完全忽略不计;父亲看到了孩子,尤其是有后为大的儿子,甭管表面上是否承认,私下里是否腹诽,完全可以长叹一声,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任务起码完成一半了!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的事情,而教育孩子,则大为不同。
       华坨自幼的家学渊源,青少时期的人生阅历,天之骄子的综合能力,曾为人师的体验视野,敢于且勇于实践理想以及天性里的桀骜不逊,都通过他有意识,有步骤,有设计,有目的,有创意地融会贯通在了金栋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让我从家庭生活的侧面重新认识了一个文友,也让我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体贴入微,心思缜密,有血有肉的父亲。二十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华坨把他的儿子“炼”就成为善于学习,颇有人缘,喜爱运动,兴趣广泛,心理承受能力强,适应社会尤其是移民社会的能力超强的金鳌玉栋之才,让人振奋且羡慕!     
       儿女是天赐的礼物,扣除遗传基因变异的百分比数目,不知道是否可以这么说:这世上多的是糊涂的爹娘,愚蠢的父母,少有不聪明的孩子,不成材的子女。因为衡量成才与否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的。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荧囊映雪,为的是一生都可以享有的那份生活外加心灵的平安吉祥。古人说:学而优则仕。因此凿壁偷光,为的是一世都可以拥有的那份旅途并着仕途平步青云的永恒光亮。曾几何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变成了震耳发聩的“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让象牙塔里走出来的莘莘学子彻底发懵;就在去年,“我爸是李刚!”成为了另类钱权交易时髦拜金道德沦丧社会新动向的爆炸回响。
       唉,如今这世道,再也不是白居易仅仅凭借一首诗就能居长安易的年代了,更何况,我们还有我们移民的后代,别管你是第八代第九代的“猪笼”之后,还是初来乍到的投资移民新宠,在金发碧眼的丛林里,依旧逃不脱不折不扣的“二等公民”待遇!     
       洋洋洒洒的十六章读下来,一直提着的那颗心终于可以放下——金栋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逐步能够理解华坨为父亲的一片苦心。也许不是完全理解,也许还要假以时日,等到他某一天荣升为父亲……作为曾经的被教育者,相信他只有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油然而生的那份上天赋予的责任感,再加上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应该可以把这样一种以中为主,适当融合;中西合璧,相互借鉴的教育模式演绎和延展下去。
        我的疑惑是: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像华坨那样。倘若在育儿的路上,某一个环节或某几个环节曾经断掉,引发孩子的反弹,反抗,反复无常甚至出现某种精神异样的状况,即使用父爱母慈亲情感动等超强的粘合剂修补过也无济于事,又该如何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关于补习。四十大千老留学生的子女,几乎没有过度补习过,如今基本都大学毕业,顺利踏入主流社会。而我身边的新生代里面,甚至有未满三岁尚要使用奶瓶就被父母送去补习英语的;一个孩子同时上两家甚至三家补习学校的课程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没有人征求过孩子的意见,没有人问询过孩子的意愿,“我为你好”,“我是你妈”,“我不会害你”成了最冠冕堂皇的爱语;没钱的考OC,读精英,有钱的考私校奖学金,成为前行的目标;将来学牙医,做医生,当律师,搞金融,不考到九十某分誓不罢休!于是离家出走的有,向隅自闭的有,考上大学辍学不读的有,周游世界不再回家的有,一路补习上了大学但生活自理能力奇差的有……
我们到底是在爱孩子,还是在害孩子呢?
       教育是推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社会进步的基础建立在公民的素质和修养上,而教育则是增强素质提高修养的唯一途径。
       来自中国大陆的我,深知国内基础教育的弱势——没有被培养出学习热情以及好奇心被扼杀的孩子;一味追求升学率却鲜有专业热情的教师;靠一纸青春文凭就能混吃永生饭的教授;满心都是爱自以为很懂教育的家长;高高在上一言堂看不见世界格局人间变化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日益高涨的全民趋“金”若鹜的社会道德水准……
        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在爱孩子,还是害孩子呢?



