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英语及瓶子的故事(欧洲杂谈02)
作者:田地  发布日期:2012-03-04 02:00:00  浏览次数:2558
分享到:
    第一篇《去欧洲朝圣》已经锁定了我的“欧洲杂谈”的主题是批评。为什么要批评?是因为我们对欧洲的期待太高了吗?我也说不清。从海洋时代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到工业时代的英国、法国和德国,这些欧洲大国一直在影响——或领导甚至统治着这个世界,直到20世纪被美国所取代。他们曾风光过几百年呢!所以下了飞机我便开始寻找大国风范,不是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的皇宫和教堂——虽然它们或豪华、或大气,也不是各类广场上的那些英雄们的雕像——虽然他们威风凛凛,而且随处可见;我相信,大国风范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很遗憾,我没有找到。
       欧洲太小了,十几天的BUS便走了大半个欧洲。游览的第一天,导游说,我们今天从英国出发,去欧洲大陆,一天走四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法国只是路过,不下车,主要任务是游览比利时和荷兰。我们都想看看已经无边界——也就是没有边防检查站了的欧洲国家的边界是个什么样子,导游满口答应了。可是导游得给我们讲欧洲历史,比利时是怎么从荷兰分出去的。导游刚刚开了个头,就已经进了比利时了。下车,照相,再上车。导游觉得没有指点我们看边界有点失职,可是她又必须讲完比利时从荷兰分出去的这段历史,于是就叫司机替她盯着点,到荷兰边境的时候提醒她一下。然后导游又开始讲。讲着讲着,又错过了!我讲这段是什么意思呢?一是说欧洲大陆已经基本上无国界了,国家间畅通无阻;二就是说欧洲太小了,不知不觉中,就从法国穿过比利时,到了荷兰了。
        欧洲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意识到要想在当今世界获得话语权,必须联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欧盟,先是取消了国界,然后又有了欧元。可是欧盟毕竟只是个“盟”,无法变成一个国家。为什么?因为欧洲诸国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尽管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欧洲诸国的所谓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其实差不多是一样的,可他们不这么认为,而且谁也不肯放弃。我不是说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可是,总得确定一种在欧盟可以通行的语言吧?还真就没有!最让我想不通的是,现在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在学英语,大凡读过点书的都会说几句,可偏偏在欧洲不是这样的!法国人不肯讲英语我们理解,谁让他们是世仇呢!可别的国家呢?怎么也不说呢?其实欧洲语言非常接近——英语就是源于法语和德语的,而且欧洲各语言中的很多词汇是非常相似的,比如餐馆这一词,几乎都是restaurant,最多加个e什么的。所以我原以为到了欧洲只凭英语就可以闯天下了呢!没想到还是寸步难行!
        这里有一个故事。那一天我们在比利时的一个加油站停车,我们进去一看,啤酒很便宜,6欧多一点就可以买半打(大瓶的)。我们就拎了半打。结果交钱时收了我们7欧多。我们就用英语问,不是6欧多吗?你怎么收我们7欧多?没想到那人听不懂,冲着我们发愣。于是我们就指了指他刚刚打印出来的收据中的6欧,又指了指7欧,又用英语说了一遍。这回他明白了,于是朝收剧中6欧和7欧之间的一个地方指了指,我们一看,上面写着1欧。我就说,对对对!我就问你这个呢,你多收这1欧是怎么回事?他没招儿了,开始努力在他肚子里搜索着极其有限的英文,说,这1欧是empty glass!我们还是有点糊涂,不知道这empty glass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空玻璃杯?废话!玻璃杯就玻璃杯,干吗还要加上一个“空”字?再者说了,我们也没说要买empty glass呀?我们一人一瓶,嘴对嘴就喝了用不着你操心!他一看我们还是没弄明白,急了,哇啦哇啦地说了半天的法语(比利时人说法语)。这一下我们更不明白了。我太太说,算了,别和他争了。我说,不行!就算他非要给我们搭配一个空玻璃杯,可杯子在哪儿呢?我这么说着,就向他伸出手来讨杯子。我相信那时他的脑袋可能已经大了,于是不再说什么,做了个爱莫能助的手势。我们只好作罢。
       后来有一天,我们来到德国,在一个购物中心门口看到一个人用塑料口袋提来二十几个空瓶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一个大机器里面塞,每塞一个,机器就显示一下数字。我们一会儿就看明白了,敢情是个废品回收站!我们一边看一边称赞道,好主意!看看人家德国!环保意识多强!又看了一会儿,那人塞完了空瓶子,机器打印出一个纸条,那人拿着那张纸条便进了购物中心。我们于是明白了,那张纸条是可以当钱用的!
