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雖死猶生小安妮
作者:孫嘉瑞  发布日期:2012-04-18 02:00:00  浏览次数:2265
分享到:
      從安妮藏匿的頂樓窗户里,可以窺探阿姆斯特丹最不顯眼的一條小運河,一株窈窕的柳樹,日夜用無數柔弱的枝條,試圖去輕拂那渾濁暗綠的河水,似在訴說永遠兌現不了的心願,無奈水波汨汨嗚咽而去,惟留下叩岸辭別的嘆息。
       她父親奧圖‧法蘭克的公司就在河邊普林森葛拉赫特街二六三號樓上。法蘭克先生為了躲避納粹對猶太人的搜捕,在公司頂樓修建密室,女兒安妮及家人、朋友一共八人藏身彼處。其時安妮剛收到自己十三歲生日的禮物------一本日記,她鬧始不斷寫日記,談密室中人,密室中事,外界的戰爭紛亂,內心躁动,感情變化,對人生和未來的看法,甚至描寫自己的身體以及慾望。厚厚一本日記留下妙齡少女的內心獨白,其中最強烈的還是她對結束戰爭的盼望,重見天日的憧憬。
        但她始終未能自由走出密室,而是被抓去集中營并死在里面!
        這是七十年前的事了,然而普林森葛拉赫特街二六三號每天都能聽見訪客的足音,人們踏上吱吱作響的木板,攀登老房子陡峭而狹窄的樓梯,進入密室,望著安妮書寫日記的凳子,當年那炸彈的火光从窗外透射進來,映照著這位瘦削而美麗的少女和她手中的日記。雖然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但有人說仍然在空無一人的密室聽到嘆息和咳嗽声,誰又能肯定這不是那些苦難而不幸的亡魂,徘徊流連不去。
      讀安妮的日記,宛如与小女孩促膝懇談,她記錄、反省与質疑自己,成長中的察覺,顯露日記的主人正自覺完成人生的启蒙。
       一九四四年二月二十日,安妮寫下這麼一段話﹕
       「我們住在這里,錯過很多事情,非常多,而且錯過很久。我就和你一樣想念我們錯過的東西。我指的不是外在的事物,因為這方面我不愁。我指的是內在的事物。和你一樣,我渴望自由和新鮮的空氣,但我想我們在這方面的損失已經獲得豐富的補償。在內在獲得補償。
       今天早上,我坐在窗前長長地、深深地往外看上帝和大自然的時候,我好幸福,純然的幸福。人只要內心感受到那種幸福-------大自然的喜悅、健康和其它許多-----就永遠能夠再體會那幸福。
      財富、名聲,一切都有失去之時,但我們心中的幸福只會暫失光芒,只要你活著,它就永遠在那里,要使你再幸福起來。」
       十五歲的少女却有著七十智者的成熟,一段自白里蘊含幾多信仰哲理。讀了這段話我忍不住潸然淚下,因為安妮寫下它們之後不久便被捕送往集中營,除了和室友彼得交換童真初吻,她未嘗試作為新娘走進教堂的圣潔歡悅,也未了成為記者作家的心願,她甚至還未長大,就被害死了。
      因了一個歇斯底里的狂人,整個人類曾經陷於火海,一方面暴露法西斯主義的狂暴凶殘嗜血冷酷﹔一方面頓见生命的脆弱、命運的無常。這曾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恐怖的年代,歐洲既誕出希魔也受害最深,二戰仍未結束,荷蘭流亡政府就在倫敦廣播電臺宣佈,要在戰後蒐集有關荷蘭人民在德軍佔領之下苦難生活的信件、照片、記載与日記。經歷法西斯血腥殺戮的人們,在戰爭硝煙尚未散去,首先於廢墟上重建的是關於這段歷史的記憶,為納粹罪行取證与作證,通過歷史的審判作出歷史的公論,正因為血債累累鐵證如山,所以永遠不得篡改或者翻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深深埋葬狂人妖孳亂世思想,不讓它再次為禍作亂太平人間。