评论专区

yin2014-11-20发表
握个手,在水一方;抱一个,读者二心。
杨学芳2014-11-20发表
爱和害大概是个很抽象的情感概念,小小寰球,或许在某座教堂的顶端,爱与恨的钟声响的比较透彻和美。但在我们的历史河流里,一茬茬聪明的孩子幻化成了一拨拨糊涂的父母。读懂她,亦或还是要从破解这片土地的文化密码开始。
安红2014-11-20发表
读了怡红的身边故事感触颇深,敢情这世界上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作为母亲永远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找到自我?你先生觉得快乐就好!
还是孩子2014-11-20发表
我一直都是个好孩子,听爸爸妈妈的话,补习,高考,找工,自立,从事金融工作,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就没有补习,进入普通中学,也考上了悉尼大学,现在也从事金融工作,收入和我差不多。读了文章我想,如果我将来有孩子,我不会送他(她)去补习,我会让他(她)像澳洲的孩子一样自由成长!我这么一说,爸爸妈妈不愿意了,他们说你懂什么,你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生活到底是什么?岁数大,胡子长,吃的盐多就意味着掌握了真理吗?
党代表2014-11-20发表
中国人关心的只是可以用数字衡量的东西,比如,大人关赚了多少钱,孩子考了多少分;那些不能用数字衡量的东西中国人都不关心,比如,快乐。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中国人是给别人活的,自己快乐不快乐的不重要,反正别人也看不出来,可是你没有钱或者是考试考后面了,就太丢人了。
不装孙子2014-11-20发表
一个脑袋扛在两只肩膀,其实谁也不比谁更灵光;一抔黄土隔着两处阴阳,快乐幸福各有各的理想。要是别人觉得你很快乐,可是你一生都活得不快乐,那才是无言以对的悲伤。
安红2014-11-20发表
这里问好安妮!能否请安妮解释一下新西兰的某族杀婴案?
也是读者2014-11-20发表
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要等孩子长大了说了算。可惜的是,长大了说了算的时候,为时已晚。
二娘2014-11-20发表
回老子:无为而治——其辞难知,其实易行。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瞻足万物,动合无形。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二娘愚钝,恐累世不能通其学也。
在水一方2014-11-20发表
整齐划一,泯灭天性,我也觉得微笑到最后的表演着实可怕。还有前不久如丧考仳的哭号,国外的报道可能会比国内更多吧。
黃平2014-11-20发表
中國政府投入教育的經費,比不上中等甚至落后國家,多么可悲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爆料:无奈得很,身边往来者,尽是补习人!上四年级的女儿也开始补习,好在她非常喜欢挑战,愿意去并快乐着。我与女儿约法三章:她喜欢的游泳弹琴画画中文钢鼓读书跳舞等业余活动照旧,一项都不减少;每晚九点睡觉的时间一点儿不许拖延;自己把时间安排好,提高效率,一旦不喜欢,觉得勉为其难,就不补习了。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杨学芳:擅改——“在人类历史的河流里,一茬茬聪明的孩子幻化成了一拨拨糊涂的父母。究其原因,也许还要从破解地球的文化密码开始。”从无神到有神,打破一个精神樊笼,又进入了另一个樊笼。痛苦着,也快乐着。
无恙2014-11-20发表
十二年前去福建某地,惊见好友的几位年轻朋友笑谈什么,听不懂闽南话的我求助“翻译”,才知道其中一位英俊潇洒的收到了心仪姑娘的求爱信,先请朋友念读,然后请朋友代回信,朋友在开他玩笑:我代替你去约会好不好。我当场支了几招,英俊潇洒听了说谢谢,然后笑曰,我不识字。震惊之余,朋友解释:也不是一个字都不认识,他认识“男女”,厕所不会走错;认识“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生意的合同都是用大写标识的;认识并会写自己的名字,保证将来结婚请柬上的新郎的名字不会写错!我晕了......
安然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读者一:某种前提下,父母的期望值与孩子的成材率是成反比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因为作为孩子,目标定得不切实际太高时,满腔的热望会转变为彻底的失望的。近日国内又有一十七岁的少年砍死生母且一点都不后悔......
