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回顧評林彪元帥的一生(四)
作者:宋林玫  发布日期:2012-03-05 02:00:00  浏览次数:2181
分享到:
       西安事變解決後1937年 “七,七”瀘溝橋事變,全中國在蔣介石領導下全面抗戰。1937年8月21日紅軍宣布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115師,120師,129師,隸屬閻錫山戰區的國軍晉綏部隊 (七個軍中的一個軍)。林彪為115師師長, 是中共三個師中最強的一個。其人員、裝備等於其餘兩師的總和。由於林育英 (張浩) 是120師的政委 (劉伯承是師長),所以毛澤東曽對林彪開玩笑說:“假如林育南還在, 乾脆八路軍這三個師都由你們林家包了。”
       在討論抗日戰略的洛川會議上,毛澤東提出 “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並以此積蓄軍力,準備日後與蔣介石爭一日之長短。在林彪及彭德懷堅持下,毛同意改為:“基本的,獨立的山地游擊戰,也不放棄有條件下的運動戰。”
       1937年9月日寇分雁門關,平型關兩路進攻山西。倭酋板垣第五師團第21旅團4000多人,按板垣意圖搶攻平型關,企圖直插太原占領山西。林聶115師奉命助晉軍阻擊,林聶經慎密策劃研究,現場觀察,布置部隊埋伏在平型關山口到靈丘縣東面河南鎮之間一條狹窄溝道兩旁。9月25日晨板垣21旅團一個輜重隊及隨押部隊,趾高氣揚由東北方向進入伏擊區之內。林彪一聲令下,部隊霎時開火,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殲敵1000多,炸毀汽車100多輪,大車200多輪,繳獲大量物資,其中光戰馬就有50匹。大煞日寇銳氣,打破倭寇不可戰勝的神話,蔣介石也來電表示 “深堪嘉慰”。
     平型關一戰被認爲是 “抗日首勛” 林彪英名頓時傳遍全國,成為人們讚嘆的英豪,無敵元帥。甚至多少少女把他作為心中的偶象,夢中的情人。也使中共在人民大眾的形象大為改觀,但隨之發生了影響林彪一生的意外事故。
……
 
 
林彪 “失馬”  焉知非福
 
 
 
