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假装高深的学者语病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2-03-28 02:00:00  浏览次数:2232
分享到:
       笔者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两本关于诗词格律的书,每本书上都注明是“大学入门丛书”,首页上并有前言 < 编辑旨意 > ,没有个人署名,只知道书的策划者是朱青生、吴兴元,责任编辑是王华伟、张月婷,出版者是北京“后浪”出版咨询有限公司。能编辑和注解唐诗宋词的人,那可都是专家学者一级的人物啊,然而其 < 编辑旨意 > 一文的语病之严重,令人惊讶不已,总怀疑有南郭先生充数其中。现在就让笔者从该文摘录部分病句,与读者共同分析研究吧。
        句子一:信仰与观点、习俗与行为,其中并无一定而规的理由。
通常可以将意思对称或相反的两个词语平行并列起来构成词组,如“思想与观点” ( 对称 ) 、“文化与习俗” ( 对称 ) 、“信仰与怀疑” ( 相反 ) 、“言论与行为” ( 相反 ) 等。而“信仰与观点”,“习俗与行为”,既不对称也不相反,故不宜将其平行并列。“一定而规”,不是一个规范的词语,而可能是作者模仿成语“一定不易” ( 一经规定就不改动之意 ) 而生造出来的,没人能懂。
        句子二:众生平等,因果繁复,本体难于定论。
       “众生平等”、“因果繁复”和“本体难于定论”之间看不出有必然的联系,不清楚作者想说些什么。
        句子三:话语可能就是暴力,天理破灭人欲,也拆解和异化人的本身的完整。
       “话语”句和“天理”句没有关联,上下语气不连贯。“存天理灭人欲”原是宋代大学者朱熹的话,是指封建礼教束缚人的思想,但现代有“天理不容”的说法,故应指明“天理”是何种含义。“异化人的本身”说得过去,但“异化人的本身的完整”就说不通了,“完整”为多余之词。
       句子四:要想洞察宇宙,了悟人生,必须重思门径,梳理思路,概览方法,举一反三,从一个具体的学科入门。
       “了悟”和“概览”是任何字典词典都找不到的词儿,是作者凭空生造出来的。不说“领悟人生”而故意说“了悟人生”,不说“概括或归纳方法”而故意说“概览方法”,是下决心让人不懂,以显摆自己学问之高深。
        句子五:数学和哲学本来应该别归其类,为简便计,将数学挂在以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类,虽然社会科学用到的数学日益增多。
       本应说“分门别类”,却说“别归其类”,结果适得其反,意思变成了“不要归类”,岂不糟糕!。
        句子六:哲学原本在一切分类之上,但是关于哲学历史的学问,讨论哲学观念演变的科目已将哲学学科习惯性地带入了人文学科之中,吾从众。
      “哲学历史”是主语,谓语不知是“讨论”还是“带入”。说哲学历史“讨论”哲学观念演变的科目,不通;说哲学历史将哲学学科“带入”人文学科,也不通,其逻辑和文法之混乱可见一班。“吾从众”三个字,大约是“我听从大家的意见”吧?但如此之吃古不化,使人联想起孔乙己先生所说的“多乎哉?不多也”,甚是可笑。
       句子七:大学之道,古今又是殊途而一致,接引在于入门。
该用成语“殊途同归”而不用,却用“殊途而一致”。中国的语言讲究对称美,在“殊途同归”中“殊” ( 不同 ) 与“同”相对称,“途”与“归”相对称,而“殊途”与“一致”则不对称了。“接引”二字又是作者生造的,意思不明。
        句子八:从物理学到人口学再到艺术学的精神变迁,并不是一一兴替,而是从单一到并列,再到三种同在。
      把三个学科的“变迁”说成三个学科的“精神变迁”,故意绕了个弯,令人费解。作者本想说这三个学科“并不是一个取代另一个”,却说“并不是一一兴替”,殊不知“兴替”是兴起和衰落的合称,而不是取而代之的意思,错了!
       句子九:知识由于互联网的便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已经多到完全可以遮蔽学习能力和覆盖理解水平的程度,知识成为人类异己的力量。
       认为知识因其多而变成人类异己的力量,这种思想是不科学和反科学的。“遮蔽学习能力”和“覆盖理解水平”也是文理不通、用词不当。
       通过以上九个病句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一些专家学者的著作中也会像中小学生的作文那样存在许多语病,所不同的是前者的语病往往具有假装学问高深的特点。写文章力求层次高深一点的表达无可非议,然而高深是建立在科学、正确的基础之上的,不然的话所谓的“高深”就会变成低劣和浅薄。为了装出学问高深的样子,故意绕弯子、故意玄之又玄、故意让人难懂,这是很要不得的文风和作风。这样的一篇 < 编辑旨意 > 刊在几百万、几千万本 < 大学入门丛书 > 之上,真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啊。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