卓然2014-11-20发表
回南太井蛙:孩子是最难教育的,父母是最难当的。做父母是人终其一生应该学习的课程。享受制造过程快乐之余——也就是刚刚拿到职业执照的最初快乐阶段,并不能保证制造业的昌盛繁华永久。从教育意义上而言,国人的父母总是觉得一日为父母就真的终生是父母了。
旅长2014-11-20发表
报告二星司令:首长好!为大家服务!首长辛苦了!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走,每个人总要自己长大,在自己的天涯开出自己的心花!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也是读者:看过一幅漫画,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心形,五边形...等各种形态,通过“教育”之后都变成了——正方形。
无恙2014-11-20发表
对不住,漏了不装孙子,写得好!无言以对的悲伤,谱写满脸皱纹的乐章,怀着虚妄的幻象,走入地球的心脏。悲怆,悲怆,听夜莺在浅吟低唱......
bo2014-11-20发表
哈哈!还是俺好,不给地球增加负担。光杆!比丁克更节约地方/资源。
国内孩子2014-11-20发表
“骂死你是为你好,打死你是为你好!”是我的家长最爱说的话了,每次他们一说,我就无语。
无恙2014-11-20发表
十二年前去福建某地,惊见好友的几位年轻朋友笑谈什么,听不懂闽南话的我求助“翻译”,才知道其中一位英俊潇洒的收到了心仪姑娘的求爱信,先请朋友念读,然后请朋友代回信,朋友在开他玩笑:我代替你去约会好不好。我当场支了几招,英俊潇洒听了说谢谢,然后笑曰,我不识字。震惊之余,朋友解释:也不是一个字都不认识,他认识“男女”,厕所不会走错;认识“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生意的合同都是用大写标识的;认识并会写自己的名字,保证将来结婚请柬上的新郎的名字不会写错!我晕了......
2014-11-20发表
回tian:当年的一位期货客户从青海返京,儿子跟不上学校的课程,考试拉了全年级的后腿。班主任找她谈话,直言:请你到医院开具证明,证明令郎大脑痴呆,智力发育低级。请必须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全年级的老师才能按时拿到奖金!
旅长2014-11-20发表
回党代表:生而有涯,识而无涯。学会获得快乐,学会活得快乐,才是人生的一大课程,可是这一课程真正被大家忽略了。
yin2014-11-20发表
前几周,我一个同事问我中国是不是和北韩差不多,我以为她指经济,就说北韩差远了。她连连点头,却原来头天晚上她从电视里看了北韩儿童的器乐表演,幸好我没有插嘴夸奖那是他们的强项,只是耐心听她往下说,她说那些孩子个个整齐弹奏,无一走音跑调,并且咧嘴微笑一直持续到演奏结束,她说“我的天,这是我见过的最恐怖的镜头,胜过任何一部恐怖片。”
yin2014-11-20发表
玩笑归玩笑,说正经的,下回若来悉尼度假,决不让二红妹妹闲着。
无恙2014-11-20发表
同意3040。对不起,我受您启发但没经过您的允许,就用3040注册了新的email地址了。欢迎常来。
tian2014-11-20发表
同意。中国教育的问题是没有培养出孩子的学习热情以及好奇心被严重扼杀。
老子2014-11-20发表
告诉你们多少次了,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你们怎么就是不听呢?你们觉得自己是老子就可以在孩子面前为所欲为吗?错!中国只有一个老子,那就是我,宣扬无为而治的老子!
也是读者2014-11-20发表
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要等孩子长大了说了算。可惜的是,长大了说了算的时候,为时已晚。
读者一2014-11-20发表
用正向思维来理解,是家长希望孩子成龙成凤,高人一头——潜意识里人和人是分级别不平等的;用反向思维理解,是家长私心更重,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把他(她)当作是自己的理想轨迹的延续,因此上才会有大喝一声“我是你爹(娘)”定乾坤的场景屡屡出演......
