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车过秦岭
作者:郭军平  发布日期:2012-04-15 02:00:00  浏览次数:1679
分享到:
   到汉中去,自然要翻越秦岭。
       而秦岭的高大和神秘,最初是在《陕西日报》的《秦岭副刊》秦岭云的一张张水墨山水画里感受到的,那氤氲的云气,崔嵬连绵的山脉,潺潺的流水,枝叶繁茂的植被,都像一曲曲动人的音符的一样吸引着我。而今竟然要路过秦岭,自然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激动。  
       车子出了韦庄,驶向了西禹高速,速度明显加快,沿途是坦平宽阔的高速公路和来来往往的急如星驰的汽车,透过车窗,映入眼帘的是披上绿装的高低起伏绵延千里的关中风景。时值清明之后,可以看到农田里人头攒动,绿油油的麦苗和一片又一片盛开着雪白花朵的果林,为旅途增添了无限的风光。 
       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同伴提醒我已经到了西安,睁开眼睛一看,果然周围是座座拔地而起的楼群,接着一座又一座的楼群映入眼帘,可以看出西安的变化之大,城市之美。导游告诉我们现在即将进入西汉高速,然后要穿越秦岭山脉,这令我精神一振,想到自小就非常崇拜和向往的秦岭山脉就要闯入眼帘,自然格外上心。
       秦岭是一座伟大的山脉,这是从我们的地理教材里了解到的,也是从一些作家的作品里了解到的。前不久,读了高建群的一篇《对一座伟大山脉的崇拜》的文章,更加加深了对秦岭的憧憬。我记得高建群先生写到了陕师大一位教授说的话,“秦岭的西头,在昆仑山,秦岭的东头,在富士山。昆仑山叫南山,喀敕昆仑山叫“美丽的南山”,这山行到甘肃,叫“祁连山”,到了陕西,叫“终南山”,意思是说南山到此终止。不过秦岭并没有终止,从地质构造上来说,它并没有终止,它还向东延伸,成为东南丘陵,甚至,它还穿越海峡,直通到日本,日本富士山那个圆顶,才是它的句号。”这样的说法不知是否正确,但更加引起了人们对于秦岭山脉的想象和神往,至于文章里谈到的富有文化历史故事的骊山,讲到“宁夏一位退休了的地质局长告诉我,神话传说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句话,绝对不是神话。在侏罗纪时代那伟大的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山脉涌起,然后岩浆一直向东流去,从而形成伟大的秦岭。秦岭的一支余脉——骊山,应当是一座宝山,因为矿物质流到这里,冷却,凝固,从而堆积于此。”这样的说法都不是地理课本里见到的说法,自然有一份传奇性和神奇性。这愈加给秦岭增添了一份瑰丽和神奇。 
        想着想着,车子行得很快,秦岭像一朵朵乌云扑面而来,眼前开阔的风景顿然消失,导游告诉我们,前面就是秦岭。我伸直了腰,睁大眼睛看着眼前渐渐清晰的秦岭,似乎从雾中穿行,一下子来到了明朗之处,秦岭的神秘面纱突然一下子被揭开了。我的想象力一下子顿然消失,不容我细看,车子速度也不曾减,忽地一下子钻进了隧道。只听见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声音,眼前一切忽然都暗了下来,只有一颗颗闪亮的灯光像一条条星河向前延伸开去。车子旁边是并行的货车,秦岭隧道的宽阔也是令人难以想象到的。唐代韩愈感慨“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我想假如让韩老夫子来到这里,一定又是有更多的感慨的吧!
        想着想着,隆的一声,车子已经驶出了第一个隧道,眼前又是一片晴天丽日,鱼跃鸢翔,看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闪动着黑色的翅膀,在秦岭山巅自由翱翔,听着小河的潺潺音符,这才从想象的天空飞落眼前的现实。心中不由的“啊”一声,秦岭,这就是曾经有着神魅的秦岭,我终于来到你的眼前。我重新透过车窗,纵目极望,想看透秦岭这被作家陈忠实称之为“父亲山”的神奇性,眼前依然是崔嵬的山石,茂密的丛林,也许限于车窗浏览,秦岭的心脏和秦岭的神韵静谧的那一方水土我们根本无法触及到。那皑皑积雪,那充满神奇的灵芝仙草,那被称为秦岭四宝充满活力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的影子根本无法看到。而我自己呢,也真异想天开,希望眼前突然冒出一只羚牛或者熊猫的影子,因为它们才是秦岭的主人。
        想着想着,眼前又一道隧道迎面而来,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车子驶出了一道又一道隧洞,我忽的发想:“秦岭究竟有多少隧洞呢?而钻探出这样伟大的工程又是何等的难啊!从韩愈先生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古代,到现在的“一洞横穿南北,千里变通途”的今天,从以前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到现在的“而今迈步从头越”,千难万险的骤然排除,数十日的时间一下子浓缩为几小时,数千里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为几十公里,这是何等的时代,这是何等的气魄啊!劳动人民的伟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创造出了多少经济价值,战略价值,恐怕真是难以估量!而至于像牛郎织女那样各别天涯一处的痴男怨女的又会因为它而结束了多少“念之断人肠”的伤悲!
        车子在飞速行驶,一座座山头在眼前飞越,望着这南北绵延不断地高大的秦岭山脉,我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徒步穿行在这绵延不断的神秘的秦岭山脉里,叩听它心灵的跳动,把探它搏动的脉络。

上一篇:褒河回眸


评论专区

进生2014-11-20发表
拜托楼主,问一声,秦岭地区,大山深处,那里的朱鹮,现在一定是比30年前生态好许多了。以前我关注过,也为朱鹮的重新被发现而高兴。
瑞门2014-11-20发表
在秦岭身上打洞,如同在人体上打洞,洞有多大?流失何堪?美文引发奇想异问,古人曾想后代资源不足吗?
进生2014-11-20发表
拜托楼主,问一声,秦岭地区,大山深处,那里的朱鹮,现在一定是比30年前生态好许多了。以前我关注过,也为朱鹮的重新被发现而高兴。
瑞门2014-11-20发表
在秦岭身上打洞,如同在人体上打洞,洞有多大?流失何堪?美文引发奇想异问,古人曾想后代资源不足吗?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