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鹦鹉
作者:华坨  发布日期:2012-04-02 02:00:00  浏览次数:2242
分享到:
       我的宠物—— 一只灰背红色胸脯的大鹦鹉飞了。
       那个铁丝笼子的门不知它是怎么打开的,也许是在我每天开门喂水喂食的时候,它经过反复地观察,看出了些门道,然后用嘴灵巧地啄开了门销。反正当我发现的时候,它正在后院的草坪上散步。我赶紧凑过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亲切,用甜蜜的声音呼唤它的名字,希望它能归顺。但是,这东西一旦获得了自由,立时对夕日的主人就摆出一副高傲的神情,以往那种企求的目光换成了不驯的警觉……我往前挪一步,它就向前一蹦,我紧追两步,它一下子飞到了墙头上。我撕破了脸,张开双手向它扑去……它,振振翅膀,在空中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落到了大树上。这下没辙了,我抑制着一腔愤怒和沮丧,脸上堆出谄媚的笑容,晃着头呼唤它的昵称、吹它平时最爱听的口哨、举起双手做出拥抱的姿态,乞求它迷途知返。可是在它看来,我好象不曾是它的主人,而是一个猎手,视我的怀抱为捕捉它的陷阱,它高叫了几声……远走高飞了。
       这个宝贝,我已经养了它三年,扪心自问,不曾亏待过它。最初我一直是把它的笼子放在饭厅里的,每日加食添水细心伺候,晚餐时让它品尝过酱鸭肝和爆羊肉,葡萄、荔枝各种应时果品也没忘记喂它一口。作为报答,它会反复地对我说:Hello,Hello. 如果给它一个不爱吃的东西,它就一扭头说:No. 最精彩的是,它爱学我吹口哨,我吹一声,它应一句,仿佛是在跟我学话。如果我吹了一长串,它学不来了,就急得乍起头冠冲我大叫:呀!呀!呀!然后叽里咕噜说一长串让我也听不懂的鸟语。后来,它几乎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学会了用中文说:你好!从此就成为我招待客人的保留节目。每当它逗得我十分开心的时候,我就将手指头探进笼子里去挠挠它的头。可是,它又学会了吵架,每当我与太太高声对话时,它就狂燥得哇—哇—哇—地喊个不停,好象是硬要插上一嘴,其效果是火上浇油,我只好把它请到屋外。我就在后院大树下背风避雨的地方给它安了个家。就这样我也一直以为它是很高兴的,它经常招来些八哥、斑鸠一类的野鸟与它们分享食物、一起聊天,它还会很有兴致地看各种鸟在那个立在草坪中央、专为鸟洗澡安置的白石盘中扑腾、戏水…… 直到此刻,我才警觉到,也许是那些野鸟们给它讲了太多的外面的故事,激发得它甘愿抛弃舒适的生活而投奔自由。
       但是,自由不是它所想象的那般美好。从它飞走的那天起,墨尔本就不停地下雨。几天里,寒风瑟瑟,冬雨潇潇,夜里气温骤降至5度。我担心它在风雨中于何处栖身,我更担心它是否能找到食物果腹。我知道它一向对食物是非常挑剔的,在我从宠物店买来的鸟食里它偏爱吃其中的葵花子,挑葵花子它经常将那些麦粒、高粱和玉米拨得满地。它还爱吃肉,但是只吃经过烹调的、有滋味的瘦肉。有一次,我特意捉来一只青虫放在它的面前,想让它尝尝野味,可它竟然被吓得直躲。我怀疑,回到自然中,它是否还具备自由竟争的生存能力。
        这天,雨终于停了,我来到后院清扫落叶,不无眷恋地抬眼向大树上扫视。霍地,心头一阵惊喜,我的宝贝鹦鹉回来了……它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正低头看着我,蓬松的羽毛和哀怨的眼神说明它受了不少的苦。可是,我对它千呼万唤,它却不肯下来。我明白,它是不愿意轻易地再次失去它刚刚体会过的自由。
       我本可以将它所期待的食物撒在草坪上然后躲开,但是我还没有富裕到可以为天下的鸟广开“施粥棚”的程度,而且,我之所以要养它是为了在它吃饱以后对我说人话!
        我把曾经“囚禁”过它的那只大鸟笼子取来挂在晒衣架上,洞开笼门,然后扬长而去。这意思是说:“一边是温饱,一边是自由,何去何从,您看着办吧!”一直等到天黑,也没见它钻进那个笼子,但是也没有再离去。
       第二天清早,我来到后院,发现它终于进到笼子里了。看到我走来,它在笼子里荡起了秋千,一副非常高兴的样子,嘴里不停地喊:HelloHello……你好…你好!而且冲着敞开的笼门口将头低下,那意思是方便我的手指去挠他的头。
       我装上食物和水,将笼门扣死。观看着它那副贪婪吃象,我心中无限感慨……要是我,宁愿死在外面!“哼!可耻!”“可吃。”它应了一句,没停下吃。想不到这句话它学得这么快。

上一篇:堅持就是勝利


评论专区

读者2014-11-20发表
”我之所以要养它是为了在它吃饱以后对我说人话!“画龙点睛。 鸟是可以,经“养”的“人”懂了就要动脑筋去自圆其说了!
田地2014-11-20发表
生存比自由更重要,这个鸟也懂的
田地2014-11-20发表
生存比自由更重要,这个鸟也懂的
读者2014-11-20发表
”我之所以要养它是为了在它吃饱以后对我说人话!“画龙点睛。 鸟是可以,经“养”的“人”懂了就要动脑筋去自圆其说了!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