安红2014-11-20发表
好久不见bo了,到哪里遊玩去了?
yin2014-11-20发表
同意芳草地,我老公小时候很想当飞行员,但按他妈妈的喜好学了medical scienc,后来在全澳知名的一家皮肤癌鉴定中心工作,但一直都不开心,几年前他改行做公共汽车司机,干了一辈子医生的老母亲差点没哭出来,见已无法逆转,出于医院情结,退了一步劝儿子道,就算喜欢开车你也该开救护车呀,我老公发驳道:“公共汽车乘客自己上下,救护车还要去抬。”当时我妈也在澳洲,我妈也是退休医生,她肯定和亲家站在一边,见无回天之力,爱面子的妈妈叫我先不要给我姨妈舅舅们说,要我以后慢慢做我老公的工作。我当时也转不过弯来,心想当年要是个公共汽车司机,我能嫁他吗。但他主意已定,说过去盲从母亲太多,失去了他的Identity。 现在见他天天工作回来都很开心的样子,我也无话可说了。
较真2014-11-20发表
哈哈,南太井蛙说的真逗——享受制造过程快乐之余,要承担长达数十年的制造后果,这麻烦可大了去了。因此,我决定建立丁克家庭,不要孩子,为国家做贡献!
庄孙子2014-11-20发表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达成的效果只与孩子的主观努力有关,与父母的出发点无关。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强调他们的付出,而一点也不给孩子选择的空间,孩子迟早会有问题出现......
美丽教主2014-11-20发表
回老财兄:老财兄总是在躲饭局,哈哈。在水一方是新识,握手就好,分寸有加;二心司令是旧交,抱一个都不能说明问题,应该再抱一个。
老庄孙子2014-11-20发表
上轨了,都上轨了。我的意思是,请各位老子不要庄孙子,更不要老庄孙子,对孩子不好。
安红2014-11-20发表
在水一方,好美的名字。金正恩,登上《时代》杂志了。
然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较真:我也曾经考虑过不要孩子,建立一个丁克家庭。因为怕把自己不好的心态和负面经历不知不觉地带给孩子。现在偶尔依旧会有缺乏耐心高声厉喝的情形出现,只是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在反复地调整。我真正想说的是,是孩子,改变了我的生活;是孩子,教会了我如何生活。我很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那份闲适和快乐。
不装孙子2014-11-20发表
一个脑袋扛在两只肩膀,其实谁也不比谁更灵光;一抔黄土隔着两处阴阳,快乐幸福各有各的理想。要是别人觉得你很快乐,可是你一生都活得不快乐,那才是无言以对的悲伤。
读者一2014-11-20发表
用正向思维来理解,是家长希望孩子成龙成凤,高人一头——潜意识里人和人是分级别不平等的;用反向思维理解,是家长私心更重,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把他(她)当作是自己的理想轨迹的延续,因此上才会有大喝一声“我是你爹(娘)”定乾坤的场景屡屡出演......
老子2014-11-20发表
我就没去过补习学校,也没考过精英中学,甚至没读过大学(我不仅没读过大学,连中庸、论语和孟子也都没读过),可我一样火了。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杨学芳:擅改——“在人类历史的河流里,一茬茬聪明的孩子幻化成了一拨拨糊涂的父母。究其原因,也许还要从破解地球的文化密码开始。”从无神到有神,打破一个精神樊笼,又进入了另一个樊笼。痛苦着,也快乐着。
老子2014-11-20发表
告诉你们多少次了,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你们怎么就是不听呢?你们觉得自己是老子就可以在孩子面前为所欲为吗?错!中国只有一个老子,那就是我,宣扬无为而治的老子!
杨学芳2014-11-20发表
爱和害大概是个很抽象的情感概念,小小寰球,或许在某座教堂的顶端,爱与恨的钟声响的比较透彻和美。但在我们的历史河流里,一茬茬聪明的孩子幻化成了一拨拨糊涂的父母。读懂她,亦或还是要从破解这片土地的文化密码开始。
yin2014-11-20发表
握个手,在水一方;抱一个,读者二心。
tian2014-11-20发表
这里最热闹,人气足,所以来这里跟大家道别:俺要去香港住些日子,祝大家继续玩,好好玩,玩的开心,俺就不跟着搅合了
旅长2014-11-20发表
报告二星司令:首长好!为大家服务!首长辛苦了!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走,每个人总要自己长大,在自己的天涯开出自己的心花!
