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却被日本人拿来买卖而变成其实际控制的地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也是中国的领土,却被越南、菲律宾等国占据了一些而变成“有主权争议的岛屿”;这些国家的非法行为与美国“重返亚太”的新战略相呼应而受到怂恿,围堵中国已成半月型态势,而中国战和两难,进退维谷,和平崛起的前景令人担忧。许多人认为我们中国人要在民族性格上变软弱可欺为强悍好胜,要向强悍的民族学习,以打造中华民族的强悍性格,以硬碰硬,为夺回已失去的领土而拼个鱼死网破、你死我活。国人之慷慨激昂令人动容,有些意见也颇具参考价值,然而民族性格要不要强悍起来,这是一个关系到民族要不要坚持文明进步的大问题,可就不能意气用事了。
强悍是什么?就是刁悍、强横、勇猛甚至凶狠的行为,是性格上作风上好斗的那种强势。此语出自<魏书李苗传>:“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陇,陇山,今甘肃省的六盘山;无资就是没有资质、没有教养;此句的意思是说陇山兵强悍,爱聚众闹事,没有教养。从此以后说到“强悍”者都不是好事。例如古代有一典籍这样说:“地方上百姓这样强悍,连抚台大人那边的顾问官都要凌辱起来。”官压民不好,民欺官就好吗?老百姓强悍到可以凌辱父母官也不好。又例如有一现代作家这样写道:“就从这时起,她从痛苦中站立起来,她变得更强悍,更狠毒。”可见强悍和狠毒是相关联的。
“强悍”在历史上常常指文化发展前那种落后的民风民俗,比如说“民风强悍”。宋代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著名散文,叫做<潮州韩文公庙碑>,此文就记载:在唐代早期,潮州人还不懂得学习儒道,民风强悍,无法管教;当时被皇帝贬到潮州做官的文学家韩愈就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就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这些人的榜样作用又影响到普通老百姓,读书好学因此而蔚然成风,终使潮州地区变成了一个容易治理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民风强悍是文化落后、民智不开以至于社会难以治理的反映,与文明进步毫无共通之处。
所有的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主义者在性格上都是野蛮强悍的,他们总是先下手为强地掠夺别国的资源和土地,虽然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相当一段时期的强盛,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他们终究日薄西山、风光不再。英帝国主义这个曾经拥有最多殖民地而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国”,最终还是在殖民地人民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变作“日落之国”了。
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悍所带来的恶果更是整个民族的灭顶之灾,不仅挨了两颗原子弹,几十万无辜生灵涂炭,在世界人民面前作为战败国举手投降、低头认罪,其主要战争罪犯一个个被判处绞刑而遗臭万年,更糟糕的是世世代代的日本人都要为此而蒙受羞耻,负罪的心理阴影难以沫灭,与没有侵略别国历史包袱的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中华民族要强盛,但是决不要强悍。那些老牌帝国主义那么强悍了几个世纪,其国土面积就长起来了吗?否,一寸也不长,英国、法国还是那么小;日本夺了中国的台湾岛五十年,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物归原主。中国积贫积弱了几个世纪,我们固然悲愤交加,但有幸的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疆域还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爱好和平、反对侵略、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德行与实力,而不是损人利己、不顾一切后果的强悍。对于领土争端,我们有所不让,也要准备有所让;有时我们被逼而不得不战,但“和为贵”则是我们的本性,正是这种本性决定了我们民族的性格,这种性格若被改变,则无所谓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