        「在全人類無一倖免地經歷一場大變革之前,必將掀起戰爭,我們辛苦建立、孕育、發展的一切,皆將慘遭剷除、破壞,在此之後,一切又重新開始!」
       安妮寫下以上這些純真無邪而又世故老成的文字,喚醒人們的良知与警惕,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科技文明發達民主社會成熟的今天,我們仍然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停止對歷史罪人与當代暴政的揭露与批判,只有這種揭露与批判進行得越徹底越深刻,它死灰复燃卷土重來的可能才会變得更渺茫。
       安妮在普林森葛拉赫特街二六三號密室中寫下的日記,七十年後仍墨跡未乾,她提醒善良健忘的人們,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心中暗自盤算,如何剝奪他人的自由,把魔爪伸向世界,以鐵血的恐怖粉碎任何抵抗的意志,佔有与統治我們的世界。一旦這般大禍臨頭,你我恐難再得密室藏身立足。
       「安妮日記」就是渾噩亂世的警鐘,她永遠嘹亮長嗚,与世共存。使我們這些經歷世紀災難的倖存者的良心無法平靜。安妮曾經說過﹕「我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是她的日記令其永遠活在世人心中。而我們這些仍然活著的人,有助仍然甘作犬儒懦夫,選擇刻意的逃避、沉默甚至遺忘,甚至連拿起筆寫一篇日記實話實說的勇氣都沒有。
       這般活着,形同已死。

 

《安妮日記》中譯本在二零零九年由台灣智庫文化出版社出版,譯者郭淮棟。



评论专区

进生2014-11-20发表
同伟大的德国人民相比,同样伟大的中国人民是否要气短多了?一样是二战中走来,德国人民趟过了自己造成的血污与邪恶,清洗了自己的里里外外,重新绘制自己的锦绣,在一张远远不如白纸的自己的历史上;而中国,二战里,战胜了侵略,却转身浸入了自己人民的血污,至今还在那深渊中摸底趟路。不过,数落起各自的伟大领袖,德国人当然是输了,因为他们都是活人,不能盖棺赢得伟大。
黃平2014-11-20发表
應該承認是民族素質的差別,如鐵迏尼號悲劇.倘若是中國船只和中國人,恐怕不可能死這么少人,恐怕讓老人婦兒先行也不一定做得到.更不可能發生樂隊鎮定地繼續拉琴演奏直至自行死亡--------樂隊的孫兒描述﹕「當時水溫只有-2℃,船上乘客對撞上冰山感驚慌,很多人不知所措。當時我的外祖父與樂隊同伴,其實已完成了他們當天的表演,正在休息,但在船隻撞山後被急召到頭等艙演奏,安撫乘客情緒。」 不久後,郵輪便慢慢傾斜沉沒。「仍留在船上的人都明白大限將至,我外祖父和他的樂隊開始奏起《與主接近》(Nearer my God to thee),船上亦有一名神父為他們祈禱告解,他們同為大限將至的船上各人送別。外祖父他們一直奏樂,直至水深及膝,他們穿起了救生衣。他死前緊緊把其愛惜的小提琴抱在胸前,就這樣海水慢慢沒頂,在當時冰冷水溫下,估計不消2分鐘就心臟停頓,凍死海中。」
jinsheng2014-11-20发表
普林森葛拉赫特街二六三號每天都响起的訪客的足音,人們脚下谨慎地作出回响的木板;密室里,安妮書寫日記的凳子有着每天更新的凝视,狭小空间里容纳着嘆息和咳嗽声,那是不可遏制地从安妮留下的字迹间升腾起;屋前远处那条自然界里的小运河,从此注定显眼地流淌过人心,永永远远,而风中那棵柳树,人知道了寄托着硝烟里小安妮不灭的生存祈愿。 相信读过小安妮留给世界的书信的人,都会有南太读后表达的震撼与沉思。 安妮日记,成了人类文学的一部分,她是活生生的。而文学是历史的永存部分;她也是人类保存最好的品格最持久的手段,途径。小安妮的日记,让战后的人们怀着震颤的心,和不由得夺眶而出的眼泪,看到了安妮的内心深处,真实,睿智而高贵。残酷的战争使一颗童稚善良的心在苦难中迅速成熟。 但纳粋文化不是。戈培尔博士的宣称:我听到文化,就拔出手枪。一语道破其精髓。 大陆的党文化也不是。它是劣质的化妆舞会,带着面具,而在众目窥视下,依然敢涂抹道路指向,仇恨清晰的真实;它擅长给活人编号,手扶别人的棺材自己的心才不会哭泣,但会善待被虐杀后的灵魂骨灰盒,虔诚地鞠躬致敬倾述“有眼不识泰山”。 它的枪口虽然也无处不在,却是株儒文化。 所以,南太说: 這般活着,形同已死。 诚哉斯言。