        就在这时,我们想起了比利时的empty glass。敢情这empty glass指的是空瓶子!他是让我们喝完了酒再回去退那1欧!就是说,在欧洲买饮品时,是需要额外付一笔环保费的,当你喝完了里面的东西,把空瓶子送回来的时候,也顺便取回预先交付的环保费。
        这当然是个好主意。可问题是,为什么都不讲英文呀?

上一篇:背影的魅力


评论专区

来来2014-11-20发表
在欧盟走向穷途末路的今天,是得重新审视欧洲了
浮云2014-11-20发表
据说,环保是欧洲人敛财的一种方式
楼主2014-11-20发表
bo儿“批”的对,我考察的是高速公路。关于高速公路,还真有故事,不知道还有无兴趣写
自驾游2014-11-20发表
楼主跟随团走的,那就难怪了
tian2014-11-20发表
我现在人在香港。这是我第二次来香港,和来去匆匆的第一次相比,这次要从容得多。我是从广州坐火车进入香港的,一路上,看着窗外景色的变化,感觉着大陆和香港的不同——确实不同,哪怕是乡下——很有意思。
读者**2014-11-20发表
嗯,田地是带着研究政治经济的眼光考察欧洲去的,这就没有浪漫了,所以都是批评。
读者**2014-11-20发表
澳洲适合度假。
老财2014-11-20发表
二心司令说的对,比起美国和澳洲,欧洲是应该多去几次的。事实上我们就是这么打算的。可到目前为止,欧洲我只去了这么一次。而且,按千波的说法,我们这是跑马看花,不仅挂一漏万,而且这个“一”,“挂”的也不一定是地方。但我还是要写,记录下我的第一印象。将来,还会有第二印象,甚至第三印象。也好有个比较。
bo2014-11-20发表
第三:光是卢浮宫,三天都看不完,如果好好看的话。您说您一天三个国,能看见啥涅?光考察高速公路了。嗯,还有旅游点的酒吧。嘻嘻。
老财2014-11-20发表
一泓一定是下马看花了,所以,比起老财们的跑马看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不可教”的是老财们。
楼主2014-11-20发表
谢谢安妮还关心我太太。我太太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她那时刚出来不久,中国的国际象棋也还没像今天这么厉害,好不容易得了个奖,她也是替中国高兴。这一高兴,就不管不顾了,带着那得奖的孩子就翻墙了。哈哈。想想那几个发愣的门卫,那场面一定很有趣。
读者**2014-11-20发表
澳洲适合度假。
南方人2014-11-20发表
环保费,好主意,值得提倡,推广。
末未2014-11-20发表
用中国人的视野去解密欧罗巴,或许这篇新西行记的路还很漫长。马儿你慢些走,会越看越仔细的。
党代表2014-11-20发表
回bo,卢浮宫俺是呆了整整一天的。可里面人山人海的,怎么看呀!
楼主2014-11-20发表
安妮不仅比我聪明,也比澳洲的两位作家(大陆和王晓雨)聪明,当时我们三个都在场。吼吼!