30402014-11-20发表
出了国门才会有中西教育方式方法不同的比较,中国的家长包办过度,管制过度,钳制孩子的自由意志过度。
读者**2014-11-20发表
俺就没觉得俺给父母的生活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至于他们以前是否享受养育我的快乐,我就不知道了。总之俺们那个时候,父母管得很少,苗儿们该着大的还是长大了,该长直的也没长歪。反倒是今天各方面条件优越,社会环境积极向上,家长却怕孩子成不了才。
在水一方2014-11-20发表
整齐划一,泯灭天性,我也觉得微笑到最后的表演着实可怕。还有前不久如丧考仳的哭号,国外的报道可能会比国内更多吧。
yin2014-11-20发表
玩笑归玩笑,说正经的,下回若来悉尼度假,决不让二红妹妹闲着。
无恙2014-11-20发表
对不住,漏了不装孙子,写得好!无言以对的悲伤,谱写满脸皱纹的乐章,怀着虚妄的幻象,走入地球的心脏。悲怆,悲怆,听夜莺在浅吟低唱......
无恙2014-11-20发表
建议“还是孩子”和“国内孩子”交流一下,各取所长,各取所需。
yin2014-11-20发表
补充:我老公说有时公共汽车开到机场附近,见航班起飞降落,他都还有几乎落泪的遗憾。
党代表2014-11-20发表
中国人关心的只是可以用数字衡量的东西,比如,大人关赚了多少钱,孩子考了多少分;那些不能用数字衡量的东西中国人都不关心,比如,快乐。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中国人是给别人活的,自己快乐不快乐的不重要,反正别人也看不出来,可是你没有钱或者是考试考后面了,就太丢人了。
安红2014-11-20发表
好久不见bo了,到哪里遊玩去了?
yin2014-11-20发表
安妹妹才高手快,好话都让她讲完了,我这里只有抱拳作揖向华佗大哥表达敬意。
芳草地2014-11-20发表
看到现在的孩子的奔波于补习上课,根本没有快乐的童年,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最珍贵的是童真。无忧无虑才是童年。我女儿曾沾沾自喜的告诉我,妈妈,我没补习,现在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当老师。而朋友的孩子,一路补习下来花了几千元,现在志愿也想当老师。我只是想说,问问孩子,长大了想做啥,喜欢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才是人生的快乐。
安然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读者一:某种前提下,父母的期望值与孩子的成材率是成反比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因为作为孩子,目标定得不切实际太高时,满腔的热望会转变为彻底的失望的。近日国内又有一十七岁的少年砍死生母且一点都不后悔......
yin2014-11-20发表
前几周,我一个同事问我中国是不是和北韩差不多,我以为她指经济,就说北韩差远了。她连连点头,却原来头天晚上她从电视里看了北韩儿童的器乐表演,幸好我没有插嘴夸奖那是他们的强项,只是耐心听她往下说,她说那些孩子个个整齐弹奏,无一走音跑调,并且咧嘴微笑一直持续到演奏结束,她说“我的天,这是我见过的最恐怖的镜头,胜过任何一部恐怖片。”
二红2014-11-20发表
回yin:妹子我再问一次,有否可能搬到悉尼来住?直觉凭怡红姐的身手,没问题!
yin2014-11-20发表
同意芳草地,我老公小时候很想当飞行员,但按他妈妈的喜好学了medical scienc,后来在全澳知名的一家皮肤癌鉴定中心工作,但一直都不开心,几年前他改行做公共汽车司机,干了一辈子医生的老母亲差点没哭出来,见已无法逆转,出于医院情结,退了一步劝儿子道,就算喜欢开车你也该开救护车呀,我老公发驳道:“公共汽车乘客自己上下,救护车还要去抬。”当时我妈也在澳洲,我妈也是退休医生,她肯定和亲家站在一边,见无回天之力,爱面子的妈妈叫我先不要给我姨妈舅舅们说,要我以后慢慢做我老公的工作。我当时也转不过弯来,心想当年要是个公共汽车司机,我能嫁他吗。但他主意已定,说过去盲从母亲太多,失去了他的Identity。 现在见他天天工作回来都很开心的样子,我也无话可说了。
爆料2014-11-20发表
与二十年前相比,悉尼的补习学校从不到四十家发展到今天的超过两百家。你不补,人家都补,不补不行呀!
