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笪桥遗韵
作者:吴其盛  发布日期:2012-07-16 02:00:00  浏览次数:1884
分享到:
       妻的娘家在南京城南秦淮河边上,她家不远处有一座桥,叫笪桥。笪桥一头连着笪桥市,一头直通评事街。
       笪桥不宽,但桥上桥下人流、车流不断,再汇集一些卖冰糖葫芦的、卖烤红薯的、捏糖面人的,就更有一种风情浓郁的闹热劲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在摊位间飞来飞去,老人们则端一张小凳,往桥边空地上一坐,边晒太阳边摆他们的龙门阵……日子就这样和秦淮河水一样,柔柔地、款款地从他们身边流过。
       我和妻“对上象”以后,很是喜爱这笪桥流露的城南市井情调,抽空便蹓跶到桥上,一看简约淡雅的生活图画,二看流韵千古的秦淮河水。
       后来才知道,这笪桥及其所连接的笪桥市、评事街,竟是古代金陵最热闹的“笪桥灯市”所在。那时夫子庙没灯,每到节日,这里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煞是好看。只是到了明朝,有一回太祖朱元璋微服逛灯市,发现绘有影射皇后马娘娘大脚图案的花灯悬于街市,一怒之下才废了这里的灯市,使之转迁到现在的夫子庙。
       今昔沧桑,俱呈眼前。我愈加对这古稀老桥有了特别的感受。
       可是后来这桥破了、断了——是因为年事已高;因为不堪承受现代生活的重负。
       伴随着人们无奈的叹息,桥两头封闭了交通。施工队开了进来,在隆隆的机声中很快建起了新桥。
       我注意到,这新建的桥比它连接的道路明显宽出了许多许多,由此推断,这里更大的变化不会太远了。
       可是旧桥呢?尽管“变”是现代社会进步不可更改的现实,我还是带着一种淡淡的怀旧情绪,寻思着要为那曾经深深触动过我的灯彩和市声留下些什么。
       在思绪万千、心潮起伏中,我创作了一篇散文诗作品《断桥》,尽可能将笪桥标示的城南文化及其昔日风韵、今日嬗变作了真切而又深情的艺术刻画,哪怕是一个侧影、一个断片……
       那次省电台播出这篇作品,时间是晚上11点多钟,我告知了妻子和她的家人,他们全都和我一起围坐在收音机前,静静地等到了那个时辰。当播音员那浑厚的男中音在静寂中响起的时候,我们尽力屏住呼吸,认真地倾听着、还原著、感受着,让一幅幅熟悉的影像画面在脑海里交替迭现,从中引发深深依恋、激起无限向往……我还用录音机将播出的内容全部录了下来。
        后来,笪桥两头的路果然扩建,桥周围老的建筑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撤除后建成了绿意葱葱的秦淮风光带。
        笪桥完完全全地变了,由古稀老人变成年轻后生,桥上车辆疾驰,桥下杨柳依依,而到了晚上,一路灯光映入秦淮河水,那粼粼闪烁之状,又仿佛别一个灯市在呈辉献彩……
       老笪桥不在了,它被岁月留作了记忆。也许,再过若干年,就没有多少人还能记起那曾经有过的旧桥老路了,正因为此,它在城市零星的拓片里、在我们缱绻的依恋间,才显得愈加醇厚、隽永。
        那盘录音带可能是笪桥最后的留声了,现在,我常将它拿出来放上几遍,在品味笪桥遗韵的同时,也认真地品味生活的滋味……



评论专区

吴其盛2014-11-20发表
都是城南的地块儿,秦淮文化的主要发生地。
何伟勇2014-11-20发表
三十多年前,我曾在南京生活过几年。住在光华门的大校场兵营内。外面有座中和桥。虽然本文作者写的是另外一座桥,但秦淮河的水,同样勾起了我的回忆。
吴其盛2014-11-20发表
都是城南的地块儿,秦淮文化的主要发生地。
何伟勇2014-11-20发表
三十多年前,我曾在南京生活过几年。住在光华门的大校场兵营内。外面有座中和桥。虽然本文作者写的是另外一座桥,但秦淮河的水,同样勾起了我的回忆。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