浮云2014-11-20发表
据说,环保是欧洲人敛财的一种方式
bo2014-11-20发表
首先:档代表,这不是“朝圣”,也不能叫走马观花,这是跑马观花啊!您干啥非得一次性去这么些个国家啊?欧洲还是很博大精深的,跑马观花很难看明白。赫赫。
瑞门2014-11-20发表
田地兄行文起伏有致。 我看时,要“守中守意”,不然就被伏笔绕着,见了欧洲广阔的路,开始怀疑通往罗马吗? 田地兄说欧洲小,我就想了,一会儿,就说欧洲大了------
gu2014-11-20发表
答田会长,为什么是英美话事?因为二战是他们领导打赢的,谁能打过他们,也能话事!
Bo2014-11-20发表
所以要有多点时间,令天不行明天再来。呵呵。
bo2014-11-20发表
第四:欧洲最主要的差别,我觉得是文化上的,这个光“看”,特别是盯着旅游景点“看”,是看不出来的。您得接触人。吼吼!
田地2014-11-20发表
谢瑞门兄光顾!还真是,迟早得说欧洲大。说小是没读懂。
田地2014-11-20发表
说到英语,索性再说几句,反正在机场等飞机,闲着也是闲着。昨晚和一法国朋友聊天,我问他法国经济、金融和国债的问题,他很气愤地说,其实法国(也包括欧盟)的问题不是很大,起码比英美的问题要小,可是金融界的话语权在英美人手中,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就拼命说欧盟。说着说着,就把欧盟说成大问题了,也把英美的问题说没了。我就说,不光金融界,其他各行各业也是如此,华语权都在英美手中。比如全球大学排名,排在前面的都是英美国家,然后就是英语国家,比如加拿大,澳洲。想想吧,这已经不是语言的问题了。
bo 2014-11-20发表
第五:其实欧洲不能用英语来统一,因为英语是英国的,而英国恰恰不属于欧盟,至少从货币制度上说。这五条,总而言之一句话,就算是“五批党代表”吧。哈哈。
bo2014-11-20发表
吼吼!党代表没把俺给毙了,非常仁厚。
tian2014-11-20发表
想起一个法国人不说英文的故事。很多年前,我太太陪我们十岁的儿子去法国参加国际象棋比赛(代表澳洲),有一个中国队的孩子得了个第三名,广播喊了好几遍也没人应。我太太是个热心肠。在外面找到那个中国孩子,并带着他回会场领奖。结果门卫把我太太和那个要去领奖的中国孩子拦在会场外,因为是凭票入场,而我太太和那个中国孩子的票已经在入场时被收去了。我太太解释了半天,那几个门卫愣是听不懂,坚决不放行。我太太急了,带着那孩子,就从低矮的防护栏上跳了进去。我猜那几个门卫一定看傻了,这两个中国人怎么啦?也幸亏不是阿拉伯人,是的话还不得给当恐怖份子抓起来啊。都是不会英语惹的祸。
读者2014-11-20发表
欧盟现在问题很多
田地2014-11-20发表
谢瑞门兄光顾!还真是,迟早得说欧洲大。说小是没读懂。
黃平2014-11-20发表
千波好嘢,智慧與美貌并重
安妮2014-11-20发表
还没有去欧洲,照楼主的描写欧洲也太小了。中国的一个省且转几天还转不完欧洲一会就跨国了。地域变化太快对于大国子民来说是有些不适应。
伊霓2014-11-20发表
要是欧洲都说英语了,欧洲也就不是欧洲了。
Bo2014-11-20发表
所以要有多点时间,令天不行明天再来。呵呵。
老财2014-11-20发表
二心司令真是好心肠。该批就披嘛。向千波学学。五批呢!吼吼!