老财2014-11-20发表
请问怡红,为什么在水一方只是握手,读者二心就要抱一个呢?偏心!
老子2014-11-20发表
我就没去过补习学校,也没考过精英中学,甚至没读过大学(我不仅没读过大学,连中庸、论语和孟子也都没读过),可我一样火了。
老财2014-11-20发表
老子、装孙子和老庄孙子的观点都值得学习探讨
马掌2014-11-20发表
回庄孙子和老庄孙子:马掌对马就好,保护蹄子,更保护主人。看钉马掌的时候,感觉不好,很疼。但是马疼不疼?我不是庄周也不是蝴蝶我不知道!
yin2014-11-20发表
哎哟我的妈,妹妹这十几二十则跟数来宝似的,先晕S我,来悉尼混还要身手,俺、俺.....那有这般身手,俺...俺、害....pia......
较真2014-11-20发表
哈哈,南太井蛙说的真逗——享受制造过程快乐之余,要承担长达数十年的制造后果,这麻烦可大了去了。因此,我决定建立丁克家庭,不要孩子,为国家做贡献!
南太井蛙2014-11-20发表
孩子是最難教育的!乃人生一大難題! 享受制造過程快樂之余,要承擔長達數十年的制造後果,這麻煩可大了去了。
旅长2014-11-20发表
回党代表:生而有涯,识而无涯。学会获得快乐,学会活得快乐,才是人生的一大课程,可是这一课程真正被大家忽略了。
2014-11-20发表
回tian:当年的一位期货客户从青海返京,儿子跟不上学校的课程,考试拉了全年级的后腿。班主任找她谈话,直言:请你到医院开具证明,证明令郎大脑痴呆,智力发育低级。请必须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全年级的老师才能按时拿到奖金!
安红2014-11-20发表
读了怡红的身边故事感触颇深,敢情这世界上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作为母亲永远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找到自我?你先生觉得快乐就好!
无恙2014-11-20发表
建议“还是孩子”和“国内孩子”交流一下,各取所长,各取所需。
还是孩子2014-11-20发表
我一直都是个好孩子,听爸爸妈妈的话,补习,高考,找工,自立,从事金融工作,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就没有补习,进入普通中学,也考上了悉尼大学,现在也从事金融工作,收入和我差不多。读了文章我想,如果我将来有孩子,我不会送他(她)去补习,我会让他(她)像澳洲的孩子一样自由成长!我这么一说,爸爸妈妈不愿意了,他们说你懂什么,你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生活到底是什么?岁数大,胡子长,吃的盐多就意味着掌握了真理吗?