进生2014-11-20发表
同伟大的德国人民相比,同样伟大的中国人民是否要气短多了?一样是二战中走来,德国人民趟过了自己造成的血污与邪恶,清洗了自己的里里外外,重新绘制自己的锦绣,在一张远远不如白纸的自己的历史上;而中国,二战里,战胜了侵略,却转身浸入了自己人民的血污,至今还在那深渊中摸底趟路。不过,数落起各自的伟大领袖,德国人当然是输了,因为他们都是活人,不能盖棺赢得伟大。
瑞门2014-11-20发表
小安妮,早有了文化的熏陶。中华的文教,刚刚实现九年义务制。过去的文盲加贫穷,还在人们的心里作怪。落后西方百多年。富裕之后,一切都会变。富裕,才会普及文化。文而化人。
jinsheng2014-11-20发表
普林森葛拉赫特街二六三號每天都响起的訪客的足音,人們脚下谨慎地作出回响的木板;密室里,安妮書寫日記的凳子有着每天更新的凝视,狭小空间里容纳着嘆息和咳嗽声,那是不可遏制地从安妮留下的字迹间升腾起;屋前远处那条自然界里的小运河,从此注定显眼地流淌过人心,永永远远,而风中那棵柳树,人知道了寄托着硝烟里小安妮不灭的生存祈愿。 相信读过小安妮留给世界的书信的人,都会有南太读后表达的震撼与沉思。 安妮日记,成了人类文学的一部分,她是活生生的。而文学是历史的永存部分;她也是人类保存最好的品格最持久的手段,途径。小安妮的日记,让战后的人们怀着震颤的心,和不由得夺眶而出的眼泪,看到了安妮的内心深处,真实,睿智而高贵。残酷的战争使一颗童稚善良的心在苦难中迅速成熟。 但纳粋文化不是。戈培尔博士的宣称:我听到文化,就拔出手枪。一语道破其精髓。 大陆的党文化也不是。它是劣质的化妆舞会,带着面具,而在众目窥视下,依然敢涂抹道路指向,仇恨清晰的真实;它擅长给活人编号,手扶别人的棺材自己的心才不会哭泣,但会善待被虐杀后的灵魂骨灰盒,虔诚地鞠躬致敬倾述“有眼不识泰山”。 它的枪口虽然也无处不在,却是株儒文化。 所以,南太说: 這般活着,形同已死。 诚哉斯言。
黃平2014-11-20发表
民族差別是華人不敢面對的亊實,911發生之時,雙星大廈人流自發讓老人婦兒先行并讓出1/3通道讓消防員沖上去救災,日本海嘯地震發生后人民秩序整然尊老愛婦幼的情景讓全世界動容
瑞门2014-11-20发表
贫穷,数千年的贫穷,人民饥饿,廉耻犹在, 也被礼义教化束缚。苦。到了红色时代,饿死数千万人,活着已是幸存,贫穷到无裤子穿了。惨。有那苦惨长久,廉耻也没了。信念更没了。文盲遍地,还在生育。恶性膨胀至今,资源不够分配,盗贼之心蜂起,文盗武盗,大盗小盗,唯强霸欺骗才胜出。导致人人自危,代代传承。就有如今的文人武人形态。 所以。贫穷,是万恶之源。强权,是恶源之首。
进生2014-11-20发表
2011年5月11日悉尼英文报纸的周末夹送的期刊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寻找 Anne Frank 告诉世界, 40年后,安妮的童年伙伴,她姑姑的儿子, 远在瑞士的表弟在他妈妈的老房子里发现了捆在一起的信件和一些照片,诗歌。里面有九封信是安妮写的,是在1940年到1942年7月4日在她被迫藏匿起来之前写给她想念的姑姑和每一个她爱的人.他马上意识到了这批信件照片对人类的历史意义,便把它交给了普林森葛拉赫特街二六三號安妮纪念馆收藏。