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是人類使用語言之外的另一種抒情敍事的工具,因詞曲涵義豐富、音調多變、旋律優美,被譽為心靈之聲。
自古家園之中有搖籃曲、樵牧之歌,城鎮街巷孩童唱兒歌,行軍途中有征戰的歌,出海唱漁歌,教堂唱詩歌,燕趙壯士唱悲歌,牢獄中人唱囚歌,花前月下唱情歌,寿讌喜宴唱慶生歌,斯人已逝唱輓歌,即使青樓名妓也有拿手的綺曲狎歌。曾有一位音樂人這樣形容歌曲﹕「有一百種活法就有一百首歌,有一千種感受就有一千個唱,有一萬年歲月就有一萬年傳承。」
歌曲之成為煽情或教化的政治工具,最早應始於两千多年前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统治者規定城邦子民不論貪富貴賤,均須往劇場觀戲。起初以希臘悲劇中神話英雄豐功偉績教化人民,後因黨派爭鬥日熾,遂假借古代某英雄某事件,通過歌唱詞句含沙射影,嘲諷或勸諫當代人物。
在中國周朝的「鄭衛之音」,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歌曲音樂一度開放鼎盛。秦朝之後便由官方將音樂定為「因事制歌」、「歌以咏德」。中國音樂歌曲被统治者作為政治工具,而不是用以表達和欣賞,成為生命自由的符號,就是从此時間始的。
上世紀三十年代,德國的法西斯宣傳頭目戈培爾,巧妙地利用一首《霍斯特‧威塞尓之歌》,以激昂雄壯的旋律与豪邁的歌詞,將被暗殺的納粹激進份子霍斯特‧威塞尓塑造成頭號烈士,籍以鼓舞法西斯黨人的士氣,這首歌後來通過立法被定為德國國歌,還規定唱第一、四两段歌詞時必須舉右手行法西斯式敬禮。
十月革命後,蘇俄亦曾將歌曲作為控制意識形態的政治工具,其中創作大量紅色歌曲的就有著名音樂家普羅利菲耶夫,就是芭蕾舞劇《灰姑娘》的作曲家,目下有一些人视普羅利菲耶夫為 「語錄歌」和「革命歌曲」的祖師爺,催生「紅歌」的教父。這種說法不一定對,但歷來強權注重將歌曲變成政治工具,應該是毋庸置疑。
中國的「紅歌」起源也很早,最出名的《東方紅》至今仍為誰才是真正原創者爭論不休,原是一首黃土高原民歌《芝麻油》,「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嘛抽筋筋。」由一位陝北老農填詞為「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中國人這一唱就是幾十年。
中國的紅歌包括秋收暴動与紅軍時期、延安時期、抗日時期、內戰時期,解放後的土改、韓戰以及各次政治運動時期創作的大量歌曲,其中以大躍進与文革這两個時期的紅色歌曲最為典型。無論是在個人崇拜、烏托邦幻想、豪言壯語、階級鬥爭暴力等等方面,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其中的「語錄歌」,因為歌詞摘自毛的文章或口頭指示,本身既無平仄也不押韻,又要保持高亢嘹亮,一眾齊唱,始終有如誦經念咒,當時唱者無不心存厭惡。
如果說當年迫於政治的壓力与存活的須要,不得不唱紅歌,那末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里,紅歌的確已經逐步淡出,只是在前两年再次复燃重唱。
這里所說的「唱紅」并非指公園涼亭里老去紅小兵的蒼涼懷舊之唱,作為从那個紅色年代活過來的人,一張開嘴巴唱出來的歌,十有八九是紅歌,當年学的、唱的、聽的、記住了的就只有這些紅歌,唱歌不唱這些,還能唱甚麼?!紅歌在許多中國人心中只是作為一種青春的寄思而存在,并無傷害他人的暴力与惡意。
民間的「唱紅」這些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毛澤東的怀念,包括文革樣板戲的上演也一直都存在,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沒有引起過太大的衝突。
身為地方諸侯薄熙來的「唱紅」,是動用政府權力与資源發動的一場規模浩大的群眾運動,為甚麼要這樣做呢?我們不能單憑通過駁斥對「唱紅」的批評,或是挑出對「唱紅」的批評的謬誤,來証明「唱紅」正確。
事實上對薄熙來所作所為的批判,除了淺薄的幸災樂禍与添油加醋,在事件初發之時多了幾分喜劇色彩,人們更重視的是薄熙來的「唱紅」後面的用心与深層的影响。這不僅僅是他個人從政能力、官運凶吉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派別鬥爭卡位升降浮沉的問題,而是薄熙來的「唱紅」緊密配合「打黑」,与此同時又与發展地方經济、給予民眾福利保障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重慶模式」并企圖推至影响整個中國的問題。
其中大費周章無所不用其極「唱紅」,實質上是一種形同「文革」的意識形態總動員,其目的主要是在表忠輸誠的同時,彰顯嚴密操控群眾精神鼓動熱忱激情的創新形式。因為「唱紅」就是搬出無人敢公開反對的紅色正統代表毛澤東為招牌,革命歷史為門面,除了唱紅歌,還包括誦讀毛与傳播马列的「紅色經典」,最終還是為了如何扼殺個性与獨立思考、強迫盲從集體意識,在思想上麻醉与控制住越來越難以控制的民眾,而不是真正喚起良知、公義与勇氣,徹底根治目前正在危害中國的「貪腐、不均与不公」這三大害。
而通過「唱紅」激活的那些被实踐証明大錯大謬的東西,那些殘暴黑暗禍國殃民的東西,將再度流毒為害人間,這一種精神的污染、文明的倒退,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這就是「唱紅」的根本錯誤所在。
在中國如何解決權貴集團与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這一點上,「唱紅」最終非旦帮不上忙,可能還會添亂甚至引火燒身。
時光是不能倒流的了,歷史也不可能重演,時代列車滾滾向前,當年中國人民的確曾經在自已心中為解放者歌唱過,改革開放走到了今天,已經到了緊急關頭,如何讓贊美的歌声再次从人民的心中唱響,端視政治改革的步子如何邁出了!