读者**2014-11-20发表
俺就没觉得俺给父母的生活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至于他们以前是否享受养育我的快乐,我就不知道了。总之俺们那个时候,父母管得很少,苗儿们该着大的还是长大了,该长直的也没长歪。反倒是今天各方面条件优越,社会环境积极向上,家长却怕孩子成不了才。
yin2014-11-20发表
安妹妹才高手快,好话都让她讲完了,我这里只有抱拳作揖向华佗大哥表达敬意。
安红2014-11-20发表
这里问好安妮!能否请安妮解释一下新西兰的某族杀婴案?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爆料:无奈得很,身边往来者,尽是补习人!上四年级的女儿也开始补习,好在她非常喜欢挑战,愿意去并快乐着。我与女儿约法三章:她喜欢的游泳弹琴画画中文钢鼓读书跳舞等业余活动照旧,一项都不减少;每晚九点睡觉的时间一点儿不许拖延;自己把时间安排好,提高效率,一旦不喜欢,觉得勉为其难,就不补习了。
安妮2014-11-20发表
还是南太说得实在,不过甘愿承担制造后果的以中国人为最。新西兰的某族那么多的杀婴案不毁灭后果就算是好的了。
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芳草地:什么叫幸福快乐?其一就是做自己真心喜欢又不烦扰他人的事。
安妮2014-11-20发表
还是南太说得实在,不过甘愿承担制造后果的以中国人为最。新西兰的某族那么多的杀婴案不毁灭后果就算是好的了。
30402014-11-20发表
出了国门才会有中西教育方式方法不同的比较,中国的家长包办过度,管制过度,钳制孩子的自由意志过度。
然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较真:我也曾经考虑过不要孩子,建立一个丁克家庭。因为怕把自己不好的心态和负面经历不知不觉地带给孩子。现在偶尔依旧会有缺乏耐心高声厉喝的情形出现,只是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在反复地调整。我真正想说的是,是孩子,改变了我的生活;是孩子,教会了我如何生活。我很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那份闲适和快乐。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也是读者:看过一幅漫画,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心形,五边形...等各种形态,通过“教育”之后都变成了——正方形。
安红2014-11-20发表
在水一方,好美的名字。金正恩,登上《时代》杂志了。
yin2014-11-20发表
哎哟我的妈,妹妹这十几二十则跟数来宝似的,先晕S我,来悉尼混还要身手,俺、俺.....那有这般身手,俺...俺、害....pia......
国内孩子2014-11-20发表
“骂死你是为你好,打死你是为你好!”是我的家长最爱说的话了,每次他们一说,我就无语。
tian2014-11-20发表
这里最热闹,人气足,所以来这里跟大家道别:俺要去香港住些日子,祝大家继续玩,好好玩,玩的开心,俺就不跟着搅合了
bo2014-11-20发表
哈哈!还是俺好,不给地球增加负担。光杆!比丁克更节约地方/资源。
芳草地2014-11-20发表
看到现在的孩子的奔波于补习上课,根本没有快乐的童年,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最珍贵的是童真。无忧无虑才是童年。我女儿曾沾沾自喜的告诉我,妈妈,我没补习,现在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当老师。而朋友的孩子,一路补习下来花了几千元,现在志愿也想当老师。我只是想说,问问孩子,长大了想做啥,喜欢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才是人生的快乐。
卓然2014-11-20发表
回南太井蛙:孩子是最难教育的,父母是最难当的。做父母是人终其一生应该学习的课程。享受制造过程快乐之余——也就是刚刚拿到职业执照的最初快乐阶段,并不能保证制造业的昌盛繁华永久。从教育意义上而言,国人的父母总是觉得一日为父母就真的终生是父母了。
无恙2014-11-20发表
同意3040。对不起,我受您启发但没经过您的允许,就用3040注册了新的email地址了。欢迎常来。
老财2014-11-20发表
请问怡红,为什么在水一方只是握手,读者二心就要抱一个呢?偏心!
美丽教主2014-11-20发表
回老财兄:老财兄总是在躲饭局,哈哈。在水一方是新识,握手就好,分寸有加;二心司令是旧交,抱一个都不能说明问题,应该再抱一个。
庄孙子2014-11-20发表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达成的效果只与孩子的主观努力有关,与父母的出发点无关。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强调他们的付出,而一点也不给孩子选择的空间,孩子迟早会有问题出现......
二娘2014-11-20发表
回老子:无为而治——其辞难知,其实易行。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瞻足万物,动合无形。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二娘愚钝,恐累世不能通其学也。
南太井蛙2014-11-20发表
孩子是最難教育的!乃人生一大難題! 享受制造過程快樂之余,要承擔長達數十年的制造後果,這麻煩可大了去了。
马掌2014-11-20发表
回庄孙子和老庄孙子:马掌对马就好,保护蹄子,更保护主人。看钉马掌的时候,感觉不好,很疼。但是马疼不疼?我不是庄周也不是蝴蝶我不知道!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