老财2014-11-20发表
二心司令说的对,比起美国和澳洲,欧洲是应该多去几次的。事实上我们就是这么打算的。可到目前为止,欧洲我只去了这么一次。而且,按千波的说法,我们这是跑马看花,不仅挂一漏万,而且这个“一”,“挂”的也不一定是地方。但我还是要写,记录下我的第一印象。将来,还会有第二印象,甚至第三印象。也好有个比较。
黃平2014-11-20发表
千波好嘢,智慧與美貌并重
huang2014-11-20发表
跑马看花是典型的中国式旅游,bo儿美眉那是西方式的旅游,向Bo儿美眉学习,致敬!
读者**2014-11-20发表
嗯,田地是带着研究政治经济的眼光考察欧洲去的,这就没有浪漫了,所以都是批评。
bo2014-11-20发表
吼吼!党代表没把俺给毙了,非常仁厚。
瑞门2014-11-20发表
田地兄行文起伏有致。 我看时,要“守中守意”,不然就被伏笔绕着,见了欧洲广阔的路,开始怀疑通往罗马吗? 田地兄说欧洲小,我就想了,一会儿,就说欧洲大了------
安妮2014-11-20发表
Tian:您太太没有被抓起来吧?真替她捏一把汗。
bo 2014-11-20发表
第五:其实欧洲不能用英语来统一,因为英语是英国的,而英国恰恰不属于欧盟,至少从货币制度上说。这五条,总而言之一句话,就算是“五批党代表”吧。哈哈。
yin2014-11-20发表
一泓没有田兄心明眼亮,总觉得欧洲很完美,最起码和我到过个的所有地方相比,哪里最接近我的梦境。如今受完您的启发,还是执迷不悟。田兄该感叹“....不可教也!”
安妮2014-11-20发表
你在前面说的时候我就猜到这empty glass指的是退空瓶费了。哈,比你聪明吧。
末未2014-11-20发表
用中国人的视野去解密欧罗巴,或许这篇新西行记的路还很漫长。马儿你慢些走,会越看越仔细的。
楼主2014-11-20发表
谢谢安妮还关心我太太。我太太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她那时刚出来不久,中国的国际象棋也还没像今天这么厉害,好不容易得了个奖,她也是替中国高兴。这一高兴,就不管不顾了,带着那得奖的孩子就翻墙了。哈哈。想想那几个发愣的门卫,那场面一定很有趣。
老财2014-11-20发表
二心司令真是好心肠。该批就披嘛。向千波学学。五批呢!吼吼!
tian2014-11-20发表
想起一个法国人不说英文的故事。很多年前,我太太陪我们十岁的儿子去法国参加国际象棋比赛(代表澳洲),有一个中国队的孩子得了个第三名,广播喊了好几遍也没人应。我太太是个热心肠。在外面找到那个中国孩子,并带着他回会场领奖。结果门卫把我太太和那个要去领奖的中国孩子拦在会场外,因为是凭票入场,而我太太和那个中国孩子的票已经在入场时被收去了。我太太解释了半天,那几个门卫愣是听不懂,坚决不放行。我太太急了,带着那孩子,就从低矮的防护栏上跳了进去。我猜那几个门卫一定看傻了,这两个中国人怎么啦?也幸亏不是阿拉伯人,是的话还不得给当恐怖份子抓起来啊。都是不会英语惹的祸。
来来2014-11-20发表
在欧盟走向穷途末路的今天,是得重新审视欧洲了
老财2014-11-20发表
一泓一定是下马看花了,所以,比起老财们的跑马看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不可教”的是老财们。
楼主2014-11-20发表
安妮不仅比我聪明,也比澳洲的两位作家(大陆和王晓雨)聪明,当时我们三个都在场。吼吼!