安妮最后的岁月是拥抱着她的姐姐,两人一起发着高烧,在纳粹集中营奥斯维辛斯基集中营Auschwitz ex里死去。难友回忆里记下最后她说的话:“玛格特(安妮姐姐,大她四五岁吧)会睡得好的,她安睡时我就不需要一直起来。“ 几天后 难友发现她俩的铺位空了,”难友们在营房后面发现了尸体,就用毯子包裹起她俩瘦小的躯体,运到万人坑埋了。那是冬雪初融的三月,囚徒们在集中营里还能为受难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我现在摆在眼前的就有小安妮同她戴眼镜的姐姐的照片。
进生2014-11-20发表
文友传来一篇议论张爱玲的文章,我不是张迷,但读了,忽然想,把张爱玲移到小安妮身边,能否思考一下呢?用”早熟“去界定,应该都是的。但味道与指向却异样。//文友传来的文章结尾:她以一双早熟的慧眼洞彻了人性的弱点和世间的荒诞,并以生花妙笔展示给世人看,但她没有足够的光芒来穿透黑暗,驱散心灵中的“虱子”。“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一位外国作家如是说。但张爱玲心里没有太阳。她的生命正如她所说,是“一袭华美的衣袍”,这衣袍曾经光艳照人,风情万种,但最终还是被“虱子”吞没了。这是怎样的悲哀! // 小安妮日记,能让人体会到她纯净的心灵深处。
瑞门2014-11-20发表
希特勒的思想还没有死亡。崇拜强权的运用,藐视民众的意愿,还是比比皆是。还是有人,会乘着经济萧条,会乘着战争爆发, 再度残杀小安妮们。 戈培尔博士曾说:我听到文化,就拔出手枪。其藐视文化, 到了惊人的地步。如今,是谁,在藐视文化?又是谁,在为文革开道?
瑞门2014-11-20发表
希特勒的思想还没有死亡。崇拜强权的运用,藐视民众的意愿,还是比比皆是。还是有人,会乘着经济萧条,会乘着战争爆发, 再度残杀小安妮们。 戈培尔博士曾说:我听到文化,就拔出手枪。其藐视文化, 到了惊人的地步。如今,是谁,在藐视文化?又是谁,在为文革开道?
黃平2014-11-20发表
克拉木伊火災發生時要讓領導先離開,結果死亡全是學生,大興安嶺火災,燒到一個城市,該市唯一一部救火車不是救火而是不停向市長書記房屋酒水,結果書記和房屋是全市唯一保存完整------中共是多么的偉光正啊-----共產黨萬歲
南太2014-11-20发表
幾十年的扭曲教育巳導致國人精神變形,中國如不進行人格個性的再塑,再來一次思想啟蒙,勢必永遠落后於人。
黃平2014-11-20发表
民族的差別與教育和社會體制也有關,臺灣香港的素質與大陸素質也有巨大的差別
黃平2014-11-20发表
克拉木伊火災發生時要讓領導先離開,結果死亡全是學生,大興安嶺火災,燒到一個城市,該市唯一一部救火車不是救火而是不停向市長書記房屋酒水,結果書記和房屋是全市唯一保存完整------中共是多么的偉光正啊-----共產黨萬歲
南太2014-11-20发表
二位評說甚為精辟!關于安妮之死一直是我想了解的真相,有時我禁不住要思索,為甚麼幾十年前的人類社會巳经有安妮這等善良高尚而勇敢的人活着,他們面對苦難与死亡,雖無力反抗但却如此从容淡定,表現出人性高貴優雅的特質,實為今人所不及。究竟是甚麼,使我們失去了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
进生2014-11-20发表
