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教改奇迹·塞北明珠》
作者:王寒星  发布日期:2012-05-25 02:00:00  浏览次数:1845
分享到:

从晋东南到晋西北,

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旅程。

逐渐增加的纬度,随着四个飞转的轮子,

行进在一路北上的雨幕之中。

十八颗热爱生活崇尚美好的心,

被塞北高原的一个教育奇迹牵引着,

眼中流淌一道道兴奋而自由的风。

 

激烈的谈论,畅想这还未见到的奇迹,

中巴车上,一路飘飞欢快的歌声。

千里之外,这座古称白羊、卧牛的塞北小县,

楞严寺、古长城,还有这所神奇的综技学校,

点燃了这个周末澎湃激昂的火样热情。

 

夜色冰凉,树草幽静,

左云,我来了!

带着上党的高峻、太行的峥嵘、作家的豪迈、诗人的热情!

在这个宁静的雨夜,

紧紧拥抱你——雁北的胡杨,塞外的天空!

 

这是一个教育的奇迹,

这是一个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奇迹。

八辆手推车,五十把铁锹,

硬生生铲出五百余亩长满希望的平地。

 

是怎样一种精神劈山填壑,

数十年来生生不息?

是怎样一种信念咬牙奋战,

让黄土塬上希望挺立?

是怎样一种敢为人先,

率先扛起农村教育改革的大旗?

是怎样一种开拓创新,

凝结为这颗教改明珠的光华熠熠?

 

清晨,窗外的鸟叫将人唤醒,

绿树夹道楼宇齐整的小区里,

泥土的清香成为这所学校亲切的回忆。

向前,向后,向左,向右,

绿色的心情无限拓展,

而一种莫名的感动,像湿润的风,

铺满这片人造平原,这片神奇的土地。

 

遥想当年,这位领头人风华正茂激情满怀,

脚下的生活却荆棘丛生,一片贫瘠。

站在荒石成堆秃岭扬沙的五十年前,

这位叫做马文有的年轻校长陷入沉思。

那座挂在半山腰甚至不能遮风挡雨的破庙小学,

怎能托起他改变穷人命运的沉重的梦想?

房屋坍塌的粮油作坊,

也让马校长在漫漫长夜发出长长的叹息。

 

学生怎么办?学校怎么办?农村教育怎么办?

辗转反侧不成寐,

疑问,在店湾镇的夜空里一次次发酵,

变作一道道亟待解决的沉重命题。

 

也许等、靠、要也是不错的办法,

但不能断奶的孩子怎能独立?

在思想的烈火中涅槃重生的马校长,

一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战将农村教改的序幕猛然开启。

 

夏斗酷暑冬战严寒,

披星戴月肩扛手提。

夜以继日师生同心,

当代愚公奋战不息。

一座山被齐刷刷切去半边,

几道沟被硬生生填成平地。

马校长,这个来自朔州金沙滩的知识分子,

一路走来,店湾镇成为他最深的记忆。

 

与天斗,与地争,

这块塞北最大的人造平原上,

从此崛耸起一座改革的丰碑,一个创新的奇迹。

平整的水泥路,幽静的小农场,

气派的办公楼,无不在彰显着绰约的气息。

回望那半山腰的井儿沟小学,

回望十间倒有八间塌的粮油作坊,

马校长眼中闪现瞬间的风暴、长久的静谧。

 

回望历史总是叫人感慨万千,

经费短缺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面对根本无法开锅的经费,

面对几十个孩童清澈而可怜的求知的眼神,

马校长再次陷入思想斗争的泥潭。

还是那句老话,自力更生吧!

尽早独立去追寻梦想的斑斓。

 

他四处找政策,求支持,

身先士卒的身影让白云感动,

百折不挠的执着把顽石感染!

他精神的高地,始终树立改革的信念,

他思想的大海,始终高扬创新的征帆!

实业兴学,马校长用他五十年不懈的奋斗,

谱写了农村教育改革壮丽的诗篇。

 

六个类型各异的经济实体,

连年创收,效益倍增,成为综技学校发展之源;

大批人才,学以致用,反哺跪乳的学子们,

更成为有生力量助推企业发展。

以教兴企,以企哺教,校企相辅,

创新,成效,在塞北大地如潮般蔓延。

 

难以计数的学生成为党政干部、企业支柱、技术先锋,

马校长用铁锹和板车推出的这个奇迹,

让我在店湾镇仰对长空发出辽远的感叹——

是的,能改变世界的,唯有信念!

 

让穷人子弟上得起学,

马校长朴素的思想终于开花结果;

让知识改变穷人的命运,

执着的坚持终于等到完美的实现。

 

这位老人,年过古稀依然马不停蹄,

综技学校,自我加压更须时时挥鞭。

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

花红柳绿皆靠永恒信念。

莫说弹指一挥间,铁肩担承付华年!

 

下自成蹊,自因桃李不言;

风过有痕,教改成果绚烂。

左云小城,将永远牢记这段艰苦创业的历史,

塞北大地,这位教改先锋的动人事迹必将代代相传!


下一篇:看海的人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