tian2014-11-20发表
我现在人在香港。这是我第二次来香港,和来去匆匆的第一次相比,这次要从容得多。我是从广州坐火车进入香港的,一路上,看着窗外景色的变化,感觉着大陆和香港的不同——确实不同,哪怕是乡下——很有意思。
读者**2014-11-20发表
说实在的老财这趟可真见好体力,至少你是从东半球飞过去的吧?时差也够折腾一阵子,再加上一日奔波数个国家,在车上少说也有7,8小时。你说欧洲的小,大概车都是擦着边境开过去的。若说旅游,比起美国和澳洲,欧洲值得多去几次。
bo2014-11-20发表
第二:很多欧洲人对英语好比广东话人士:识听不识讲。您跟他们说英语,他们能懂,但是他们说的英语,您不懂。您就凑合着活着吧。莞尔。
bo2014-11-20发表
第四:欧洲最主要的差别,我觉得是文化上的,这个光“看”,特别是盯着旅游景点“看”,是看不出来的。您得接触人。吼吼!
南方人2014-11-20发表
环保费,好主意,值得提倡,推广。
安妮2014-11-20发表
Tian:您太太没有被抓起来吧?真替她捏一把汗。
bo2014-11-20发表
第二:很多欧洲人对英语好比广东话人士:识听不识讲。您跟他们说英语,他们能懂,但是他们说的英语,您不懂。您就凑合着活着吧。莞尔。
gu2014-11-20发表
答田会长,为什么是英美话事?因为二战是他们领导打赢的,谁能打过他们,也能话事!
安妮2014-11-20发表
还没有去欧洲,照楼主的描写欧洲也太小了。中国的一个省且转几天还转不完欧洲一会就跨国了。地域变化太快对于大国子民来说是有些不适应。
安妮2014-11-20发表
你在前面说的时候我就猜到这empty glass指的是退空瓶费了。哈,比你聪明吧。
bo2014-11-20发表
第三:光是卢浮宫,三天都看不完,如果好好看的话。您说您一天三个国,能看见啥涅?光考察高速公路了。嗯,还有旅游点的酒吧。嘻嘻。
yin2014-11-20发表
一泓没有田兄心明眼亮,总觉得欧洲很完美,最起码和我到过个的所有地方相比,哪里最接近我的梦境。如今受完您的启发,还是执迷不悟。田兄该感叹“....不可教也!”
huang2014-11-20发表
跑马看花是典型的中国式旅游,bo儿美眉那是西方式的旅游,向Bo儿美眉学习,致敬!
田地2014-11-20发表
说到英语,索性再说几句,反正在机场等飞机,闲着也是闲着。昨晚和一法国朋友聊天,我问他法国经济、金融和国债的问题,他很气愤地说,其实法国(也包括欧盟)的问题不是很大,起码比英美的问题要小,可是金融界的话语权在英美人手中,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就拼命说欧盟。说着说着,就把欧盟说成大问题了,也把英美的问题说没了。我就说,不光金融界,其他各行各业也是如此,华语权都在英美手中。比如全球大学排名,排在前面的都是英美国家,然后就是英语国家,比如加拿大,澳洲。想想吧,这已经不是语言的问题了。
读者2014-11-20发表
欧盟现在问题很多
伊霓2014-11-20发表
要是欧洲都说英语了,欧洲也就不是欧洲了。
bo2014-11-20发表
首先:档代表,这不是“朝圣”,也不能叫走马观花,这是跑马观花啊!您干啥非得一次性去这么些个国家啊?欧洲还是很博大精深的,跑马观花很难看明白。赫赫。
党代表2014-11-20发表
回bo,卢浮宫俺是呆了整整一天的。可里面人山人海的,怎么看呀!
自驾游2014-11-20发表
楼主跟随团走的,那就难怪了
楼主2014-11-20发表
bo儿“批”的对,我考察的是高速公路。关于高速公路,还真有故事,不知道还有无兴趣写
读者**2014-11-20发表
说实在的老财这趟可真见好体力,至少你是从东半球飞过去的吧?时差也够折腾一阵子,再加上一日奔波数个国家,在车上少说也有7,8小时。你说欧洲的小,大概车都是擦着边境开过去的。若说旅游,比起美国和澳洲,欧洲值得多去几次。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