 
1938年3月2日晨,林彪騎著平型關繳獲的那匹大白馬——“千里雪”。還穿著日本軍人的黃呢子大衣,沒有聽從警衛人員的勸說獨自外出溜馬。不知不覺溜得起勁,闖入了閻錫山部隊的防區。在濃霧中恨透日寇的一個普通閻軍班長以為是日軍,於是下令開槍。只見那邊人馬應聲倒下,子彈從林彪前胸打入,洞穿右肺葉。林彪昏迷不醒,負了重傷。林彪是個大名鼎鼎的人,誰也不敢為他動大手術,幾天才醒了過來,盡管毛澤東想方設法醫治,由於條件所限,林彪身體還是每況愈下。毛看到林消瘦虛弱及痛苦難受的樣子,也曾流下一生中少有的淚水。中共作出決定,送林彪到蘇聯去治療及休養。在蘇聯治療過程又因為服藥過度,損害了神經,留下了一些後遺症,造成林彪終生的遺憾,也成了林彪沉沙折戟後被人用以夸大取笑和丑化的資料,真是始料不及啊。當然那些恥笑者這樣做纔是真正可恥之擧。
    林彪不能在漫長激烈的抗日戰場上一展其軍事才幹,甚為可惜。但這也可能是林福分所在,因為暫離抗日戰場上一些是非,至少不至於如彭德懷那樣,搞個 “百團大戰”,落得後來被人說這說那。又因沒捲入與國軍的磨擦,以後成為毛指派與蔣介石接觸的合適代表。林彪的命生來是為毛澤東所用的,不是用來和日本人消耗的啊! 抗日對於毛來說是他籍以積蓄力量,擴大勢力的機會,那時共黨內甚至有此一說 “喪失國土愈多愈愛國”! 最好你國民黨與日本人拼光,他老毛冷手拾個熱餑餑。如此抗日態度,現在還騙人民說是他領導抗日。所以對毛來說最好把林彪這樣的精英幹部藏起來,放個安全之處,養精蓄銳,等與蔣爭天下時,放虎下山。現在老天為毛安排了,真是老天也眷顧毛的皇帝夢啊!
    林彪受重傷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林的三年旅蘇生活似乎對林彪有所失,卻有二個意想不到的收獲。蘇聯對林彪很禮待,讓他住在莫斯科近郊一個幾百公頃的美麗寧靜大莊園裏。但林與他新婚妻子,相貌姣好,體態豐滿的米脂婆姨張梅關係卻不好。因為張性格太開朗,和大鼻子沒個遠近,與林彪不苟言笑,嚴肅的性格很不相合。加上那時的林彪時刻未忘在日寇鐵蹄下呻吟的祖國,他的志趣是讀更多的書,掌握更多軍事知識,在解救民族中有更大作為。這注定了他婚姻關係的失敗,此為一失。
但以林彪性格,刻苦讀書的習慣,他利用這段時間,很快掌握了俄文,潛心研究英、法、德、俄名軍事家著作。結合他十二年軍事作戰實踐,與吳佩孚、張作霖、蔣介石、何應欽以及日本少壯派將領等較量的經驗。就選兵、帶兵、練兵、進攻、防守、轉換等等戰略戰術問題進行總結歸納。使他在軍事理論上取得長足進展,成為中共軍事隊伍中少有的理論、實踐兼備的軍事指揮家。
    第二個意想不到的收獲是,林以他軍事上獨到的才幹,大大提高了他在國際軍事界中的聲譽。林彪1938年冬到蘇聯,1939年春德國拿下丹麥、挪威轉而攻打法國。英法是聯盟,所以二次大戰一觸即發。面對德軍攻勢,法軍企圖以鋼鐵水泥築成的機械化馬其諾防線為依托,與德軍決一雌雄,勝敗如何成爲舉世矚目之焦點。蘇聯當時仍處中立,在一次莫期科酒會上,斯太林就德軍意圖及可能的打法讓他的將領發表見解。大多數認為德國人會從中路硬性突破馬其諾防線,然後擴展,但認為突破防線可能性不大,德軍不一定能戰勝英法聯軍。林彪也應邀在場,斯大林不知出於何意,禮貌地詢問林彪的看法。一向在公開場合比較靦腆的林彪說: “我不是希特勒” 企圖搪塞過去,但斯大林並不滿意林彪的答復,並以犀利的目光直逼林彪,使在場的人們多少為林彪擔心和著急,氣氛驟然緊張。但火燒眉毛仍可定如臺油的林彪,卻不慌不忙的說:“我勸同志們不要過份看重馬其諾防線,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時候它勝過鋼鐵長城,堅不可摧,沒用的時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林彪一語驚人,但是頭髮斑白的布瓊尼、伏羅希洛夫等元帥將軍們還是看不起這個幹瘦的年輕中國人,請林彪進一步說明白他的意思。林彪繼續解釋::“我的意思是,如果正面攻打馬期諾防線才會起作用。戰事結果可能會如諸位所料想的那樣演變成相持戰,時間會拖得很長;如果繞開防線,從側翼作大規模迂迴,兜擊防線深遠後方,馬其諾防線就會毫無用處,戰局也會很快明朗。”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入侵蘇聯,僅二個多月北路包圍了彼得格勒,南路逼近羅斯托夫,中路直指莫斯科。林彪基於軍人的責任感去信斯大林陳述見解,斯大林馬上接見了他。林向斯大林指出:德國人盡管分三路來,但重點是中路,目標肯定是莫斯科。因而林建議斯大林從速建立戰略預備隊,屆時會起大作用,斯大林接納了林彪的意見。時至9月30日德軍以“臺風”為代號,組織北,中、南三路同時合圍莫斯科,又應了林彪的預測。在幾百萬蘇德兩軍混戰中,斯大林適時地用上那預備隊,使反攻後續力十足,最後使戰爭主動權轉向了蘇軍方面,取得莫斯科保衛戰最後勝利。自此斯大林對林彪極為賞識,贈送銀質手槍一支,邀林彪到蘇軍參謀部工作。林彪1942年囘國斯大林提出以十五個將軍換取林留下,據説蔣介石不同意云。這說法是否全部確實不必深究了,但林彪在蘇聯三年多,因其軍事上確實有獨到之處,所謂“有料到”也。因此能名揚國際,增加了他在政壇軍壇的份量是肯定的。所以中共當時一位駐共產國際官員評說林彪是“情場失意,軍場得意”也算洽如其份。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