2011年5月11日悉尼英文报纸的周末夹送的期刊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寻找 Anne Frank 告诉世界, 40年后,安妮的童年伙伴,她姑姑的儿子, 远在瑞士的表弟在他妈妈的老房子里发现了捆在一起的信件和一些照片,诗歌。里面有九封信是安妮写的,是在1940年到1942年7月4日在她被迫藏匿起来之前写给她想念的姑姑和每一个她爱的人.他马上意识到了这批信件照片对人类的历史意义,便把它交给了普林森葛拉赫特街二六三號安妮纪念馆收藏。安妮最后的岁月是拥抱着她的姐姐,两人一起发着高烧,在纳粹集中营奥斯维辛斯基集中营Auschwitz ex里死去。难友回忆里记下最后她说的话:“玛格特(安妮姐姐,大她四五岁吧)会睡得好的,她安睡时我就不需要一直起来。“ 几天后 难友发现她俩的铺位空了,”难友们在营房后面发现了尸体,就用毯子包裹起她俩瘦小的躯体,运到万人坑埋了。那是冬雪初融的三月,囚徒们在集中营里还能为受难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我现在摆在眼前的就有小安妮同她戴眼镜的姐姐的照片。
进生2014-11-20发表
在中国,这是统治者蓄意营造的文化传统。
南太2014-11-20发表
幾十年的扭曲教育巳導致國人精神變形,中國如不進行人格個性的再塑,再來一次思想啟蒙,勢必永遠落后於人。
黃平2014-11-20发表
四川地震最感人應是中國首富在萬里之外首先組織拯救隊開往災區救災,首先要遣責的應是中共政府和它的軍隊------超過最寶貴的三天才救人-------可是這個政府和總理事后卻自唱贊歌和無恥地貪污全世界支援的救濟物資和金錢
进生2014-11-20发表
在中国,这是统治者蓄意营造的文化传统。
瑞门2014-11-20发表
小安妮,早有了文化的熏陶。中华的文教,刚刚实现九年义务制。过去的文盲加贫穷,还在人们的心里作怪。落后西方百多年。富裕之后,一切都会变。富裕,才会普及文化。文而化人。
黃平2014-11-20发表
民族差別是華人不敢面對的亊實,911發生之時,雙星大廈人流自發讓老人婦兒先行并讓出1/3通道讓消防員沖上去救災,日本海嘯地震發生后人民秩序整然尊老愛婦幼的情景讓全世界動容
南太2014-11-20发表
二位評說甚為精辟!關于安妮之死一直是我想了解的真相,有時我禁不住要思索,為甚麼幾十年前的人類社會巳经有安妮這等善良高尚而勇敢的人活着,他們面對苦難与死亡,雖無力反抗但却如此从容淡定,表現出人性高貴優雅的特質,實為今人所不及。究竟是甚麼,使我們失去了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
黃平2014-11-20发表
民族的差別與教育和社會體制也有關,臺灣香港的素質與大陸素質也有巨大的差別
瑞门2014-11-20发表
贫穷,数千年的贫穷,人民饥饿,廉耻犹在, 也被礼义教化束缚。苦。到了红色时代,饿死数千万人,活着已是幸存,贫穷到无裤子穿了。惨。有那苦惨长久,廉耻也没了。信念更没了。文盲遍地,还在生育。恶性膨胀至今,资源不够分配,盗贼之心蜂起,文盗武盗,大盗小盗,唯强霸欺骗才胜出。导致人人自危,代代传承。就有如今的文人武人形态。 所以。贫穷,是万恶之源。强权,是恶源之首。
进生2014-11-20发表
文友传来一篇议论张爱玲的文章,我不是张迷,但读了,忽然想,把张爱玲移到小安妮身边,能否思考一下呢?用”早熟“去界定,应该都是的。但味道与指向却异样。//文友传来的文章结尾:她以一双早熟的慧眼洞彻了人性的弱点和世间的荒诞,并以生花妙笔展示给世人看,但她没有足够的光芒来穿透黑暗,驱散心灵中的“虱子”。“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一位外国作家如是说。但张爱玲心里没有太阳。她的生命正如她所说,是“一袭华美的衣袍”,这衣袍曾经光艳照人,风情万种,但最终还是被“虱子”吞没了。这是怎样的悲哀! // 小安妮日记,能让人体会到她纯净的心灵深处。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